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几何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在现实情境中总结数学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图形背景,积累操作活动经验。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四、教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通过课件让学生回顾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图片:观察绷紧的琴弦、手电筒射出的灯光和笔直的公路引出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直线有无限延伸的性质,没有端点,不可测量没有单位长度。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长度,线段的长度也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探究}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完成表格。
{练一练}数学游戏: 真真假假 yes or no
(1)线段有两个端点, 射线有一个端点,
直线没有端点. ( )
(2)直线AB长1000000米. ( )
(3)射线比直线短一半. ( )
(4)直线上的一部分是线段.( )
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 线 段 | 射 线 | 直 线 | |
| 端 点 | 两个 | 一个 | 无端点 |
| 度 量 | 可度量 | 不可度量 | 不可度量 |
| 延伸性 | 不可延伸 | 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 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
| 关 系 | 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长 | 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长 | |
| 直线上两点间部分 | 直线上一点一旁部分 |
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A、线段 A B
线段AB 或 线段BA
a 线段a
B、射线
O M·
射线OM(不能表示成MO,为什么?)
C、直 线 A B 直线AB(或BA)
m 直线m
[演练空间] 指出下图中线段、射线、直线分别有多少条? A B C
学生讨论回答。
3、小组活动,思考讨论
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木黑板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
让学生亲自做,并讨论这说明什么问题?并思考下面问题:
(1)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2)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教师现场演示验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三)应用反思
1、某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站成笔直的一排,确定两个同学的位置,这一排的位置就确定下来了,这是因为( )。
1、练一练:请用两种方式分别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m n
O·
·A ·B
2、填表
| 图形名称 | 图形 | 表示法 | 端点个数 |
| 直线 | |||
| 射线 | |||
| 线段 |
在你周围的生活中,有哪些是过一点可有无数条直线和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例子?
对学生在举例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纠正。
五、拓展创新:
欣赏线段构成的美丽图案,开拓视野。
六、小结回顾: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能说一下吗?
(2)由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发言,起到回顾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