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地方职能的内容:
我国地方职能的发展趋势:地方职能职能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受制于生产力和 经济基础的发展。伴随着全球的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地方职能正出现新的发展趋势:(1)更重视 居民的日常生活(2)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3)第三部门影响日趋扩大(4)公民参与日益广泛(5)信息化对地方职能实现有重要影响。
当代中国地方职能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它们同地方居民的关系看,可分为三个方面:(一) 建设职能。它是地方的主要职能。建设职能是指地方建设、经营和管制地方公共基础设施的职能。地方的建设职能包括地方规 划的职能。环保设施是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职能是地方建设职能的重要方面,而且,由于地主职能的效益目标以生态效益优先,因此, 环保职能在地方的职能构成中具有首要职能的地位。(二)保障社会的职能。地方保障社会的职能,是指地方通过对本地社会性事务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当地社会的稳定,为当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社会治安管理在地方的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中占有突出的位置。社会保障有 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个平衡运作的社会环境。计划生育管理是地方社会职能中的一个重要职能。中国地方的社会职能还包括:户籍管理,流 动人口管理,民政管理,司法行政管理,民族和宗教事务管理,侨务管理,社区管理,老年事务管理,外事管理等。(三)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是当代地方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具体表现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以及民主与法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地方职能在经历转型期的 职能转变后,将迈入职能现代化的阶段。
地方的教文卫体职能包含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地 方的教文卫体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方面,指地方拨款、指导和规范教文卫体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地方职能的发展将呈现趋势是:第一,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将日趋明确。地方,特别是 基层地方,将把为地方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高质量的条件和环境,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政治职能将进一步弱化,而社会职能则进一步增强。提供和维护公共 基础设施,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安宁,将成为职能的主要方面,少量的直接经济职能仅存于中高层地方。基层地方主要通过完成地方各项社会事务 的公共管理和提供必要公共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这方面,提高地方居民的劳动素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将成为这些的重要任务。
第二,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即将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转变为向地方社会提供全社会共享的公共物品。在管治型模式里,地方以一种 居于上位的势态,更多地是从有利于自身管理的角度,寻求完成职能的手段和方式、方法,较少顾及其对民众可能带来的不便;而在服务型模式里,地方将真正 从“以民为本”的角度,从便利民众出发来寻求完成职能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把完成自身职能看作是为民众提供的服务,是对民众应负的责任。因此,依法行 政,扩大民众参与,倾听民众意见,加强与民众沟通,工作透明化等(如举行听证会,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设置法律顾问和公共关系部门),都将成为完成 自身职能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三,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追求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综合效益是把“生态效益优化、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作为地方职 能的目标模式。地方职能的综合效益,是地方所管辖地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