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县域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39:37
文档

县域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县域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及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水平,大多数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基层信贷管理审批权力一律上收,基层行成了上级行的“蓄水池”,县域经济发展项目无论市场前景怎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都不
推荐度:
导读县域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及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水平,大多数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基层信贷管理审批权力一律上收,基层行成了上级行的“蓄水池”,县域经济发展项目无论市场前景怎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都不
县域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及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水平,大多数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基层信贷管理审批权力一律上收,基层行成了上级行的 “蓄水池”,县域经济发展项目无论市场前景怎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都不能及时取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县域经济就很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因此,研究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探索改善金融支持的途径,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为了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费用,提高运行效率,国家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经济、高效、精简、合理”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撤并。为此,各国有商业银行自98年开始对所辖的机构及其营业网点进行大规模撤并,2000年以后开始进入高峰期。以翁旗金融机构为例。

2000年翁旗境内共有金融机构6个,其中:国有商业银行3个,工农建各1个;性银行1个,为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合社和邮政储蓄各1个。6个金融机构所辖基层营业网点总计86个。至2005年底翁旗境内共有金融机构5个,翁旗建设银行整体(含3个网点)于2003年撤销,金融机构所辖网点由2000年的86个缩减至2005年的53个,减少38%。全旗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由2000年的578人减少至2005年的419人,减少27%。 

二、金融机构信贷变化情况

随着机构与网点的撤并,权利向上级银行尤其是省级银行和总行的集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对县以下机构信贷权限实行上收,从严管理,资金和信贷投放也越来越向大城市和大企业集中,县级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信贷资金供给逐年下降,成为名副其实的“增存部”。翁旗金融机构存贷款呈以下特点:

(一)各国有商业银行存增贷减

截止到2005年末,翁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92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82,779万元,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53%。自2000年至2005年,翁旗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呈稳步增长态势,2005年比2000年增长112%,年均增长15.8%,贷款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比2000年降低34%。见表一。

表一:

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比较表
                                          单位:万元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存款3326335491425574763657170512
贷款375703571236147349413341224979
(二)国有商业银行存贷差逐年扩大,县域资金外流

自2000年至2005年,翁旗各国有商业银行存贷差逐年扩大,由2000年贷款余额高于存款余额的12个百分点,到2005年存款余额高于贷款余额的182个百分点,见表一和图一。成为继邮政储蓄之后的第二个“抽血机”。2005年末,翁旗邮政储蓄吸收存款10,427万元,直接上存;翁旗工行、农行两家机构上存资金35,100万元,占两家机构存款的49%。这三家机构上存资金占全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32%。见图一。

图一:

(三)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和信贷调整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贷款规模不断增加。以翁旗为例,翁旗农村信用社2005年贷款余额为38,172万元,比2000年增长153%,占翁旗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的46%,占其存款的55%。自2000年至2005年年均增长20.8%。在其所放的贷款中农业贷款占有很大的比重,2005年农业贷款27,017万元,占其自身贷款额的70.8%。在县域及以下信贷资金的供给方面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但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农业发展银行性强,品种单一。所以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及以下金融市场上一枝独秀,成为信贷供应的主力军。见图二、图三。

图二:

图三:2005年金融机构存贷款市场份额图

三、金融机构改革和信贷的调整对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国的基石,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要想强县富民,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关键,而县域经济要实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离不开县域金融的支持。但是,从目前多数地方看,县域金融是难以承担起这一任务的。因为许多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县域撤离机构,即使现存金融机构也存在着规模、机制等问题,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实施。

(一)国有商银银行对支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以翁旗为例。自2000年至2005年,翁旗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002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82,198万元,占累计完成投资额的24%;自筹资金145,065万元,占累计完成投资额的42%;其它资金来源41,605万元,占累计完成投资额的12%。从中可以看出,对翁旗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支持力度最大的是自筹资金,其次是地方向上级国家有关部门争取的国家预算内投资,还有就是作为弥补生产性、流动性资金不足的其他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主要是集资。而同期翁旗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呈逐年递减趋势,特别是对县域工业企业的生产性资金支持几年来几乎为零,但同期所吸收的存款上存额却逐年增加,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减弱。由于对生产性企业投资不足,大部分企业低水平、低附加值的产品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市场竞争能力弱,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乏力。见图四。

图四:

(二)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度降低

由于信贷的调整,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的力度不断减弱的趋势从其贷款与当地GDP、当地财政收入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从2000-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翁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与GDP、财政收入比较呈反向运行,说明在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贡献度逐年降低。见图五、图六:

