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方法 68例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与甘油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新活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甘油组加用甘油,观察2组疗效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a+、K+、Cr变化。结果 临床状况好转率的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尿量改善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在全身临床状况方面优于甘油,其安全性与甘油类似。
关键词 新活素;心力衰竭;甘油
1引言
心力衰竭是继发于心功能异常的急性发作所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可以表现为急性起病(先前不知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新发生的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急性
心力衰竭通常起病迅速,病情凶险,极有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是以基因重组技术制成的冻干粉针剂。具有32个氨基酸、分子量:34。脑利钠肽是一种内源性的活性因子,是各种病理因素导致心功能受损时,机体产生的代偿性保护因子。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内源性脑利钠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排序、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因此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
重组人脑利钠肽的I、II、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在美国完成,并于2001年8月经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但由于人种的差异,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还有待对其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一步验证。本实验通过对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应用新活素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2材料及试药
2.1 实验对象
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HF患者68例,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为Ⅲ~Ⅳ级,排除标准:(1)心源性休克、血容量不足或任何其他临床情况禁忌给予血管扩张剂者;(2)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者;(3)药物过敏体质者;(4)需要机械通气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5)明显瓣膜狭窄,肥厚型、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和甘油组各34例。其中新活素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65.00±6.71)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16例,高血压并发AHF 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14例,心功能分级:Ⅳ级21例、Ⅲ级13例;甘油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66.87±9.01)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19例,高血压并发AHF 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8例,心功能分级:Ⅳ级21例、Ⅲ级13例。新活素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药品
注射用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0.5mg/支注射液;甘油注射液。
3实验方法
3.1 两组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心力衰竭指南(ACC/AHA,2005版)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即在ACEI、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新活索,匀速静脉泵注冲击量2.0 μg·kg-1持续1 h,然后0.01 μg·Kg-1·min-1维持静脉泵注72 h;对照组加用甘油起始剂量均为2.5 mg·Kg-1·min-1,持续72 h。常规使用利尿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炎、调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治疗期可常规使用洋地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米力农等正性肌力药物。
3.2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治疗前和停止静脉泵注4 h后(>5个药物半衰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a+、K+、Cr。
3.3 疗效判定
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心功能改善低于I级或加重或死亡。
3.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的形式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由SPSS v15.0软件处理。
4结果
4.1 临床疗效
结果见表1。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我们发现新活素组总有效率为88.23% 高于对照组的73.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 组别 | 例数 | 显著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 治疗组 | 34 | 17 | 13 | 4 | 88.23* |
| 对照组 | 34 | 10 | 15 | 9 | 73.52 |
4.2 指标观察
结果见表2。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发现,新活素均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衰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发挥良好的抗心力衰竭作用。而对照组仅尿量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无明显差异。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组别 | 时间 | 心率(次/min) | 舒张压(mmHg) | 收缩压(mmHg) | Na+(mmol·l-1) | K+(mmol·l-1) | Cr(mmol·l-1) |
| 治疗组 | 给药前 | 98.03±10.57 | 96.02±7.71 | 141.77±6.82 | 147.52±7.01 | 4.5±0.35 | 87±9.60 |
| 给药后 | 71.61±8.45 | 85.±9.52 | 111.81±12.94 | 136.06±8.36 | 2.8±0.08 | 62±2.85 | |
| 对照组 | 给药前 | 100.16±9.76 | 90.47±8.98 | 135.71±9.71 | 140.14±12.41 | 4.4±0.99 | 90±10.63 |
| 给药后 | 95.37±9.86 | 81.09±8. | 117.34±7.71 | 129.43±9.58 | 3.1±0.80 | 83±5.71 |
5.1 近年来,心衰发生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在心衰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已明确。脑钠肽(BNP)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神经体液因子之一,其广泛存在于心房、心室肌
细胞内。BNP是一种肾素-管紧张素-固酮系统的天然阻滞激素,具有抑制血管活性肽产生及利尿、利钠等功能,其还可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产生的心脏毒性,延缓心脏重塑,是各种病理因素导致心室容积扩大和压力超负荷时心室产生的一种代偿性心脏保护因子;同时,BNP无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心率作用,不增加心肌耗氧,不导致心律失常。
5.2 新活素具有中度利尿排钠作用,而对尿钾和肌酐清除率没有显著影响。这是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上的研究报道,可看到脑利钠肽能显著增加心衰患者尿量和尿钠排泄,而不影响尿钾排泄和肌酐清除率。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对68例心衰患者(NYHA Ⅲ-Ⅳ)给予脑利钠肽静脉滴注之后,观察受试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尿钠、尿量的变化。结果示脑利钠肽能显著增加心衰患者的尿钠和尿量(P<0.05),脑利钠肽具有利尿排钠作用。对尿钾的排泄以及肌酐清除率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 Cynthuia M,Pasqualina S,Robe,et a1.Physiological,pathological,pharmaeological,biochemical and hematologica factors afecting BNP and NT-pro BNP[J].Clinical Biochemistry,2008,41(4~):231-39.
[2] 叶任高.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l66
[3] 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