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6.15
●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14分)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是甘地主义哲学的核心;实现印度自治或自主是其主要社会政治主张;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是其经济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政治和经济上打击了殖民统治,并在统一的旗帜下,把一个种族混杂、信仰多样的民族统一起来,唤醒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但其非暴力的界限又了民族运动向纵深发展。
2.绥靖:面对欧洲德意法西斯国家和东亚日本军国主义逼人的攻势,英、美、法等列强没有采取强硬遏制的措施,反而采取了退让、姑息和迁就的外交,客观上纵容了法西斯国家走上肆无忌惮的扩张之路。英、美、法等国家采取的这种姑息,在历史上被称为绥靖。
●判断题(每小题7分,共14分,判断对错,并加以简要说明)
1.近代早期,法国是主义的典型。到了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3-1715年在位),法国的君主制度达到了高潮。
这个论述是正确的。路易十四曾经对那些奉承的朝臣明确宣布:朕即国家。在他的统治之下,法国真正形成了“一个信仰、一种法律、一位国王”的一统局面。
2.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戏剧家、诗人、政论家、小说家和历史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著作、短文、论文和小册子,主要有三部:《风俗论》、《路易十四时代》、《哲学辞典》。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伏尔泰通过这些作品,提出了天赋人类自由、平等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他主张君主立宪制度,反对君主,抨击法国的天主教会。
3.美苏冷战的序幕是由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正是拉开的。1946年3月5日,已经卸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英密苏里州富尔敦的威斯敏斯特学院邀请,发表了演说。演说中,他提出“铁幕”一词,表明西方和苏联的对立。
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3分),丘吉尔的演说明确把世界划分成两极,并鼓动英美联合起来与苏联进行对抗(4分)。
4.“光荣”。虽然这场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和宗教性的,但它的性质是政治性的。它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
要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3分)。“光荣”是欧美主要资产阶级的开端,标志着经历了王权与议会权力、天主教与新教力量的长期较量,最终后者取得了胜利,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道路。英国的政体的重大转变,两种重要敌对力量的交锋最终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4分)。
5.莎士比亚(Shakespeare,15-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有成就的剧作家,先后写了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题材涉及当时英国及西欧社会各个领域,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和资产阶级对财富与权力的追求;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歌颂人的力量,提倡个性、婚姻自由。
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3分)。最著名的剧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约翰王》等;对英国及欧洲文学和戏剧发展有深远影响(列举其中两部作品可得4分)。
6. 在近代历史上,殖民与反殖民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旋律。殖民的最初阶段主要对应着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探险历程。西方殖民的主力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6世纪末开始,荷兰、英国和法国崛起而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角。这一时期的殖民特点,往往采用贸易公司的形式,通过贸易垄断获取殖民利益。
要点: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3分)。荷兰,1621年,建立西印度公司,负责北美的殖民;英国在1600年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和印度的贸易。法国在16年,分别建立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对亚洲印度、非洲马达加斯加、美洲加勒比海、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进行殖
●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以凡尔赛宫殿为例,说明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3-1715年在位),法国的君主制度达到了高潮。
要点: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13-1715年在位),法国的君主制度达到了高潮。路易十四明确宣布:朕即国家。(3分)他把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让他们远离自己的领地,远离政治事务,贵族的权利和影响力因此得以削弱。(3分)第二,路易十四运用国王的威仪,强调自己的权力至上,大兴土木、建造凡尔赛宫,培养艺术家和文学家为君主;(3分)第三,路易十四发动了长期的对外战争,与西班牙、英国、荷兰和德国组成的联盟进行对抗,占领了不少领土。(3分)第四,在宗教问题上,他一方面坚决国内的异教徒和新教徒,撤销了亨利四世宽容新教徒的《南特敕令》,坚持国王高于教皇的主张,导致政教冲突。(3分)在他的统治之下,法国真正形成了“一个信仰、一种法律、一位国王”的一统局面。
2.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论,流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早期(15世纪)重商主义以守财奴的眼光来看待货币,重在节流,而晚期(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则重在开源,着重奖励出口,扶植手工制造业。结合当时欧洲的时代特征,谈谈重商主义理论的内容及其带来的影响。
要点: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依赖于资本的供应,而资本的总量由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贵金属来体现,其数量的增加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来实现,也就是在贸易中要多出口少进口。一个国家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对贸易进行保护,也就是鼓励出口而进口,尤其通过关税来实现(5分)。
在欧洲近代社会的早期,重商主义盛行于欧洲各国,其中法国和英国则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它们通过许多重商主义实践着这一理论。重商主义使法国的工业产量和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并跃升为欧洲的霸主,这一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霸主和超级大国。(5分)
