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目的:了解社会中的“蜗居现象”,并借助这一现象更好地了解住房市场,并对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与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
调查对象: 大四毕业生以及周边地区的“蜗居”年轻人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3日----8月20日
调查途径:走访,观察,与居民攀谈,以及上网搜寻
调查内容:
1、蜗居现象的由来:
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蜗居》,收视率相当不俗。抛开电视剧中关于“贪官是否忠于爱情”,“小三是否很贱”之类的话题不谈,片中展现出的“房奴”问题,以及关于当今持续攀升的房价和年轻人买房的问题不仅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热议,而且还引来日本、美国等国外媒体的关注。当今社会,楼价高、租金贵,80后上车难,欠缺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更惨变“蜗居族”。
2、几类主要的蜗居现象:
(1)高校内普遍存在的"宅一族"
时下,"宅男"、"宅女"、"宅一族"成为一种流行语言。"宅一族"沉迷于自己的兴趣,不问时事、不与他人来往。有现象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成为校园里的"宅男宅女"。"宅一族"大多数是"80 后",而"80 后"性格特征上存在着某些缺陷,比如缺乏对他人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勤劳、勤俭意识较弱,神世界贫乏。具体表现在在校学习期间一味追求享乐,不肯努力学习社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
(2)高等教育下的"啃老族"
"啃老族",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高等教育下常见的"啃老族":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岗离职;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又不愿打工的大学毕业生;频频跳槽者;文化内涵不高、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的大学毕业生。
(3)散布在大城市角落的"蚁族"
"蚁族"是指当前城市中的一个特殊而且庞大的群体--绝大多数是"80 后"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个群体具有三个特点:高校毕业、低收入和聚居。在城市房价节节上涨的今天,在短时期内拥有一套住房,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还只能是一个梦。而在就业形势不太明朗的背景下,即使租房,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巨大经济压力。内外夹攻,他们只好选择到城郊结合部去组合租房。
3、三类蜗居现状的原因分析:
(1)现实生活中过分依赖网络、沉迷于网络而蜗居宿舍
调查发现,"宅一族"多因为网络而能长时间"呆得住",过度依赖网络,甚至是过于沉迷。现实生活中过分依赖网络、沉迷于网络而蜗居宿舍,以至于过度"宅"化,与人直接的、具体的交往能力弱化,进而出现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适应性较差、学业和个人发展存在障碍等问题,对就业也产生影响。
(2)"啃老族"错误的心理定势
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规律,前面一个比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随后的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内容及反应趋势有明显的影响。大多数"啃老族"因为从小依赖父母成了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加之,现在党和关心下岗职工,规定了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同时因为怕丢面子、怕吃苦等原因,宁愿窝在家里当"啃老族"或领低保,不愿"屈就"从事月薪1000 元以下的服务业工作。
(3)"蚁族"过度追求大城市的置业观
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就面临着"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抉择,有些大学生天想呆在繁华的"大城市",并且意愿很强烈,认为"大城市"就有大的空间,"小城市"就是小空间;在人才济济的大城市里谋得一个职位等同于成功的标志。同时,大城市里各种良好的社会资源,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多的机会,吸引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
4、各类观点:
针对大学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的“80后”们究竟该不该买房,或者说针对青年人的置业问题,有种种说法。关于房地产和房价的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或许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有关,但肯定与所谓的“美国式梦想”不搭界。在时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业,而是金融业、投资业,乃至利益最为集中的领域。有人喜欢称房地产业是“”,内含的担忧不无道理。确实,按照目前这种房地产市场对社会财富的吸纳能力,一旦出点差错,年轻人的梦想会破灭,许多人未来可支配的收入将打水漂,严重时甚至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物价稳定、货币保值和社会安定。
人们都在讨论为什么房价会这么高?有人指责地价增长太猛,间接批评不恰当地经营土地助推了房价。有人用“租售比”等概念去分析,说房价已经极不正常。也有人争辩说,由于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干什么都不如炒房挣钱,房价炒高了也是没办法的事。而不管怎么争论,如今的高房价已是冷冰冰的现实,而且近期内似乎不会有大的变化。即使现实如此,但如果有人说近期不买房子,或者说不能或不要,那也会遭来一阵抨击或者非议,因为许多年轻人会说,房子已不仅仅是房子,而与人的安全感、幸福感有关,对男生而言甚至事关责任感。有人可能会诘问:“你已经有房了吧?”“你读过‘大庇天下寒士’的诗句吗?”“你有知识分子的良知吗?”总之,这是让人很难回答的。
调查结果:
通过为期一个星期对同学、友人以及周围年轻人的走访与攀谈,我了解到,蜗居热正在继续,而且将持续很长时间,就目前房价的形势看来,近几年内,房价都没有下降的趋势。“让蜗居火起来的不是那些观众的,不是导演的炒作,而是这个社会”他们都说。调查表明,毕业后的大学生,除了少数有家庭背景和官场背景的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地找到工作,进入上流社会,绝大多数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即失业,就是这批大学生的命运。他们不违背家长的期望,在城里转来转去,颠簸来到资本家面前,要求接受他们。然而他们受到的却是资本家的冷眼。资本家看到了这一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便摆起了臭架子,从成千上万的求职人员中挑几个他们认为可以的人进来,绝大多数人却被堵在门外。为了生存,大学生们只好像乞丐一样到处打工,干一天算一天,挣个千儿八百,三百五百,用来糊口。城市里高楼林立,满目繁华,但是跟这些大学生无缘。于是蚁族出现了,蜗居现象出现了。大学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调查总结:
蜗居现象让我们认识到了房子的重要性,现在的年轻人对房子是非常看中的。其次就是现在的高房价,对于80后以及有着工作经验3到5年之间的人,购买房子还是有一定压力的,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凭借父母或者贷款来购买房子。房子一直是中国普通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不知有多少人“蜗居”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梦想着有属于自己的大房子,更有不少人,一生为之奋斗。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都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这种现象:(1)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我,选择正确的择业观;(2)凸显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作用;(3)发挥国家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住房市场;(4)完善现有的城市住房制度
对于自身方面,我们应该放低眼光,对房子以及其他物质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每种欲望都满足的话,我们是耗不起,也花费不起的,所以,当今的我们只能放低眼光,不能太过奢求在大城市里生活。蜗居的滋味,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或者正在体会着,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更应认清形势,争取早日摆脱这种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