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浙江省高考名校交流模拟试卷(三)理科综合
第Ⅰ卷(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既有蛋白质的分解,也有蛋白质的合成,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使动物体内多余、衰老、有害的细胞得以及时清除,所以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无关
D.如果能有效地激活肿瘤细胞中的凋亡相关基因,就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2、对下列四幅图所对应的生物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A.图(1)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质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B.图(2)曲线A可以代表池塘中腐生生物(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的生物)呼出的CO2量变化,曲线B可以代表池塘中藻类吸收或放出CO2量变化。
C.图(3)表示某动物的次级卵母细胞,那么在通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最多时为4个。
D.图(4)表示的过程能发生在植物叶肉细胞、动物肌肉细胞、酵母菌
3.下列分别与甲、乙、丙、丁四图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所示生物的配子中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1/2,携带b基因的概率也为1/2
B.乙图所示生物的细胞中很可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丙图中如果黑方格表示有病个体,那么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所示生态系统内的营养结构很复杂,食物链可达30条
4.下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的影响,应选择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B.图中如果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3含量减少C5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增加、乙减少
D.在Y点时,叶绿体中ADP和NADP+不断地从类囊状向叶绿体中基质移动。
5.科技在友展,人类在迸步,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率。如图为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培育转基因牛的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和载体。
B PrG能激发细胞不断,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基因可制备单克隆抗体,抗体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排出体外
C 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优点是细胞全能性高
D 在受体细胞中能检测出目的基因是因为目的基因中有标记基因
6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有离子进出
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上进行传导
7.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用沸点数据推测两种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B.用几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a来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这几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的碱性强弱C.用几种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来比较相同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的大小
D.用熔、沸点数据来分析分子的稳定性
8.氢化亚铜(CuH)是一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CuH不稳定,易分解;CuH在氯气中能燃烧;CuH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以下有关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另一种反应物”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
B.CuH在化学反应中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
C.CuH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uH+Cl2CuCl+HCl
D.CuH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
9.科学家发现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COS),已知羰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八电子结构。又知重氮甲烷(CH2N2)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氮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是由氮原子提供的,碳原子和氮原子满足八电子结构。重氮甲烷在受热或光照时容易分出氮气,同时生成一个极活泼的缺电子基团碳烯(∶CH2),碳烯可以插入C—H键之间,使碳链加长。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氮甲烷、羰基硫的电子式分别为 、
B.羰基硫沸点比CO2低
C.碳烯与丙烷发生反应只生成CH3CH2CH2CH3
D.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羰基硫充分燃烧生成CO2和SO2。
10.下列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
B.取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硫酸,加热煮沸3~4min后立即加入碘水,
溶液不变蓝色,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稀硫酸
C.在右图装置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晶体,可以
使灯泡亮度增大,持续时间变长。
D.电解ZnCl2溶液时(Zn作阳极,铁钉作阴极),在ZnCl2溶液中加
入适量KCl和硼酸晶体,可以使铁钉表面的镀锌层更均匀、光洁和致密。
11.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
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
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
状态的点是b和d
C.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0.2mol N2O4
D.要达到与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缩小容器体积
12.“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 EGC与4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