重商主义在推动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的暴力冲突。(5分)
3.道威斯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德国赔款计划。涉及德国复杂的新税、德国货币基金于金本位的稳定、在协约国监督下德意志银行的重组以及美国的大规模贷款。结合计划的内容,说明这一计划实施的影响。
要点:这一计划得到德国与盟国的同意,在1924年9月生效(3分)。美国的贷款帮助稳定了德国的政局和财政,促使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5分)。第二,该计划结束了由法国及其由它控制的赔款委员会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支配作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为外国资本(首先是美国资本)渗入德国扫清了道路,大大增强了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地位及政治影响(5分)。第三,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各国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使欧洲的政治经济形势有所稳定(5分)。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民族运动表现为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国大党在1920年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试图将的浪潮引入和平渐进的轨道。根据该计划,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放弃英国所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第二,采取罢课、离职和抵制和司法机关的手段,同时通过恢复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布匹;第三,逐渐开展抗税运动。
请结合上述史料,说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作用及局限性。
要点:甘地的魅力及以身作则,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各地开展,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抗税运动。但是,这场运动最终还是越出了非暴力的界限,在许多省份出现了暴力反抗运动。1922年甘地在国大党会议上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8分)。甘地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以印度教“以德报怨”的处世哲学为基础,在当时英国殖民统治者非常强大,而民族资产阶级比较弱小的现实情况下,确实在政治和经济上打击了殖民统治,并在统一的旗帜下,把一个种族混杂、信仰多样的民族统一起来,唤醒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8分)。
但其非暴力的界限又了民族运动向纵深发展(2分)。
5. 中世纪的西欧,骑士的形成,代表着一种根本性制度的改变。在职业上,作战时的骑士是骑兵,和平时期,骑士是土地所有者。骑士实际上具有双重省份。这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采邑制度和封臣制度。
骑士领有采邑。领主就能以经济为纽带,把骑士真正纳入封建制度效忠与附庸的链条,从而保证骑士随时有效装备自己。采邑是一种以服一定的义务,主要是以服骑兵兵役为条件而领受的终身享有的领地。凡事领有采邑的人,都有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通过这项改革,形成了一个以土地为纽带的骑士贵族制度。
简言之,就是骑士从领主手中领有土地,并向其直接领主效忠,履行骑马打仗的义务;每一骑士靠耕种采邑土地的农民献纳的赋税和劳动而生活。
骑士作为一个阶层在社会上出现后,具有了特殊的集团特征。
从上述材料,简要分析骑士阶层特殊的集团特征。
要点:具体体现在他们社会地位的确定、成为骑士的资格以及他们的社会作用等方面。
从军事而言,军事活动是骑士最主要的活动;从西班牙抗击穆斯林、十字军进攻阿拉伯和西欧异端的军事行动,骑士都是重要的军事力量。
从经济上,骑士是封建的组成部分。骑士从领主那里领有土地,反过来为领主服兵役以及他义务。
从骑士与教会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结合发展到最高峰导致军事修会的形成。教会借助骑士宣言教会的威力,同时也使自己在世俗事务中站稳脚跟,使教皇成为的号召者和战争的领导者,从而在世俗政治中取得统治地位。
骑士的技艺和训练以及军事职责使得他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
与骑士联系在一起的则是典雅的爱情所体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对以后的西欧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6. 1688年,英国国会中的托利党与辉格党,由于不满英王詹姆斯一世的统治,决定联合发动政变,并在国会中达成协议,迎接有王位继承权的詹姆斯一世之女及其丈夫荷兰奥伦治亲王威廉为国王。
1688年11月5日,奥兰治亲王率军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一世逃亡法国。16年,威廉和玛丽接受了议会的邀请共同执政。接着,颁布《权利宣言》和《权利法案》,重新界定了君主和臣民的关系,并禁止任何天主教徒将来继承王位。王室中止法律和免除法律的权利被取消,禁止国王在未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在和平时期征税和维持常备军。《权利法案》中的这些规定实际上是威廉和玛丽获得王位的条件。
请分析以上事件在英国历史上的作用。
要点:
西方史学家将这次不流血的政变称为“光荣”。虽然这场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和宗教性的,但它的性质是政治性的。它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次是英国从向宪政的过渡;另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实质上是非常保守的,保留了过去的许多东西,并没有同旧秩序彻底决裂,没有引入任何激进的变化。
但是,英国的光荣是一个历史的界碑,资产阶级第一次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开始实践一种新型的政治模式——君主立宪制度。
●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要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要点: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迎来了一个思想大变动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在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对自我的发现和对人的发现。人是有强烈荣誉感的,喜欢追求名利,重视自己的名声或声誉;发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发现了人的个性,认为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性。人文主义者表达人文主义的主要途径是复古。
2.简要说明科学的涵义,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要点: 科学不但促成了在各个科学门类出现了许多发明和创造,而且确立了不同以往的科学思维方法。大量的发明为科学提供了量的基础,而新的科学认识观则代表了科学的灵魂。
培根倡导的观察、试验和归纳的方法。科学分类和研究分工。
