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关于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 B.它们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属于同一种微粒 D.两种微粒都不显电性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3.为了了解原子内部的奥秘,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许多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根据我们了解
到的知识,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④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那么锶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正确的是( )
A.38,88 B.38,38 C.38,50 D.50,38
5.下列关于 Cl、Cl﹣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等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Cl﹣比 Cl 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电子层数相等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B.原子就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变为离子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总在不停运动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8.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化学性质 ②粒子的电性 ③原子核 ④电子层数 ⑤最外层电子数 ⑥核外电子总数.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③ D.①③⑤⑥
二、填空题
10.选择序号填空,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中子、⑥原子核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带负电的粒子是 ;带正电的粒子是 .
(3)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
(8)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的个数.
12.依据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质子数﹣电子数=0,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 ;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 。
(2)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D.不能得到电子,也不能失去电子
(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A.非金属的原子B.金属的原子
C.稀有气体的原子D.不能确定
13.如表提供了一些原子的相关信息:
| 原子种类 | 氢 | 碳 | 氧 | 钠 | 镁 | 氯 |
| 质子数 | 1 | 6 | 8 | 11 | 12 | 17 |
| 中子数 | 0 | 6 | 8 | 12 | 12 | 18 |
| 核外电子数 | 1 | 6 | 8 | 11 | 12 | 17 |
① ;
② ;
③ .
(2)分析表中相关信息,原子呈中性的原因是 .
《原子的结构》综合练习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 B.它们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属于同一种微粒 D.两种微粒都不显电性
【解答】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原子和镁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则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常见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则镁原子与镁离子不属于同一种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不显电性,镁原子呈电中性;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故A错误;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也不带电,故B正确;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不含有中子,故C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例如杂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也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为了了解原子内部的奥秘,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许多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根据我们了解
到的知识,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④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答】解: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正确;
②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正确;
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故正确;
④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⑤原子中,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原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故正确;
故选:C。
4.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那么锶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正确的是( )
A.38,88 B.38,38 C.38,50 D.50,38
【解答】解: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中子数=88﹣38=50。
故选:C。
5.下列关于 Cl、Cl﹣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等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Cl﹣比 Cl 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电子层数相等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
【解答】解:①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故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但质子数相等,故正确;
②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故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错误。
③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Cl﹣比Cl 稳定,故正确;
④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二者的质量几乎相等,故正确;
⑤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电子层数相同,故正确。
所以正确是①③④⑤。
故选:C。
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B.原子就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变为离子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解答】解:A、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构成氧分子、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仍然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变为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总在不停运动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
B.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错误;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正确。
故选:C。
8.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分子、原子均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的概念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化学性质 ②粒子的电性 ③原子核 ④电子层数 ⑤最外层电子数 ⑥核外电子总数.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③ D.①③⑤⑥
【解答】解: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①化学性质一定发生了变化,②粒子的电性一定改变,③原子核一定不变,④电子层数可能改变,⑤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改变,⑥核外电子总数一定改变,观察选项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0.选择序号填空,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电子、⑤中子、⑥原子核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 ①②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带负电的粒子是 ④ ;带正电的粒子是 ③⑥ .
(3) ②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故答案为:(1)①②;(2)④;③⑥;(3)②
1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分子、原子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原子核、质子 .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分子、原子、中子 .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电子 .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质子、电子 .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质子、中子 .
(8)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质子 的个数.
【解答】解:(1)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原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
(3)原子核和质子是带正电荷微粒,故填:原子核、质子;
(4)不显电性的微粒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故填:电子;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质子和电子;故填:质子、电子;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填:质子、中子.
(8)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故填:质子.
12.依据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质子数﹣电子数=0,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0 ,离子 带正电 ;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0 ,离子 带负电 。
(2)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D.不能得到电子,也不能失去电子
(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B
A.非金属的原子B.金属的原子
C.稀有气体的原子D.不能确定
【解答】解:(1)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原子:质子数﹣电子数=0,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0,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0,离子带负电;
故填:>0;带正电;<0;带负电;
(2)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得失电子都有可能;故选:C;
(3)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B。
13.如表提供了一些原子的相关信息:
| 原子种类 | 氢 | 碳 | 氧 | 钠 | 镁 | 氯 |
| 质子数 | 1 | 6 | 8 | 11 | 12 | 17 |
| 中子数 | 0 | 6 | 8 | 12 | 12 | 18 |
| 核外电子数 | 1 | 6 | 8 | 11 | 12 | 17 |
①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② 有的原子没有中子 ;
③ 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
(2)分析表中相关信息,原子呈中性的原因是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解答】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有的原子没有中子,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有的原子没有中子;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2)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填: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