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基本理论
(一)、乐高特色课程教学总目标(教学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乐高课堂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提升的价值取向。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从初步识别一些乐高积木零件名称,到拼装动手组装机器,再到学习编程,再远程遥控乐高机器人操作。
3、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乐高机器人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把基础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来。
(二)、乐高特色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装机器零件、编辑程序。
难点:在学习中如何获得自我成就感,提升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提升的价值取向。
(三)、乐高特色课程培养方向(从学生角度)
1、通过乐高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乐高学习奠定基础。
2、在课堂中,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发挥团队精神,既要表现好个体的水平,也要有体现群体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3、在乐高拼装的训练过程中,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进而促进人格完善。
4、了解乐高的基本理论和拼装技术,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
5、学习乐高兴趣课为学校和特色教育添砖加瓦。
| 课程名称 | 乐高EV3机器人编程入门 | |||||
| 适用年级 | 七、八年级 | 总课时 | 16 | 课程类型 | 创客 | |
| 课程简介(200字内) | LEGO MINDSTORMS EV3 能更加智能、更加快速且更充满乐趣地拼砌、编程和指挥您自己的 LEGO 机器人。按照简单步骤执行操作,并将控制驾驶、射击、滑行、走路、奋力前进和旋转的机器人. | |||||
| 背景分析 (500字内) | 机器人课程是一门涉及机械、物理、电子学、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接触机器人对学生学习理工科知识是有帮助的。对于初中生乐高EV3机器人课程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了解机器人相关知识,对物理、工程,计算机等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学习更加复杂的机器人打好基础。通过EV3机器人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动手、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编程开发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 |||||
| 课程目标
| 1. 培养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兴趣,学习自行设计、搭建智能机器人; 2. 学习嵌套程序逻辑、数据传递、数学模块,理解比较、逻辑运算、范围等模块,了解计时器,并让机器人能逐步完成简单——复杂的任务; 3. 在实践中学习物理、数学、机械、计算机编程的相关知识,完成STEM学科的早期培养; 4. 塑造严谨细致的思维逻辑,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环境的力量打造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 |||||
| 课程内容与实施(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 周次 | 日期 |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 |||
| 1 | 9.3—9.9 | 初识乐高机器人 | ||||
| 2 | 9.10—9.16 | 乐高积木元件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 ||||
| 3 | 9.17—9.23 | 双刃搅拌机拼砌1 | ||||
| 4 | 9.24—9.30 | 双刃搅拌机拼砌2 | ||||
| 5 | 10.1—10.7 | 国庆节放假 | ||||
| 6 | 10.8—10.14 | 双刃搅拌机拼砌3 | ||||
| 7 | 10.15—10.21 | 双刃搅拌机拼砌4 | ||||
| 8 | 10.22—10.28 | 双刃搅拌机拼砌5 | ||||
| 9 | 10.29—11.4 | 双刃搅拌机线路、红外遥控的拼砌 | ||||
| 10 | 11.5—11.11 | 双刃搅拌机电脑编程 | ||||
| 11 | 11.12—11.18 | TRACK3R 02 炸开拼砌 | ||||
| 12 | 11.19—11.25 | TRACK3R 02 炸开 电脑编程 | ||||
| 13 | 11.26—12.2 | 颜色分辨机拼砌 | ||||
| 14 | 12.3—12.9 | 颜色分辨机拼砌 | ||||
| 15 | 12.10—12.16 | 颜色分辨机电脑编程 | ||||
| 16 | 12.17—12.23 | 循迹小车拼砌 | ||||
| 17 | 12.24—12.30 | 循迹小车电脑编程 | ||||
| 18 | 12.31—1.6 | 元旦放假 | ||||
| 19 | 1.7—1.3 | 拓展性课程学期考核 拓展性课程评价上报 | ||||
| 20 | 1.14—1.20 | 期末考试 | ||||
| 21 | 1.21—1.27 |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本课程评价重视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感受、领悟和创作等阶段的表现,尽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相对于结果更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交融。 1.等级评定,用于平时上交的收集材料的评价。 2.分值评定,用于学生搭建编程作品实现功能,具体可分为同伴评、老师评。 3.将等级评定和分值评定两种成绩平均,期末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 4.学生出勤情况和期末考试情况各占50%。 5.课程总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第。 | ||||
| 所需条件 | 有固定工作室,购买书籍、资料、工具、材料等的资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