笛卡儿的科学方法。数学的证明具有确定性。强调要发现最简单和最可靠的观念或原理作为推理和认识的基础。
伽利略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倡导数学和试验的结合。
牛顿的成就。牛顿的综合,确立了宇宙的物理统一性。
3.简要叙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
要点:
第一是对宇宙生成的自然性解释;哥白尼一一日心说。布鲁诺——代表作《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伽利略——对力学、天文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贡献。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6分)第二是对人的世俗生命的关怀。代表人物:维萨留斯——代表作《人体结构论》。塞尔维特、哈维——发现人体血液大循环。牛顿——“近代科学之父”。(6分)
4.简述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要点:
法国大的纲领性文件,17年8月26日由法国制宪会议讨论通过。以宣言为蓝本制定(4分)。宣言主要内容包括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提出“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的原则等。(4分)宣言集中表达了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并将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极大地促进了法国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的。(4分)
5.简述工业时期的技术成果和意义。
要点:
(1)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3)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机。(4)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5)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织布机。(6)1769年,瓦特发明单向蒸汽机。1782年,又试制成功双向蒸汽机。(7)18世纪60年代,发明高炉鼓风设备。(8)1784年,柯尔特发明搅拌炼铁法和辗压精炼法。(9)1814年,英国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车发明。(10)1819年,第一艘汽船横渡大西洋。(11)18世纪70年代~90年代末,英国机床工业的技术标志着工业的完成。(列举其中五项以上,6分)
英国工业促成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向机器的过渡,促成了从家庭手工业向大工厂的过渡,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加速。生产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交通运输的便利缩短了距离,以生产、原料和市场为主体的经济方式,必然将世界连成一体,每个地区都成为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6分)
6. 16世纪末荷兰、英国及法国等成为殖民扩张主角,简述其贸易公司的情况。
要点:
荷兰,1621年,建立西印度公司,负责北美的殖民;(4分)英国在1600年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和印度的贸易。(4分)法国在16年,分别建立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对亚洲印度、非洲马达加斯加、美洲加勒比海、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进行殖民活动。(4分)
7、为什么说培根倡导的观察、实验和归纳的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
要点:
培根创造的试验和观察相结合的研究大自然的方法,构成了近代科学的基础。培根认为,科学的发展,首先是在于通过实验和观察积累资料,然后再用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资料中得出结论(3分);其次,培根集中对科学进行分类(3分)。因此,培根倡导的观察、试验和归纳的方法,所倡导的科学分类和研究分工,构成我们现代科学的基础(4分)。
8、简要说明东罗马帝国能够幸存下来的原因。
要点: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是在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基础上建立的。拜占廷在罗马历史上开始的辉煌,源于第一个教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有很多原因(3分)。比如,这个城市的战略地位;拜占廷有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使帝国拥有丰富的财源(3分)。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的存在,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物质及精神文化财富,成为与中世纪并行发展的文明(4分)。
9. 从恺撒的《高卢战记》和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简要说明日尔曼人的社会发展状况。
要点:日尔曼人主要包括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底人等。从恺撒的《高卢战记》第一,日尔曼人还处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阶段。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的记述中,日尔曼人开始了定居生活。土地共有,内部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第二,日尔曼人社会开始走向奴隶社会。史学家一般把日尔曼人看作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民族。
10. 简述说明洛克启蒙思想中的政治思想。
洛克的启蒙思想中,真正昭示近代并影响到现代的是他的政治思想,通过《论》这部著作,君权神授论被彻底抛弃,分权与制衡说、主权在民说成为公认的原则。
洛克的政治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君权神授的根基。洛克思想是后来许多思想流派的出发点。他的政治思想直接哺育了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论为卢梭全面接受,他的分权学说在孟德斯鸠那里发扬光大;同时,他的政治思想为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他的民权思想、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为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机制运转的依据。
11.十八到十九世纪这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创造也被称为第二次工业。与第一次工业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请作简要回答。342
相对于第一次工业,这次工业以科学理论的广泛发展为基础,无论在能源、材料、工艺等方面,还是在新方法和新设备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人类从蒸汽到电器,从棉花到钢铁,从平面运输到立体运输的大跨越,也促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和集中的新阶段。
12.简要说明柯立芝繁荣出现的原因。
