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56:52
文档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附表26技术交底书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1310项目名称中铁一局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三分部第页共页交底编号工程名称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设计文件图号成贵施桥-329~332施工图施工部位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预应力张拉交底日期2015年5月15日技术交底内容:1、技术交底范围:D3K307+410~D3K311+458.096;2、设计情况: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共32孔,
推荐度:
导读附表26技术交底书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1310项目名称中铁一局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三分部第页共页交底编号工程名称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设计文件图号成贵施桥-329~332施工图施工部位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预应力张拉交底日期2015年5月15日技术交底内容:1、技术交底范围:D3K307+410~D3K311+458.096;2、设计情况: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共32孔,
附表26    技术交底书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中铁一局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三分部第    页

共    页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D3K307+410~ D3K311+458.096段现浇梁

设计文件图号成贵施桥-329~332施工图
施工部位D3K307+410~ D3K311+458.096段现浇梁预应力张拉

交底日期2015年5月15日

技术交底内容:

1、技术交底范围: 

D3K307+410~D3K311+458.096;

2、设计情况:

D3K307+410~ D3K311+458.096段现浇梁共32孔,其中24m梁6孔,32m梁26孔。采用移动模架现浇梁施工。设计双端张拉控制应力为1220MPa,单端张拉控制应力为1220MPa或1302MPa,孔道最大钢束12根。

3、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

张拉千斤顶须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和准确性及便于处理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滑丝、断丝现象。选用张拉千斤顶为: YCW300型液压千斤顶2台及ZB4-500型高压电动油泵2台;施工前应准备以下几项工作:

3.1 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质量,有轻微缺陷允许在预施应力后进行修补处理(如非应力部位的缺陷或麻面、汽泡),缺陷严重者不得进行此道工序操作。

3.2 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是否已达设计要求。

3.3 千斤顶和油压表在校正期内,无异常现状。

3.4 锚具按规定检验合格,不得沾有污物。

3.5 检查使用的预应力钢绞线是否准确,外露部位不得有损伤、扭结。

3.6 当梁体张拉于底部,支撑面不垂直密贴时,应在梁端部设支撑木,以保证操作时梁体稳定。

3.7 清除梁体张拉端锚垫板上杂物,以保证锚具与锚垫板的密贴。

3.8 在两端钢绞线上按序号装上锚板,钢绞线不得交错扭转,再将夹片按顺序套在钢绞线上,用Φ20的钢管将夹片轻轻打入锚板孔内(要求所有夹片基本整齐一致),再安装限位板。把钢绞线束穿入千斤顶,锚具中心要与孔道中心对准,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千斤顶与孔道、锚板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使千斤顶与限位板、锚板接触密贴后,在千斤顶端用工具锚将钢绞线临时固定。

4、施工工艺: 

4.1预应力管道及锚垫板安装

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其接头由专用的接头连接,且用胶布缠牢,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漏浆,造成管道堵塞。

预应力管道安装位置准确,波纹管通过钢筋网片固定,波纹管与钢筋有交叉重叠时,将钢筋位置错开,如果钢筋位置无法错开,不得私自处理,经设计同意确定处理方法。

波纹管两端应封严,防止混凝土进入。

锚垫板固定在端模上,安装锚垫板时,固定牢靠,与波纹管连接处密封完好,压浆孔进行封堵,防止混凝土进入。

4.2孔道摩阻试验

在张拉前需对梁体进行孔道摩阻试验,测算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夹片回缩,确定预应力损失,必要时由设计方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

(1)试验目的

孔道摩阻试验的目的:根据实测管道摩阻,及时调整钢绞线的锚外控制应力。

(2)孔道摩阻力测算

孔道摩阻力的测算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先进行直线孔道摩阻力试验;

②再进行与直线孔道同样施工条件带有曲线孔道的摩阻力试验

(3)测力过程

①锚固端千斤顶主缸进油空顶10cm关闭,两端预应力钢束均匀楔紧于张拉千斤顶上。两端装置对中。

②张拉端千斤顶进油张拉。以油压表压力从0至超张拉值,按500N分级,逐级增压张拉,每级张拉时均记录两端读数(压力筒应变数和油压表压力)。

③从张拉第二级(油压约1000N左右时)起,钢束上划细线,逐级测录钢束延伸量。

④当千斤顶张拉到(超)张拉吨位时,逐渐回油到0,再重复逐级张拉一次,并记录各级读数和延伸量。

⑤超张拉持压5min,回压到张拉值,顶塞锚固,锚固时主缸油保持不低于张拉值,也不超过超张拉值,锚固前后均须记录两端油压读数和延伸量,测量锚塞外伸值。

⑥张拉端千斤顶回油到0,记录压力筒压力及锚塞外露值。

⑦锚固端千斤顶回油,卸下两端张拉装置。

(4)试验结果

①两端压力筒的压力差为钢束沿孔道全长的摩阻损失值。

②张拉端千斤顶拉力和压力筒压力差为锚环口摩阻损失值。

③张拉端顶塞锚固前后压力筒压力差为锚塞回缩预应力损失值。

④顶塞锚固前后钢束延伸值差为钢束回缩值。

⑤超张拉回压到张拉值和顶塞锚固后,锚固端测力筒各次压力差,即为锚固端预应力变化值。

4.3预应力钢绞线加工及安装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7-15.2-1860钢绞线,强度等级为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Ep=1.95×105MPa,公称直径为15.2mm。钢绞线进场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绞线在料场进行下料加工,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使用电焊机切割钢绞线,钢绞线切割后其切割端头立即用20号铁丝绑扎,防止钢绞线头松散。下料好的钢绞线进行编束后用20号铁丝绑扎,间距1~1.5m。加工好的钢绞线按设计编号挂牌堆放,安装时搬运至现场穿束。