图五:

图六:

(三)民间借贷成为资金供给的另一个渠道

据调查,翁旗以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资金融通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企业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的融资。企业和个人之间主要是企业内部职工集资,个体、民营等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又难以从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为弥补资金缺口,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向职工集资,这种集资的利率一般相当或高于同期贷款利率,据对企业的调查测算,以这种形式融资规模约有2,000多万元。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借贷是一种互助形式的民间借贷。在调查的农户中,有15%的左右的农户有过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手续简便,利率略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单笔金额不大,在几百元至5,000元不等,平均2,000余元,按全旗农牧户总户数102,1户测算,有民间借贷户数15,400户,民间借贷资金规模将达3,087万元,占全旗信贷规模的3.7%,占全旗农业贷款的11%。

(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客观上推进了地方的错位引资

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退和信贷行为的变化,客观上将地方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作为一级,要对所辖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负责,面对地方经济遭受信贷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困扰却为力、爱莫能助,使得地方处于一种极其矛盾而又为力的两难困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地方只有下大力气进行招商引资,以弥补金融服务弱化,信贷投入不足的局面,其实这种行为本应是企业、金融机构的事情,但在县域金融中出现的一方面县域内金融机构存差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县域内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却无法满足的矛盾局面的今天,这种错位的行为出现就不难理解了。

四、建议

一、建立引导县域资金回流的机制

 1.县域金融改革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配套,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同步发展。金融改革不能简单地进行撤与增,也不能将信贷资金营运的选择、管理模式选择、贷款投向选择都集中在上面,这是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协调发展不相融的。因此要根据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从农村地区“只存不贷”的现象,出台相应法规,明确县域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留存资金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真正实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央行要通过有效的货币信贷,引导基层商业银行资金投向,减少农村资金外流。

  2.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畅通货币传导。国有商业银行要改进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授权制度,既要强化总行一级法人的经营,又要使分支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授权的前提下做出灵活的应变,增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正确处理防范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盘活存量贷款,在支持经济发展中防范风险,求得发展。

   二、要加快县域金融品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

1.改进和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性功能,在确保性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增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龙头农业新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投入。

2.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为涉农金融机构提供风险保障。鉴于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议尽快制定农业保险类的法律法规和出台有关文件,明确在开展农业保险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通过财政、税收、再保险等经济手段,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金融支持来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组建由国家出资或控股的中国农业保险公司,贯彻国家农业保护,充当最后保险人的角色。

三、改善县域金融运行环境,建立良好的银政企关系

1.要建立良好的县域社会信用环境,奠定坚实的金融支持经济的基础。切实转变地方职能,规范地方行为;要加大企业改制力度,实现政企分开,为建立良好的政、企、银关系创造条件;还有就是要引导中小企业要树立信用观念,杜绝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短期行为。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由于目前县级社会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服务体系不完善,使许多县域经济中优秀的中小企业由于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所以,加强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中介机构以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使其真正成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纽带。还应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避免企业由于不同机构评定而取得不同的信用等级,体现信用评级的公正性。

3.建立健全为县域经济服务的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及抵押担保公司。由出面协调,设立主要由财政出资的,服务中小企业的担保基金;鼓励民营资本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性的信用担保中介机构;引导发展主要为“三农”服务的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按照“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作”的模式,为企业提供担保。

只有政、银、企相互建立长期、稳定、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才能解决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不足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县域经济与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规范和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融资机构

1.规范民间融资。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农村中小企业、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能够打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格局,通过竞争来促进农村金融组织不断深化改革,改进服务质量。民间融资还具有信息成本低、利率弹性大、服务态度好等优点,适度、健康的发展对于活跃民间投资,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融资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与正常的民间融资的界限,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使之合法化、公开化。

    2.适度发展典当业。典当行的服务宗旨是为中小企业支持生产、活跃流通,在银行融资主渠道之外做些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事情。开展对个体工商户救急济需、方便融资的的业务,在其经营过程中,若偶遇资金短缺,通过质押贷款便可满足融资急需。其融资特点具有直接性、实效性、简便性。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机构为之服务,因此适度发展典当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其它金融机构的不足。

                                         课题组组长:张井义

                                         成      员:陈海生    赵革红

                                         执      笔:陈海生

文档

县域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县域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及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级水平,大多数仍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基层信贷管理审批权力一律上收,基层行成了上级行的“蓄水池”,县域经济发展项目无论市场前景怎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都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