美国在1923-1929年期间的经济飞速发展,除了柯立芝实行自由放任之外,第一,是大战给美国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美国利用欧洲的战争,大作军火生意,军工厂和重工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且美国通过给欧洲的贷款,成为最大的债权国,掌握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为战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证。第二,美国的繁荣是第二次工业的成果广泛应用的结果。第三,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得益于新的生产管理制度的推广和广泛应用。第四,这一时期的繁荣也在于刺激购买的方法不断应用,加强了商品流通领域的活跃。(一种方法是普遍应用的分期付款的方式,到20年代末,大约15%的零售业务都是基于分期付款。另一种方法是鼓励证券市场的投机。)
13.简要说明简述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
促使对苏联进行“遏制”的理论更加明晰化的是乔治·凯南。首先是乔治·凯南担任美国驻苏代办任期即将结束之际,从莫斯科向美国国务卿发送了一份电报,钩勒了美国处理对苏外交关系的新战略。提出了作为美国冷战基础的一些概念。第二,乔治·凯南回国以后担任设计委员会的主任,他的“遏制”的理论,成为杜鲁门主义的基础。1947年2月,乔治·凯南以“X”为署名在《外交季刊》上发表了《苏联行为的根源》,详尽阐述了自己的遏制理论。
●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试从明治的措施,说明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重要的里程碑。
要点:
明治在确立政体的同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日本的发展道路。(4分)
首先,确立集权,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第二,宣布“四民平等”,实行社会改革;第三,稳定财源,地税改革,确立近代土地所有制;第四,在经济发展方面,殖产兴业,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第五,文明开化,改革教育制度。(10分)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实现了“脱亚入欧”,从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避免了日本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6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科技发明成果在军事上的运用及其后果。(用史实说明第一次世界大
战中,人类科技发明的成果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以及对战争格局的改变。)
要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了冷兵器和火药的阶段,开启了现代立体战争的模式。(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术的主体是堑壕战。围绕这个中心,德国又发明了闪电战和渗透战术,应该说,这几种战术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而围绕这些战术的成功实施,出现了武器配备的改良和更新。(6分)
在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中,都是坚固的堑壕防御体系。双方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面对堑壕攻防,德国从战术上进行突破,这就是闪电战。战术发展和变化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新型武器的发明和运用。这一方面,英法更加突出。飞机、坦克运用于战争。舰艇也开始在海战中发挥强大的威力。(5分)
除了坦克、大炮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之外,一些特殊的但在战争中起到很大作用的武器也被广泛使用。首先,交战双方都曾经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侦查对方的通讯信息、干扰对方的通讯联络。第二,德国统帅部在1915年4月22日,在法国沿线的进攻中使用了毒气和炮弹。
因此,现代战争最主要的武器如飞机、坦克、大炮、潜艇等都已经开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毒气战和信息战也开始出现,预示了今后战争的立体化、机械化和信息化。这些新式武器的发明是技术和工业的后果,同时,军事和武器变革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5分)
3、试述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期间采取了什么措施,使美国成功地渡过了1929至1933年的危机。
要点:
历史背景: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是西方世界经历的时间最长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美国是大战后欧洲的债权人和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所以,美国的财政崩溃很快导致世界经济的困境。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在其由经济学家组成的智囊团的支持下,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理论基础,实施新政。(6分)
基本内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挽救国内经济的措施首先从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宣布银行放假四天;通过《紧急银行法》;有效地控制了国家经济;(4分)
百日新政时期,颁布了许多法令,让人们重新工作和消费。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建立了以从事长期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和民用工程署,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大受欢迎。(3分)
新政期间,还采取了几项重大的外交举措,与苏联建交;通过《中立法》,对拉丁美洲实行睦邻。(3分)
影响: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渡过了危机,重新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4分)
4.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世界新的基本框架。
新是通过战胜国分区占领战败国、军事审判清算法西斯的罪行以及建立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来实现的。
首先,针对失败的轴心国成员国,盟军基本采取了分区占领或者由一国单独占领的。同欧洲的奥地利和德国一样,亚洲的朝鲜和越南被分区占领。在朝鲜形成了“三八线”,越南南北对立,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其次,是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纽伦堡审判是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首要战争罪犯组织进行的审判。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纳粹分子进行了审判。
确定战后秩序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建立。1946年1月10日联合国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伦敦召开,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