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第一部分
0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2分)
轩 (xie) 重峦叠 (zhàng) 毛骨 (song)然 温 (xīn)
02.下边的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3分)
穿流不息 倏然 喧嚣 脖论 万斛 愚氓 零零总总 诛伐
| 错别字 | |||
| 改正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 ,决不会 ,决不会 。
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了,为了 ,为了 ,也为了 。
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模仿它们的句式仿写一句。
[答]
[仿写]
04.《苏州园林》的作者是 ,以前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学习了《苏州园林》后你知道了哪些使园林增色的手段(比如树木,池塘),写出两种 。(5分)
05.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并按要求写句子。
(5分)
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与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答]
用“渺小”和“崇高”来形容蜜蜂,写一句话。
[造句]
仿造以上句子的特点,选择两个适当的词语来描写你自己。
[造句]
06.下面四句诗句的正确顺序是( )(2分)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 昨夜风开露井桃 帘外春寒赐锦袍
A. B. C. D.
第二部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07.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
(1)斟酌:
(2)别具匠心:
08.结合语段中的加点字词,说说说明文的语言特点。(2分)
[答]
09.举出五种以上的说明方法,运用两到三种为下面一园林花窗作一个说明性的介绍。字数不超过80字。(4分)
[答]说明方法: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0.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意。(3分)
①潴有浅深( )
②非相度不得其情( )
③亲劳胼胝( )
11.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他著有 、 。
(2分)
12.文章的主题是“治水必躬亲”,作者举了谁的例子?找出文中描写该人“躬亲治水”的词句。结合你过去对他的印象说说读了该文后有何新的认识。(5分)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8题。
三潭映月
碧波荡漾的西子湖上,立着三座石塔。远远望去,宛如玉石雕成,这就是“三潭映月”的三潭。
三座石塔,成三角形排列。形状都是葫芦形。
塔尖是一个圆润的宝顶,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尽相同。佛牙塔是佛教的典型建筑,但在这里,它已经被赋予民间艺术的美感,将其底座变形,与塔身连成一体,使人分不清这究竟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还是某个建筑物的一部分。
塔身仅是一个镂空的石球,球上凿出三个圆圆的洞口,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石球,就变成一个朴素而精巧的艺术建筑了。假如你驾起一叶扁舟,摇到塔边,通过一个洞口望去,就能看到另外两个洞口,以及洞外的青天丽日,湖光山色,真是“以一管窥青天”。所以,每年中秋,人们总是在石塔里燃起火,再在圆洞上蒙上薄薄的白纸。昭月当空之时,熊熊火光,透过白纸,投印在湖面上,十五个闪烁的玉盘,再加月宫仙子的倒影,十六个月亮凌然于碧水之上,飘荡于波光之间。此情此景,真令人叹为观止。
塔基是一个圆形石盘,托住了石塔,犹如圆荷擎玉藕,微风浪里,亭亭玉立。其实,据说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直插湖底。但因为湖水刚好没过石柱,使石塔犹如浮在水上的浮萍一般,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虽说三座石塔形状一样,但由于远近排列的层次不同,仍然不使人感到呆板,反而更富有诗一般的意境。看,碧波荡漾,群山环抱,三座石塔湖心,仙山神岛乎?海市蜃楼乎?建筑艺术的美加上环境的美,引起人们多少对三潭的联想!
呵,三潭映月,月映三潭,建筑艺术的美、浪漫主义的美,一切美在这里聚集,融为一体。
13.说出作者说明三潭的顺序,摘出关键词语。(3分)
[答]
14.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到三潭美吗?美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概括三潭映月之美的?划出关键句。(4分)
[答]
15.作者在说明三潭之美时通篇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是( )(1分)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举例子 D.下定义
16.第三自然段作者将塔尖与什么相互比较,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3分)
[答]
1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说说你认为哪句更佳,为什么?(3分)
其实,据说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
其实,圆盘之下还有一根石柱。
(塔尖)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完全相同。
(塔尖)犹如一座小小的佛牙塔,但又与佛牙塔不相同。
[答]
18.说明文按说明的内容和程度分可分为 、 、 三类。这篇文章属于 说明文。(2分)
第三部分
19.作文。(40分)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对于这个话题你有自己的切身经历或想法吗,写一篇500的文章,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参
01.榭;嶂;悚;馨。
[评分标准]每空0.5分,共2分。
[说明]覆盖“字音形义”的“识记”2分。
02.
| 错别字 | 穿流不息 | 脖论 | 零零总总 |
| 改正 | 川流不息 | 悖论 | 林林总总 |
[说明]覆盖“字音形义”的“识记”3分。
03.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有任何人为之伤的。
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它能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这些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了排比的句式。
仿句略。
[评分标准]默写每空0.5分,共5分。回答2分。仿句2分。
[说明]覆盖了“语段默写”的“识记”5分,“句子句式”的“分析综合”2分,“句子句式”的“应用”2分。
03.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节选)》;《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花草,亭台轩榭,门窗,假山,池沼……。
[评分标准]前三空每空1分,后一空写对一个给1分,总共5分。
[说明]覆盖了“作家作品”的“识记”3分,“建筑常识”的“识记”2分。
04.每个句子都并列地使用了两个矛盾的词语,目的是准确地表达了事物的复杂性。
仿句略。
[评分标准]回答问题1分,仿句2分,总共3分。
[说明]覆盖了“词语运用”的“应用”的3分。
06.B.
[评分标准]2分
[说明]覆盖了“诗歌常识”的“识记”2分。
07.⑴考虑事情、文字符号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⑵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说明]覆盖“词语运用”的“理解”2分。
08.说明文的语言力求准确。语段中的“大致说来”“综合起来看”是性的短语。给后面“……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的论断,加上限定、周密准确,令人信服。
[评分标准] 2分
[说明]覆盖“说明语言”的“分析综合”的 2分。
07.答案略
[评分标准]4分
[说明]覆盖“说明方法”的“应用”3分,“思想内容”的“理解”1分。
10.zhū,水停聚的地方;xiàngduó,观察和测量;piánzhī,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评分标准] 每空0.5分,总共3分。
[说明]覆盖“实词音义”的“识记”3分 。
11.清;钱泳;《履园从语》《履园谭话》。
[评分标准]每空0.5分,总共2分
[说明]覆盖“作家作品”的“识记”2分。
12.海瑞“昔海忠介治问……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学生的认识略。
[说明]覆盖“内容理解”,“文意阐释”共5分。
13.自上而下的顺序。关键词:塔尖是……塔身是……塔基是……
[评分标准]说明顺序2分,关键词1分。
[说明]覆盖了“说明顺序”的“理解”和“分析综合”3分。
14.学生感受略;作者在最后一段概括了三潭之美“三潭映月……融为一体”。
[评分标准]感受酌情给分,2分;关键句2分。
[说明]覆盖了“说明对象”的“分析综合” 3分,“思想内容”的“理解”1分。
15.A.
16.与佛牙塔作比较,用的是作比较的方法。作用是:在比较中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评分标准]3分。
[说明]15、16两题覆盖了“说明方法”的“理解” 3分和“应用”1分。
17.每一组的第一句更佳。运用“据说”“完全”两个性的词语。使说明更加精确。
[评分标准]3分。
[说明]覆盖“说明语言”的“运用” 3分。
19.介绍性说明文,程序性说明文,阐述性说明文,介绍性说明文
[评分标准] 每空0.5分,总共2分。
[说明]覆盖“说明文分类”的“理解”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