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39:55
文档

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编号编制者审核者批准者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编制依据版本号颁发部门制作备份分发部门实施日期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职责:生物检测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内容:1准备工作1.1设备用具的洗涤及除热原1.1.1设备与用具刻度吸管(1、2、5、10ml)、10mm×75mm试管、试管架、不锈钢盒(或铝饭盒)、不锈钢筒(或铝筒)、洗耳球、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箱、定时钟、电冰箱、旋涡混合器。1.1.2洗涤及除热原所用的玻
推荐度:
导读文件名称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编号编制者审核者批准者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编制依据版本号颁发部门制作备份分发部门实施日期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职责:生物检测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内容:1准备工作1.1设备用具的洗涤及除热原1.1.1设备与用具刻度吸管(1、2、5、10ml)、10mm×75mm试管、试管架、不锈钢盒(或铝饭盒)、不锈钢筒(或铝筒)、洗耳球、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箱、定时钟、电冰箱、旋涡混合器。1.1.2洗涤及除热原所用的玻

文件名称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编    号

编 制 者

审 核 者

批 准 者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编制依据版 本 号

颁发部门制作备份
分发部门实施日期
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

职责:生物检测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内容:

1  准备工作

1.1 设备用具的洗涤及除热原

1.1.1  设备与用具

刻度吸管(1、2、5、10ml)、10mm×75mm试管、试管架、不锈钢盒(或铝饭盒)、不锈钢筒(或铝筒)、洗耳球、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箱、定时钟、电冰箱、旋涡混合器。

1.1.2  洗涤及除热原

所用的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冲洗,再浸泡在洗液中过夜,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至pH中性,再用注射用水冲洗三次。将刻度吸管放入金属筒内,试管、小瓶等放入金属盒内,于250℃干烤至少60分钟,也可采用其其它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

1.2  试剂与标准品

1.2.1  内毒素检查用水(即无热原水),为内毒素含量不超过0.015Eu/mL的灭菌注射用水。

1.2.2  75%酒精棉。

1.2.3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的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标定和供应。

1.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可使用酸、碱溶液或鲎试剂生产厂家的推荐的适宜的缓冲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式确定:

        L=K/M

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或EU/U(活性单位)表示;

K为人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注射剂K=5EU/(k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 kg·h),鞘内用注射剂K=0.2EU/( kg·h);

M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以ml/(kg·h)、mg/( kg·h)或U( kg·h)表示,人均体重按60Kg计算,注射时间若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

按人用剂量计算限值时,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生产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做必要调整,但需说明理由。

确定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是指在试验中供试品溶液被允许稀释的最大倍数,在不超过此稀释倍数的浓度下进行内毒素限值的检测。用以下公式来确定MVD:

MVD=c·l/λ

式中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

     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当L以EU/ml 表示时,则c等于1.0ml/ml,当L以EU/mg或EU/U表示时,c的单位需为mg/ml或U/ml。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药,则MVD取1,可计算供试品的最小有效稀释浓度c=λ/L;

     λ为在凝胶法中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U/ml),或是在光度测定法中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上最低的内毒素浓度。

 1.2.6  鲎试剂,应具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为冻干品,规格有0.1ml/支和0.5ml/支两种。

在使用新一批的鲎试剂前,必须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实验。

药典中已有规定的品种或有其他内毒素检验标准的品种,可直接进行内毒素检查,如在检验中出现干扰的情况需再进行干扰实验的验证;其他未建立内毒素检查的品种需先进行干扰实验,确定不干扰浓度后再进行内毒素检查。

细菌内毒素检查过程中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供试品阳性对照必须同时进行,否则实验结果无效。

2.供试品测定

按下表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稀释倍数为MVD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试品溶液来制备溶液A和B。

溶液的制备

编   号

内毒素浓度/配制内毒素的溶液

平行管数
A无/供试品溶液

2
B2λ/供试品溶液

2
C2λ/检查用水

2
D无/检查用水

2
注:A为供试品溶液;B为供试品阳性对照;C为阳性对照;D为阴性对照。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量(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按上表制备供试品阳性对照与阳性对照,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鲎试剂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8支,其中4支中2支分别加入0.1ml 2λ的内毒素标准溶液与2支0.1ml2λ的供试品溶液,另外4支中2支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与2支0.1ml的供试品溶液。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的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结果判断

若阴性对照溶液D的平行管均为阴性,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B的平行管均为阳性,阳性对照溶液C的平等管均为阳性,试验有效。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阴性,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阳性判为供试品不符合规定。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中的一管为阳性,另一管为阴性,需进行复试。

复试时,溶液A需做4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为阴性,判供试品符合规定;否则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3.相关的文件记录:

《鲎试剂灵敏度复检记录》REC-ZL-28-####

《细菌内毒素检查记录》REC-ZL-29-####

文档

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编号编制者审核者批准者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编制依据版本号颁发部门制作备份分发部门实施日期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职责:生物检测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内容:1准备工作1.1设备用具的洗涤及除热原1.1.1设备与用具刻度吸管(1、2、5、10ml)、10mm×75mm试管、试管架、不锈钢盒(或铝饭盒)、不锈钢筒(或铝筒)、洗耳球、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箱、定时钟、电冰箱、旋涡混合器。1.1.2洗涤及除热原所用的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