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试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kdh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1:02:35
文档

试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kdh

doi:10.3969/j.issn.1673-6060.2010.10.028试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王海燕(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并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物流教育应当建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从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060(2010)
推荐度:
导读doi:10.3969/j.issn.1673-6060.2010.10.028试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王海燕(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并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物流教育应当建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从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060(2010)
doi :10.3969/j.issn.1673-6060.2010.10.028

试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

王海燕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并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物流教育应当建立基

于区域物流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从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0)10-0091-03

收稿日期:2010-09-20

作者简介:王海燕(1979-),女,福建光泽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研究。

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发展水平是构

成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竞争全球化使得中国物流业除了需要大力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更需要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高职物流教学是为企业提供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各高职院校都看到了物流人才的紧缺性,

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有物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本文对当前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一、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

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不明确,普遍存在模仿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现象,热门专业、新增专业的重复率偏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当前,

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应当以市场需要为主导。专业作为高职教育满足市场需要的载体,是学校联系社会和学生的桥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设置物流专业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

研,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缺少为本地区“量

身打造”的物流专业。如许多学院均开设了物流管理,但是针对本地区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很少,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不出特点。随着西部开发的大力推进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国进一步加快了从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根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将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因此,区域物流及跨区域的物流需求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二)师资结构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共有职业技术学院1036所,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达到了200所。我国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494610人,兼职教师328214人,兼职教师占39.%。根据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课题组对浙江省25所高职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资料,浙江省高职学院教职工总数共有5519人,其中专任教师3287人,占59.60%,兼任教师706人,占12.8%。在以高职教育闻名的德国,其专职教师通常只占20% 40%,而兼职教师占到60% 80%。在德国的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类和实践类课程,承担了约计80%的课时量。国内高职院校的年龄结构存在失衡现象,作为教学中坚力量的中年教师出现断层。不少院校出现老年教师年龄普遍偏大、

1

9第10期No.10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10月Oct.2010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发展困境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与扶植,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划拨逐年提高。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046.37亿元,其中高职高专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10.32亿元,仅占10.54%;2006年高职高专预算内财政拨款增加至144.79亿元,占11.99%。然而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仍然相去甚远,即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浙江省,高职教育的办学经费中44%来源于学费收入,省财政拨款只占31%,学费收入在不少高职院校中成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家和省级高等教育经费的安排,如生均经费、科研经费、专业和课程建设经费等,也存在象普通高等院校倾斜的情况,例如浙江省高职生的财政拨款为3900元/生年,相当于本科生(6560元/生年)的59%。

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经费区域差异性较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充裕,例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而西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条件也明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发达的区域,地方高职教育正由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科技、服务功能的发展,而在西部的、等省份则停留在高职教育规模扩张的初级阶段,西部的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扶持和智力援助。

(四)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为了实现高职物流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少高职院校已建设或准备建设物流实训基地。然而,由于建设校内物流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大,很难一步到位,不少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从基本的、应急的实训室建设起步,在缺乏系统和发展眼光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设备兼容性和拓展性差的情况。因此,应该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与设备供应商或集成商共同规划,充分结合区域物流的特点,设计出的实训基地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缺乏真正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少物流实训基地仅限于签订协议,而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改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一)面向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专业设置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对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研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且专业设置应该随着产业升级而不断调整。与本地领先的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切实将课程与岗位、课程与技能紧密结合。努力打造“订单式”培养模式,通过调研本地区的产业群,主动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物流技能型人才。重视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比重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提倡“双证”并举(毕业证与技能资格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三三制”顶岗预就业模式,确保至少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组织校内外的教师进行指导,强化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高职物流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毕业生缩短岗位的适应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

(二)整合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

高职物流专业需要积极拓展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也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适应性。由于各高职院校与区域内流通行业的合作程度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组织学生赴物流企业实习,企业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选用和录用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的一般性地参与合作开始,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并逐步建成互动性的“产学研”合作。由于建立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学校能为企业培养物流操作型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对一线人才的渴求,也解决了金融危机下就业难的困境,加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产学研”合作有助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进一步转变,培养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还有助于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使高职院校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这种学校主动参与物流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作模式,在尽可

29

2010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打造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为了培养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就必须打造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成立时间短,当前高职的物流教育除了缺乏理论教学师资,更缺乏具有从业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与理论教学师资不同,实训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企业从业经验,能结合企业的岗位和发展需求对学生的实训环节进行系统的指导。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让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聘请部分物流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添砖加瓦。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带领学生到物流企业去见习或实习,增加学生与物流企业的接触,减少学生对就业环境和求职岗位的陌生感。加强专业认识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三年的学习规划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全面发展道路,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理论和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将有助于“双证”率的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获物流师、物流经理、物流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增加了毕业生的竞争资本。

(四)抓好实训环节建设,提高操作技能

高职物流的教学内容除了需要不断引进物流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建成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地为学生进行技能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少高职院校建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的仿真物流实训室主要包括模拟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运港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等,通过设计与企业物流环境相近的实训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流企业运作并熟悉物流岗位需求。这种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实训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训练,将课堂知识实践化,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的消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物流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必须主动与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等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大力推广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实践需要的实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助于保障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高高职物流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杨志梁,张雷,程晓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8-40.

[2]王晓姝,费威.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0,(2):104-108.

[3]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EB/OL].http://www.clic.org.cn/portal/wltj/wlhz/webinfo/2010/08/1281314961241682.htm.[4]续秀梅,马骏.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与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45):81-82.

[5]马云霞,陈汉梅,李洪全.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9,(10):121-122.

[6]中国统计年鉴2009[EB/OL].http://www.stats.gov.cn/ tjsj/ndsj/2009/indexch.htm.

[7]朱鼎勋,邓永胜,沐林英.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3-26.

(责任编辑:李运萍)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logistic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Haiyan

(F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Fuzhou35010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upply sufficient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education should established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art from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the cooperation of the industries,colleges and research departments,training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etc.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ogistics management;personnel training mode

39

王海燕:试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第10期

文档

试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kdh

doi:10.3969/j.issn.1673-6060.2010.10.028试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王海燕(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并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物流教育应当建立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从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060(201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