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是1号考生,说课的课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板书题目)。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部分阐述我的授课理念和思路。
第一、教材分析部分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本课题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和第四章的地表形态的塑造,并为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学习做了准备。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以案例与活动阐述了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依据本节课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制定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基本内涵。能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2.学会绘制并利用地理过程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发展观,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功能;
②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学情分析部分
学生已学习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要素有初步的认识,对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但学生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还需要补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部分
说教法:教无定法,针对本节内容较抽象的问题,可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思探究教学,配合传统教学方式,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说学法:学会用图、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第四、教学过程部分
(一)复习旧课;
复习知识:水循环的意义、大气环流的意义、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取较浅的知识点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整体性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导入;
运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视频,介绍黄土高原的历史和现状,提出问题黄土高原由古至今的变化原因有哪些?提出设疑并利用多媒体导入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三)互动解疑;
本课时内容以案例活动分析为主,选择以单元组为载体的诱思探究法,把全班分为6~9个小组,内容简单的案例由小组进行资料查询与研究讨论完成,较为复杂的有老师指导学生完成。
利用93页的活动进行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物质交换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阅读92页“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文章,利用学生在生物课学到的有关生物循环的知识,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生物循环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教师通过填空提问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教师归纳小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内涵。
(四)自主探究;
学生阅读课本文章,完成下面的探究问题。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探究问题:A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分析羚羊的减少原因。B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
(五)重点讲授;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认识到各自然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同时产生新的功能。环境中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要素是怎么发展演化的?
利用课本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探究问题:A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归纳案例中表达的演化过程中,地貌、水文、地面组成物质等均发生了什么变化?以环环相扣的小问题让学生理解 B 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最后诱导学生理解C 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统一变化过程,并让学生自主得出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相应比那话,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方法看待问题。
(六)巩固练习;
通过案例3,请学生阅读图文“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并利用一副地理事物联系图,完成以下问题:1森林的环境功能有哪些?2破坏后是否可以修复?3森林变化后的影响?在森林破坏区人工造林的影响?并促使学生将森林变化而出现的环境的整体相应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培养学生思考地理问题能力,加深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七)总结知识;
请学生对课堂用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总结,构建本节课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并以多媒体展示。
(八)布置作业;
学生网上查阅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资料,了解其他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功能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并自选一个地理现象完成一篇小论文,要求详细呈现该地理现象的特征,并叙述其原理。
第五、板书设计部分
良好的板书式教学内容的结晶,所以我设计如下板书:中间两块版面书写本节只是纲目及重要图表,两侧由学生练习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