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2、1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提示:选择题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主体直径是8万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1~2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据此回答3~6题。
| 日期 | 90°N | 70°N | 50°N | 30°N | 0° | 30°S | 50°S | 70°S | 90°S |
| 3月 21日 | 0 | 316 | 593 | 799 | 923 | 799 | 593 | 316 | 0 |
| 6月 22日 | 1 110 | 1 043 | 1 020 | 1 005 | 814 | 450 | 170 | 0 | 0 |
| 9月 23日 | 0 | 312 | 586 | 7 | 912 | 7 | 586 | 312 | 0 |
| 12月 22日 | 0 | 0 | 181 | 480 | 869 | 1 073 | 1 0 | 1 114 | 1 185 |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 D.太阳高度极小
4.50°N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原因是
A.该地处于极夜期 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D.白昼为一年中最长
5.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不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极昼期长短不同 B.极地冷高压强度不同 C.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D.日地距离不同
6.从以上分析,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
①日地距离 ②天气状况 ③正午太阳高度 ④海拔高低 ⑤白昼长短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9月7日13时40分(西五区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完成7~8题。
7.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
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
8.此刻,在赤道上朝向太阳一面的经度范围自西向东看的分布是
A.0°—90°E—180° B.170°W—80°W—10°E
C. 40°E—130°E—140°W D.170°E—100°W—10°W
读右图,完成9~10题。
9.若图中a、b两地属同一时区,同一时刻,但日期不同,则图中经线x的度数为
A.20°W B.0° C.180° D.160°E
10.一架飞机由a沿某一纬线向b飞,在a地为12月31日10时整,到达b地上空共用了2分钟时间,则b 地时刻为
A.12月31日10时02分 B.12月30日10时02分
C.12月30日10时整 D.第二年1月1日10时02分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完成11~13题。
11.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能观察到日全食现象,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1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位置时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长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13.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的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 丙→丁 D.丁→甲
下图中AB为昏线,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读图回答14~16题。
14. C点的经度是
A.90°E B.150°E C.165°E D.90°W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
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16.若上题中的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则125°E的区时可能为
A.8时40分 B.6时 C.20时40分 D.8时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若飞机在图示区域内从①地向②地飞行,其方向是自东向西,此时所在的半球极圈上出现极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密西西比河正值枯水期
B.②地日出时间早于④地
C.开普敦正值高温少雨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18.若伦敦位于图中③地的东北方向,且③地白昼时间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线是
A.23º26´N B.23º26´S
C.15ºN D.15ºS
19.若④地位于东半球,且测得该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为35º,此时出现极夜的纬线圈与晨昏线切点的地理坐标是
A.66º34´S、35ºE B.70ºS、145ºW C.70ºN、35ºE D.66º34´N、145ºW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20~21题。
| ① | ② | ③ | ④ | |
| R | 2小时26分 | 24小时 | 0小时 | 5小时42分 |
| H | 43°26′ | 46°52′ | 23°26′ | 46°52′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21.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①线为晨昏线,①线中的B点纬度值最大,②为纬线。A地地方时刻数比C地小6小时,B地经度为45°E。回答22~23题。
22.此天D点的夜长为
A.6小时 B.16小时 C.18小时 D.8小时
23.此时刻,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约为
A.5∶7 B.7∶8 C.7∶12 D.1∶8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其中①③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24~25题。
24. 若移动轨迹是①,则与②相比,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的纬度数每日比②
A.约少2′ B.约多2′ C.约少4′ D.约多4′
25. 若移动轨迹是③,则
A.北极圈纬度数增大,南极圈纬度数减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圈出现的极昼天数增加
D.龙岩的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减小
下图为某一条河流及其河床AB处的剖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成员6月22日世界标准时10点在B处测得太阳仰角为一天中最大55°30′,且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据此回答26~27题。
26.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 B.一年中有二次太阳直射现象
C.处在以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大平原上 D.两大板块交界处附近的海域,多珊瑚礁
27.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流有凌汛现象 B.此时该河流处于汛期
C.该河段水流自东向西流 D.该河段水流自南向北流
右图大圆所示范围内为夜半球,北极圈内出现极夜,X点纬度为66°34′N,Y点经度是70°W。回答28~29题。
28.此时,北京时间为
A.0:40 B.11:20
C.12:40 D.23:20
29.P点位于X点的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下图为某日a、b、c、d四条纬线上太阳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30题
30.太阳高度x与y之间的关系是
A. 3x-y=180° B.x+y=90° C.2x-y=90° D.4x+y=270°
B卷 (共40分)
二、综合题(4大题,共计40分)提示:综合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卷上。
31.(10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发回月球全图后,成功撞击月球,标志着“嫦娥一号”工程的结束。
材料二 正当“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之际,刚刚启动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吸引着
人们的目光。这将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1)“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显示,与地表相比,月表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撞击坑,这是由于月球缺乏
的保护和缓冲,其原因是月球 。(4分)
(2)与我国已有的三个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请分析、评价这些优势条件。(4分)
(3)载人飞船和卫星的飞行离不开航天测控,为了使我国航天器能在太空顺利飞行,包括在南大洋的四艘“远望号”测控船在内的各测控中心昼夜不停地对航天器进行实时跟踪测控。由此分析我国“神舟”系列每次发射都选择在较冷季节进行的原因。(2分)
32.(10分)读某区域图,虚线为等高线,AB为晨昏线,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位于 (南、北)半球。其流向大致是 。如果该河流位于西半球,则其注入的大洋可能是 洋。该河水文特征为 。(6分)
(2)如果甲地时间为当地17时,则北京地区的昼长约为 小时(取整数)。(2分)
(3)甲地区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其成因是 。(2分)
33.(10分)下图中,甲是沿赤道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乙是沿20°E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日,①、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则该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若某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则该日③的日落时刻为 。(4分)
(2)两剖面共同经过的地形区名称是 。(2分)
(3)分别说明①、④两地的气候类型及成因。(4分)
34.(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青云花园是我国某城市(36°34′N)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tg30°≈0.577)图1为“青云花园小区分布平面图”,图2为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
(1)图2中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 ,该日前后小区住户客厅内的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较 ,该城市所在的大地形单元是 。(3分)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2分)
(3)为保证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相比有何差异?并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2分)
(4)一商家准备在小区内建一座超市,现有甲、乙、丙、丁四处可选择。你认为哪一处最合适?简述理由。(3分)
龙岩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科试题答题卷
第Ⅱ卷 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1、(10分)
(1)(4分) , 。
(2)(4分)
。
(3)(2分) 。
32.(10分)
(1)(6分) , , 。
。
(2)(2分) 。
(3)(2分) ,
。
33.(10分)
(1) ; .(4分)
(2) 。(2分)
(3)(4分)
| 地点 | 气候类型 | 成因 |
| ① | ||
| ④ |
(1)(3分) , , 。
(2)(2分)
。
(3)(2分)
。
(4)(3分) ,
| 。 |
参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4小题,共4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