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江镇丰华中学 龙凤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我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谈”教学模式,这是典型的应试教学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交际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而进入本世纪以后,一种从交际教学法发展而来的更具实效的新的语言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我国的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得到逐步推广和运用-------那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
语言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语言不是能够学会或教会的,而是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自动习得的。如果语言学习活动只停留在对语言的教与学的层面,而没有参与到实际运用该语言的活动中去,一个人要想掌握甚至精通这一门语言特别是外语,那是很难想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内外反复大量真实的交际与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好一门外语。这就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规律。
第一位将“任务型”的语言教学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的是普拉布(Prabhu)教授。他在1979年,在印度中南部的班加罗尔(Bangalore)开始了把当时看来很激进的理论假设付诸于实践的大胆教学试验。他认为:当学生注重于任务而不是他们所用的语言时,他们会学习得更有效(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 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因此普拉布(Prabhu)被认定为任务型学习活动创始人。
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英语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以及实施建议。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具有哪些优越性呢?
第一,教学目标更具体,教学效果更直接,教学评价更灵活;
任务型教学模式改进了交际教学法只重过程不重结果,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而轻视语言实际意义的做法,将语言教学目标具体化,生活化。它将教学目标不再定位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层面。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只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交际型教学模式更强调的是用语言交流的过程和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学生在课堂里进行的活动多半是句型或对话的机械操练或表演;而任务型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活动的结果,淡化了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而且,学生进行的语言交流活动通常是学生获取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变化性互动过程。交际教学法的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字,词,句的运用),课堂教学效果很难立刻体现出来,最好的检测手段是通过作业或者测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作业和考试的分数。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变化性互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包括交际,合作,沟通,思考,讨论,表达,互助,尊重,理解等在内的全方位素质. “任务”的完成就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贯穿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始终,手段可以多种样样,形式也可不拘一格。而最好的评价形式莫过于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体会到各自成功的喜悦。
第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素质教育
过去,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为选拔人才服务的应试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试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应试教育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式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早已淡出历史舞台。而纯粹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最终教学目标而进行“准交际”活动的交际教学法,也同样不能满足我国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学习语言的心理障碍,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养成健康向上、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新《课程标准》还建立了一套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片面做法,采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的、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师生共同提高。 教师对教学的评价方式也由单一的、终结式转向开放的、多元化方式,不以考试论成败,不以分数论英雄。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模式是近20 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协商、合作去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认知策略,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在任务的一步步完成的过程中他们体验着成功,认识自己的不足,这又使他们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这是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和学生学习体验性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使他们在认知、情感及文化意识的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可能。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学习,民主、宽松、和揩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新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英语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注意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第三,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潜能,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语言教学不只是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授,不再是简单的语言模仿,也不仅仅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而是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参与其中的运用英语的交际活动。教师事前设计好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的教学目标――任务,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甚至全身都动起来,使自己完全置身于一种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并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力求完成预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不同的语言运用情景,尽可能扩大学生对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量,而且还能开发学生交流、合作与创造性思维等潜能,形成生生与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更关注学生语言活动的结果(任务)。” 它“把学习者的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试图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结合。”任务型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教师用在自身经验中形成的关于学与教的认识和信念来支配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激发,人格健康发展,素质普遍提高的同时,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当然是无容置疑了。
但我们也应该用辨证的观点去看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它只是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很多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以往教学中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选择和运用,以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书目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