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中考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1:04:28
文档

2016中考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归纳运用——主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如何描绘画面}在读懂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1、不漏掉意象(景物),不脱离原意。}2、通顺连贯,符合原诗意境。}3、生动具体:可使用修饰词、修辞手法,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二、如何体会作者情感、诗词主旨}1、看诗词题目,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帮我们理解诗词主旨。}2、抓关键词句,分析诗词中凝练、传神的字词和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关键词句,从而把握诗歌主旨。}3、析形象特点:通过理解诗词形象(意象)的特定含义,
推荐度:
导读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归纳运用——主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如何描绘画面}在读懂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1、不漏掉意象(景物),不脱离原意。}2、通顺连贯,符合原诗意境。}3、生动具体:可使用修饰词、修辞手法,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二、如何体会作者情感、诗词主旨}1、看诗词题目,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帮我们理解诗词主旨。}2、抓关键词句,分析诗词中凝练、传神的字词和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关键词句,从而把握诗歌主旨。}3、析形象特点:通过理解诗词形象(意象)的特定含义,
古诗阅读专项训练

归纳运用——主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如何描绘画面

}在读懂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

}1、不漏掉意象(景物),不脱离原意。

}2、通顺连贯,符合原诗意境。

}3、生动具体:可使用修饰词、修辞手法,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二、如何体会作者情感、诗词主旨

}1、看诗词题目,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帮我们理解诗词主旨。

}2、抓关键词句,分析诗词中凝练、传神的字词和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关键词句,从而把握诗歌主旨。

}3、析形象特点:通过理解诗词形象(意象)的特定含义,把握诗人情感。

}4、辨题材类型:如写景诗、送别诗、咏物诗、边塞诗、田园诗等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5、知作者背景:较熟悉的作者,可从作者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志趣,作品的主旨倾向。(如陆

游辛弃疾李清照苏轼等)

三、佳句赏析

}1、简单描述诗句呈现的画面。

}2、指出该句采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特点等。

}3、分析这种手法表现了什么具体内容。

}4、点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对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等。

四、品析词语

}1、解释该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

}2、分析词语特点或所用修辞手法。

}3、具体再现诗句所描绘的内容、情景。

}4、点出表现事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具有什么作用等。

一、(2015·江苏扬州市)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9.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第⑴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第⑵题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二、(2015·吉林省)(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5.“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16.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

17.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15.答案:听、听见、听到(1分)解析:根据语句的整体含义释义即可。

16.答案: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

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共2

分,每点1分)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

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段。

17.答案: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2

分,每点1分)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

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的一切笼罩上

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这种感

情正是作者无力报国的抑郁之情的反映。

三、(2015·山东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

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赏析。本诗表达了作

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

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

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

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

心”的妙处。

【答案】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

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

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

急。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来描绘画面。

【答案】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

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四、(2015·浙江宁波市)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

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

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

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答案】白云堆 深林

2.【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

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

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

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答案】

五、(2015·山东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1.【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知识的积累及对诗中信息的梳理。填写第一空时,应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第二空要求填写的季节可根据“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来判断。

【答案】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感悟。“出门何处望京

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六、(2015·湖北黄冈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

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

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

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

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尾联,意思

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到草木忽然春意

盎然,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相比之下,D项的陈述有误。

【答案】D。

2.【解析】本题是对诗人思想情感体会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

联系时代背景作分析,从诗的后两句可以体会到,草木无情,尚知为捷

报传来而“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

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

义情感。

七、(2015·浙江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

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 、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

日”是指节 。(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3分)

八、【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要求根据关

键词语推断节日名称,按民间习俗,九月初九这一天,中国人都要登高

望远、怀念亲人,所以,从两句中的行为动作可推断出节日是重阳节。

第2题要求回答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

析,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答案】1.登高;望远;重阳。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

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

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

八、(2015·浙江丽水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纳 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

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

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

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

轻便坐具。

1.前两句,“ ①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

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② 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十、1.【解析】此题考查字词赏析能力。根据提干提示,关注前两

句,理解其大意;然后采用逐字比较排查的方法,抓住“柳外凉”三个

字前面是“追”字可确定(1)的答案。(2)处,需要结合诗的意境,

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角色体会诗人找到了心仪的纳凉之处,一边纳

凉,一边观景的悠然、闲适、自在心境。

【答案】①追 ②(纳凉时)悠闲自在

2.【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

人笔下诗情画意的美,以及心境的悠然、惬意,再根据“风定池莲自在

香”中“风”与“莲”的常用寓意,即可领悟诗人远离世俗,洁身自好

的人生追求。

【答案】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九、(2015·湖南株洲市)

(三)兰(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25.①诗中的“兰”比喻 ,“野香”比喻 ;

②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25.①君子 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②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以及对诗人形象的把握。第①

题,熟读这首诗,第一句可知诗中诗人把兰比喻为君子,天下美传,把

野草比喻成那些伪文人和诗人所不齿的那些人,不值五文钱。第②题结合这首歌的内容可知,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十、(2015·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迎 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

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

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

两句诗:“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识记能力的考查。可根据下句“飞

入寻常百姓家”的提示,马上就可想到上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来,但

要注意默写时不能有错字。

【答案】旧时王谢堂前燕。

2.【解析】本题是对诗句中关键词语鉴赏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

既要结合全使内容,又要联系诗词主旨来思考,可从“旧帘”在诗中与

某些内容的照应关系、构成的修辞特点以及诗人情感等方面来组织语

言,只要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

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

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

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

(答到三点即可)

3.【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意境的能力。解答这题,要根据诗句

的意思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句子中“翅湿”“泥香”等重点词,把燕

子衔泥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切忌只作句子翻译。

【答案】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

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文档

2016中考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归纳运用——主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如何描绘画面}在读懂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1、不漏掉意象(景物),不脱离原意。}2、通顺连贯,符合原诗意境。}3、生动具体:可使用修饰词、修辞手法,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二、如何体会作者情感、诗词主旨}1、看诗词题目,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帮我们理解诗词主旨。}2、抓关键词句,分析诗词中凝练、传神的字词和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关键词句,从而把握诗歌主旨。}3、析形象特点:通过理解诗词形象(意象)的特定含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