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的治班理念决定着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学生能否健康快乐的成长。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只有让学生觉得他们的“大家庭”(班级)民主、自由、温暖,他们才会真正融入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班级的和谐与温暖。
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今年所带的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带起来的,所以现在再管理起来就感觉很轻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是一棵棵幼小的树苗,作为班主任就要用心去呵护这些小树苗健康茁壮的成长。所以从学生一年级一入学,我就给孩子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要按小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从我多年积累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学生管理要细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体会:
一、先做人,后求知。
小学生处于情感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可塑期。老师与家长要在这些方面正确引导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体会的时间,如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双方要及时沟通,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改正。现在很多学生亲情意识淡薄,主要是由于家长长期宠爱所致,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所以对长辈的感恩意识很淡,传统美德中的孝道严重缺失。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经常渗透有关亲情、孝敬、感恩、母爱等方面的知识,除了每周一的班会课时间学习《论语 义》之外,我还会让孩子们每周都背诵一段《弟子规》,使他们的日常学习中能潜移默化地感悟到“被爱的珍贵,爱的可贵”,感恩身边的一切,这些都是做人方面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学生如果意识到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去回报父母对她的爱,这样哪还会有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呢?懂得心怀感恩的学生才是最优秀的。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管理
“肯用功不一定就能学好”,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自律能力很差,那么班主任应该多从学生各科上课时的表现、完成作业情况、考卷等方面剖析学生,找出问题,及时引导,避免学生因长时间无人提醒而带来学习的倒退,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方面游刃有余,找到自信。
三、卫生、环保意识
卫生与健康息息相关,讲究个人卫生,爱护教室、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以干净清新的面孔迎接新的一天,“教室是我家,我来整理家”,已深入到每个学生心里,个人卫生与集体卫生同样重要。
在学校环保不仅仅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校园卫生,不污染环境;更重要的环保意识还在于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用本、用笔。形成节约能源,整合利用资源的好习惯。无论在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中,养成环保意识对他会受益终生。
四、引导学生学会诚信与关爱,学会宽容与感恩
努力营造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快乐,引导学生学会诚信与关爱,学会宽容与感恩,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坚持赏识教育,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会求知的兴趣,激发创新求知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的能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教育是一种对生命的爱的关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而美好的生命个体。做班主任工作,就应该去关怀每个孩子。孩子是班级的真正主人,当我们带着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理念来审视和建设我们的班级,相信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孩子们温馨的家园和成长的乐园,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幸福而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用爱心托起稚嫩的翅膀, 用细心倾听成长的声音, 用耐心点燃自信的火花, 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