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听力部分(10分)听老师读下面一段话两次,回答问题。
1、台风造成的灾害有( )、( )、( )、
( )。(8分)
2、伴随着台风而来的是( )天气现象。(1分)
3、被称为史上最强台风的( )造成广东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77元。(1分)
二、阅读部分 认真快速读文,简明扼要回答文后问题。(共40分)
(一)我长大了(15分)
①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 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⑾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⑿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⒀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⒁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文中详写了一件让“我”真正成长的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3分)
2.画线句子运用了 、 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我”有哪些好品质?(4分)
3.“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后来,“我”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但后来,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请用原文回答)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20分)
文/一路开花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笔:“请用钢笔写字!”
她是班里的学生,念五年级。矮小,瘦弱,怯懦不堪。很多次,我真想在分发作业的同时,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批评她,告诫她。但又怕,这一个小小的举措,会刺伤她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因此,只好每每作罢,悄悄地在那篇被铅笔抹盖的纸页上,写下我要说的话。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遍洒的午后,便有了这样一个让人倍觉心酸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惶地,神行狼狈地,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远隔一整个炎炎夏季。譬如,我明明见她在那头的路口独自朝我迎来走来,却会在猛一个不经意的时刻里,恍然丢失了她的踪影;明明见她在球场呼哧呼哧地拍着篮球,却会在旁人寒暄过后的视野中,惟剩一个篮球在空荡荡的地方跳跃;明明见她在厕所的出口耷拉着脑袋洗手,却在惊鸿一瞥之后,再度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咽的洪流,随她的日渐成熟的躲藏而越发奔腾,直至波澜壮阔。
黄昏后的校园里,多了几分静谧与清冷。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颇为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那片刻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预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雕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合起手中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置内里,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金色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缝隙,丝丝缕缕地交织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该切入的籍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敞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办长途赛跑的时候,他奋不顾身的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代表学校进市里参赛的选手。
五千米的路程,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退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难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呐喊,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里,一发不可收拾。
惊人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线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线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领奖台。毫无疑问,他受到了又是一场最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所代表的一所学校,而不仅仅是一个人。他的无人可解的行为,已经漠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的注视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你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是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让他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一支钢笔!我……我只要一支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的悲鸣,尽诉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顿然心生余愧。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所获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多么精致的,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啊!
(转载《读者》09年11月期刊; 原载《南方日报》09年8月20日)
一、选择题 仔细读文章,判断下面题目是否符合文章意思,在字母上打“√”。(10分)
(1)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再次”是第几次?(2分)
A.第三次 B.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六次
(2)“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布置的作业。”“打发”的本意是(2分)
A.故意乱写 B.马马虎虎地写 C.认真地写 D.派遣、支走、消磨、安排
(3)“她开始躲我,面色仓惶地,神行狼狈地,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远隔一整个炎炎夏季。”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子?(2分)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比喻句 拟人句 D.夸张句
(4)文章的第五自然段语言组织结构非常明显。请选择正确的结构 (2分)
A.总分总 B.先总后分 C. 先分后总 D.按时间顺序
(5)“你明明能跑第一,你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是整个学校的荣誉?”不符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2分)
A.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孩子不爱学校。
B.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为集体争荣誉。
C.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明能争第一,却不争第一,是不爱学校的表现。
D.老师的意思是能跑第一,就跑第一。
二、填空题。
.依据文章的意思,换词填空,意思与原文相同。(5分)
(1)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 )的倔强。
(2)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 )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3)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 )。面对这样一个( )的孩子,顿然( )。
三、问答题。
(1)你对题目《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是怎样理解的?(5分)
(三)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图标的含义(5分)
人 从 众
利用 利用
森 林 木
三、作文部分(40分)
题目:请以“向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