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倪高扬的《敬畏教育》:不妨这样“排”座位有感
铜山镇中心中学 朱信明
近期在家整理书籍时,偶然发现了倪高扬老师的《敬畏教育》一书,拿在手里,想了一会,才忆起是几年前外出学习时带回来的一本书,当时没有读书的意识,可以说不思进取,更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就让她“沉睡”了这么多几年。现在,随着自己对实际教育教学实践有意无意地思考,越发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匮乏,有很多教育教学现象琢磨不透,百思不得其解,某些教育规律应用起来也不顺手,不得不注重阅读,加强理论学习,就捧着《敬畏教育》慢慢品味起来。
细细品味中,感触颇多,收获颇丰。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分析才慢慢感知“如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浅出得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早已铭记在心但不能主动应用的理论知识,感悟如何利用各种途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逐渐被倪老师朴实的语言所震撼、被倪老师臻细的思维所折服、被倪老师精细化的管理所感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关爱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倪老师教育管理学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从细微处入手。看似平淡无奇的“排座位”,却排出了精彩,排出了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倪老师在排座位时所使用的无论是“中排位置奖励法”还是“问题学生招标法”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和激励。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偏高,心态偏激,看到学生违纪,特别是刚刚强调的注意事项,就有学生违纪,好像特别不给老师面子,容易发生过激行为,对学生呵斥、甚至辱骂,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有抵触情绪,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效率较低。以后在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像倪老师一样遇事冷静处理,把学生真正当作孩子看待,允许学生犯错误,注重对犯错误学生的引导教育,使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发展。
二、以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倪老师在文中指出:“善教人者教人做主体”。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位置是学生的,在编排座位时理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桌自主选择法”让学生自由选择位置、自主确定伙伴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受此启发,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际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牢固树立教师应该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从设计教案开始的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出学生为本的思想。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不是首先考虑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常用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而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在原来的听课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教学内容的设计等等;现在听课时变为注重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激情、学习方法等等。在评课时也首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能,不再片面地追求教学的完整性。想方设法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勤于思考,寻觅学生主动发展的方法
在《不妨这样“排”座位》一文中,倪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决定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为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加强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准,同时也能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寻觅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方法。
1、教师角度: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服务学生发展的意识,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能够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给学生做出表率,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最后教师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把科学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生活,把科学知识生活化,提高自己课堂的精彩度。
2、学生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责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是为老师学习、也不是为家长学习,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学习。另外,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生生互动、生生互助,共同提升。
3、社会角度: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工程中,一方面要有教育耐心,对学生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另一方面还要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支持,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教育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措施,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随着教学年龄的不断增长,职业倦怠也逐步形成,易于固步自封、洋洋自得,只有端正心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争取早日焕发“第二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