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
视准轴、平面图、水准测量、大地水准面、测设、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绝对高程
二、实践操作题
1、说明用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时的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双面尺法)与高差计算方法。
2、当采用双面尺法进行水准测量以确定两点间的高差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如何实现,如果进行观测数据的检核并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三、简述题
1、测量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什么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绘图说明)?
3、什么是测量学?它的主要内容是测定和测设,分别是指什么工作?
4、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误差一般包括哪些种类?
5、简述偶然误差的基本特性。
6、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仪器的要求。
四、计算题
1、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点的高程。
Q
2、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测量了五次,各次长度分别为:121.314m, 121.330m, 121.320m, 121.327m, 121.335m。试求:(1)该距离算术平均值;(2)距离观测值的中误差;(3)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距离的相对误差。
算术平均值 L = 121.325m
(1)观测值的中误差 m = ±[ [vv]/(n-1) ]1/2 = ± 0.0083m
(2)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mL= ±[ [vv]/n*(n-1) ] 1/2= ±0.0037m
距离的相对误差为:mL /L = 1:32685
3、今用钢尺丈量得两段距离:S1 = 120.63 ± 6.1cm, S2 =114.49 ± 7.3cm,试求距离S3 = S1 + S2 和S4 = S1 - S2 的中误差和它们的相对中误差。
4、要测量A、B两点之间的高差,由于距离较远,因此在中间设置了两个转点P和Q,水准仪分别在AP、PQ、QB之间进行了三站观测,观测值如下表所示,试计算AB两点的高差。
| 测站 | 点号 | 读数(mm) | |
| 后视 | 前视 | ||
| I | A | 2436 | |
| P | 0358 | ||
| II | P | 2547 | |
| Q | 0402 | ||
| III | Q | 2211 | |
| B | 0858 | ||
x=3102467.280m ,y=19 367622.380m,求:
(1)该点位于6˚ 带的第几带?
(2)该带子午线经度是多少?
(3)该点在子午线的哪一侧?
(4)该点距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为多少?
6、在相距80m的A、B两点中间安置水准仪,A点尺上读数a1=1.321m,B点尺上的读数b1=1.117m,在B点附近2m处重置仪器,得A尺上读数a2=1.695m,B尺上读数b2=1.466m,问此水准管轴是否平等于视准轴?如果不平行,视准轴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倾斜多大的角度?
五、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
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
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
A 总为0 B 与路线形状有关 C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 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
3、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 )表达的。
A 直角坐标 B 经纬度 C 距离和方位角 D 高程
4、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 B 大地水准面 C 任意水准面 D 赤道面
5、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 )。
A 法线 B 铅垂线 C 经线 D 任意直线
6、用水准测量法测定A、B两点的高差,从A到B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1234,前尺中丝读数1470,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1430,前尺中丝读数0728,则高差为( )米。
A.-0.938 B.-0.466 C.0.466 D.0.938
7、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 )。
A.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
B.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
C.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
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
8、下面关于高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程是地面点和水准原点间的高差
B.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C.高程是地面点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D 高程是地面点到平均海水面的距离
9、水准测量中应使前后视距( )
A 越大越好 B 尽可能相等 C 越小越好 D 随意设置
10、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22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737,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 )。
A 1.226m B 1.737 C 0.511m D -0.511m
11、在地图上,地貌通常是用( )来表示的。
A 高程值 B 等高线 C 任意直线 D 地貌符号
12、经度和纬度用于表示点的( )。
A 地理坐标 B 直角坐标 C 高程 D高差
13、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 B任意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赤道面
14、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A 整平----瞄准----读数----精平
C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15、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测角、测距和测( )。
A 高差 B 方位角 C 等高线 D 地貌
16、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 )。
A 反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B 平均分配 C 随意分配 D 同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17、所说的海拔高指的是点的( )。
A 相对高程 B 高差 C 高度 D绝对高程
18、大地水准面是通过( )的水准面。
A 赤道 B 地球椭球面 C 平均海水面 D 子午线
19、控制测量的一项基本原则是( )。
A 高低级任意混合 B 不同测量工作可以采用同样的控制测量
C从高级控制到低级控制 D 从低级控制到高级有控制
20、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
A.方向; B.高程; C.距离
21、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 )处。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22、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
A.仪器校正不完善; B.物像与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23、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C.高于侧站点
24、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 )的符号为准。
A.往测高差; B.返测高差;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25、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 )
A.高; B.低; C.等高
26、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使视线水平。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仪;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C.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27、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28、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29、转动三个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
A.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B.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C.使仪器竖轴平行于圆水准轴
六、填空题
1、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可以分为闭合水准路线、 和水准支线。
2、水准测量时对某一水准尺进行观测时的基本步骤是粗平、瞄准、______________和读数。
3、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和步步有检核。
4、水准测量时对前后视距的要求是 。
5、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 和变更仪器高法。
6、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和 三部分构成。
7、测量的基本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测距和测高差。
8、水准测量时对前后视距的要求是 。
9、水准仪是指能够提供 的仪器。
10、测量学的两项基本原则是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和 。
11、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 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12、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 , , 。
13、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 所夹的 角。
14、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 所组成的角度。
15、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影像 。
16、完成下列自动安平水准仪各部件名称的填写
1
4
7
6
5
8
3
2
1( )、2( )、3( )、4( )
5( )、6( )、7( )、8( )
17、完成下列填空
1.安置仪器后,转动( )使圆水准气泡居中,转动( )看清十字丝,通过( )概略地瞄准水准尺,转动( )精确照准水准尺,转动( )消除视差,最后读数。
2.消除视差的步骤是转动( )使( )清晰,再转动( )使( )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