钢绞线采用整束安装。穿束前将钢绞线端头用胶布包好,在钢绞线两端编号标识,采用牵引机械进行穿束。

钢绞线安装后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时采取措施避免水泥浆进入管道。

4.4预应力张拉

(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①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质量,有轻微缺陷允许在预施应力后进行修补处理(如非预应力部位的缺陷或麻面、气泡),缺陷严重者不得进行此道工序操作。

②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是否已达设计要求。

③千斤顶和油压表在校正期内,无异常现象。

④锚具按规定检验合格,不得沾有污物。

⑤检查使用的预应力钢绞线是否准确,外露部位不得有损伤、扭结。

⑥清除梁体两端锚垫板上杂物,以保证锚具与锚垫板的密贴。

⑦在两端钢绞线(钢绞线不得交错扭转)上装上工作锚具,再将夹片按顺序套在钢绞线上,用Φ20的钢管将夹片轻轻打入锚具孔内(要求所有夹片基本整齐一致),再安装限位板。把钢绞线束穿入千斤顶,锚具中心要与孔道中心对准,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千斤顶与孔道、锚具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使千斤顶与限位板、锚具接触密贴后,在千斤顶前端安装工具锚和工具夹片。

(2)张拉程序

预施应力按初张拉和终张拉分两次进行。

①初张拉

初张拉强度为混凝土设计强度80%,龄期不低于5天。初张拉控制应力及张拉顺序见表8-4。张拉工艺流程:0→0.1σk(作伸长值标记测工具锚夹片外露量)→初张拉控制应力(测伸长值测工具锚外露量)→回油至0锚固。张拉顺序及控制应力见附表-1。

②终张拉

初张拉为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100%,龄期不低于15天方可进行。初张拉控制应力及张拉顺序见表8-5。终张拉的一般操作流程:0→0.2σk(初应力)→σk(静停持荷5分钟)→回油到0锚固(测总回缩量、测工作锚夹片外露量)。张拉顺序及控制应力见附表-1。

4.5整个张拉工序完成,将在锚板口处的钢绞线束用记号笔做上记号,以供张拉后对钢绞线锚固的质量情况的观察。

4.6油泵用油采用机械油,根据气候分别采用20#(夏天)和10#(冬天),但油中不得含有水、酸类及其他杂质。事先对油箱、泵体、管路等清除干净,冬季温度较低时(低于10℃)必须对油加温。灌油时严格过滤。使用时油温不得超过60℃。

5、质量标准: 

钢绞线束张拉质量要求:

①钢绞线伸长值(两端之和),不得超过计算值的±6%。

②纵向钢绞线回缩量每端不得大于6mm。

③每片梁的滑、断丝不得超过钢绞线总数的0.5%(即不超过1束),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

④因处理滑、断丝而引起钢绞线束重复张拉时,同一束钢绞线张拉次数不得超过3次。若钢绞线与锚具因滑丝而留有明显刻痕时,须更换钢绞线、夹片。

⑤张拉过程中有以下情况之一者,需换钢绞线(或夹片)重新张拉。

a. 终张拉时发现初张拉的锚具当中夹片断裂者;

b. 锚具内夹片错牙在2mm以上者;

c. 锚具裂纹损坏者;

d. 切割钢绞线或者压浆时发现又发生滑丝者。

⑥箱梁终张拉应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超过1束。

⑦限位板槽深必须根据钢绞线实测面积按以下方法进行调整:直径15.2mm的钢绞线对应的限位板槽深为6.8mm,钢绞线直径每增大或减小0.1mm,限位板槽深要相应增加或减小0.4mm。

6、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①作业人员必须具有专业技术,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②油泵、千斤顶油路无泄露,确认正常后进行作业。

③专用张拉架安装要牢固可靠,保证安全。

④作业中,操作要平稳、均匀,张拉时两端不站人。在测量伸长量时,操作人员站在侧面进行操作。

⑤未压浆或水泥浆未凝固结硬时,不得敲击锚具或脚踏手攀。

⑥千斤顶不准超载,不准超出规定的行程。

⑦张拉时,油压升降缓慢均匀,切忌突然加压或卸压,两端伸长值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

⑧张拉区域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周围要设置明显警示牌(如:正在作业严禁通行)。

⑨防护挡板里层采用木板,外层覆盖钢板,防止钢绞线断裂伤人。

7、成品保护措施:

对已经施工完成的现浇箱梁,加强保护,防污染,防止他人在梁体上涂抹粘贴,防止撞击碰坏工程。

8、后附预应力张拉顺序及预应力束材料表。

交底人:            复核人:              接底人:             日期:   

文档

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

附表26技术交底书现浇梁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1310项目名称中铁一局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三分部第页共页交底编号工程名称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设计文件图号成贵施桥-329~332施工图施工部位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预应力张拉交底日期2015年5月15日技术交底内容:1、技术交底范围:D3K307+410~D3K311+458.096;2、设计情况:D3K307+410~D3K311+458.096段现浇梁共32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