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作为一名教师到底要不要读书?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那么该读哪些书,怎么读?一个有着阅读意识的老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爱上阅读呢?
读书让我们定静安虑
除了忙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许多老师还要参加教科研培训、班级活动、家长联络等许多琐碎的事情,于是乎更加无暇做一些深层次的精神活动,这样的后果则是教师生活的疲惫无序,精神的委顿苍白,进而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但是作为人类心灵的导引者与呵护者,教师首先要学会呵护自己的心,要有意识地为自己的精神加油充电,这样才有力量去传递关爱与智慧。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读书正是为了“定”,有了“定”,才能“静”“安”,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读书是为了心志的安定、生命的完满,不再轻易被某个概念、名词、风潮所驱使,而一旦拥有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就不会随波逐流。
当老师明白这个道理时,读书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了。在学校,教师读书才能带动学生读书,而校长爱书才能让更多的老师读书。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的校长马向阳是个“书痴”,做了多年校长的他,常常政务缠身,可一旦进了“明斋”书房,那一刻,他就只是一个“读不尽卷函页册,脱不掉书生本色”的“书痴”。也正是这样一位爱书的校长,学校老师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甚至学校的物理老师开设了红楼梦选修课。
读书,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累加,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用来安稳我们自己的心,驱散我们心头的雾霾与尘埃,做到修己安人,修己达人,以不言之教,去影响带动我们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