D.易发生水解和显色反应,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5℃时Ag2SO4的Ksp=1.4×10-5,向100mL0.1 mol/L的Na2SO4溶液中加入1 mL0.1 mol/L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25℃,向VmL pH=a的盐酸中,滴加pH=b的NaOH溶液10VmL时,溶液中c(Cl-)=c(Na+),则a+b的值为15
C.若中和V1L pH=4的醋酸和中和V2L pH=3的醋酸所用的1mol/L的NaOH溶液体积相同,则V1<10V2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来做“示踪原子”
B.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作用范围在1.5×10-10m之内
C.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热核反应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光子比从n=2路迁到n=1放出光子频率低
15.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上有二个质量分别为m、M的二个用同种材料做成的物体用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作用一个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使二个物体一起向上运动。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
A.若斜面光滑,则弹簧的伸长量一定为
B.当斜面光滑时,弹簧的伸长量才等于
C.若斜面粗糙,则弹簧的伸长量大于
D.不管如何,弹簧的伸长量等于
16.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0.1m,直径AB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B点.激光a以入射角i射向半圆玻璃砖的圆心O,当i=45°时,在竖直光屏MN上刚好出现一个光斑;当i=3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现一个光斑,光斑离B点距离为
B.出现一个光斑,光斑离B点距离为
C.出现二个光斑,两个光斑距离为
D.出现二个光斑,两个光斑距离为
17.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1m和x=1.2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波源S1的振幅为A=2cm,波源S2的振幅为A=2.5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
A.由于两列波振幅不同,两波不会发生干涉
B.两波分别通过相同的小孔发生衍射时,由于S1的振幅小,所以衍射现象更明显
C.两波叠加后发生干涉,x=0.3m的点为振动加强点
D.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5cm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8.如图所示,返回式卫星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轨道“1”作匀速圆周运动,返航时在经过P点时点火减速,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从而返回地面。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关于卫星在轨道“1”、“2”上运行时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1”上的速率大小为v=
B.卫星在轨道“1”上的运动时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上运动时大
C.卫星在轨道“1”上的P点减速后作离心运动
D.卫星在进入大气层打开减速伞降落的过程中处失重状态
19.某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2:1,原线圈所接电源电压按图所示规律变化,副线圈接有小灯泡,电阻10,正常发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输入交变电源电压有效值为220V,频率为50Hz
B.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0w
C.若通过灯泡的是电量为5×10-3c,则通过灯泡电流做功为5×10-2J
D.0—1×10-2s通过小灯泡的电量为1×10-2c
20.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等量异种电荷所处的电场中放一光滑绝缘的粗细可忽略不计的管道ABC,BC管处于等量异种点电荷垂直平分线上,在管道B处用一半径很小的圆弧连接。现有一带负电的带电小球(大小不计)从管道的A点以v0的初速度沿着管道向上运动,带电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损失不计,然后带电小球沿着管道BC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电小球从A到B过程中做减速运动,电势能增大
B.带电小球从A到B过程中小球受到电场力变小
C.带电小球从B到C做匀速运动,电势能不变
D.带电小球从B到C过程中对管道的压力变大
2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在实验时以小车为研究对象,为了认为作用于小车上合力为钩码的重力,若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则实验时首先必须要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中有较多相同质量的钩码,没有刻度尺。为了改变作用于小车合外力所做功W,可以改变钩码的个数,但必须要求每次改变钩码个数时小车从静止开始通过的位移相同。每次小车到达某位置的速度运用光电门测量,安装在小车上窄遮光条宽度用如图(b)所示游标卡尺测量,由图得遮光条的宽度d= c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1.2×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 m/s。
(3)此实验小组猜想:合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成正比,处理数据时若以小车通过相同位移时速度平方为纵坐标,为了运用图象论证做功与速度平方正比关系,则应_________为横坐标。
(4)若(3)问中横坐标为A,某同学作出v2—A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实验中发现,当A较小时,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试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A的增加,图线明显偏离直线向下弯曲,试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一个旧电源,电动势约为4.5V,现在要测量其电动势和内阻,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
A.待测旧电源E,电动势约4.5V,内阻约2 B.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约3k;
C.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3; D.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06;
E.定值电阻R0,阻值为6; F.滑线变阻器R1,变阻范围0-20;
G.滑线变阻器R2,变阻范围0-100; H.开关S; I.导线若干。
(1)为了实验安全且要求尽可能提高实验精度,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分别用字母表示)
(3)某同学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画出如图所示的U-I图象。根据图象处理可得此电源的电动势为E=______________,内阻为r=________________。
(取2位有效数字)。
23.如图所示,斜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竖直线成α=37°角,大小变化规律为B=(0.5+t)T,水平导轨不计电阻,宽为d=0.5m。在离导轨左端L=1m处搁一导体棒, 导体棒电阻R0=0.1Ω,导体棒用水平细线通过定滑轮吊着一质量为m=2k的重物,导轨左端连接电阻阻值R=0.4Ω。则从t=0时刻计算经过多长时间能吊起重物?(g=10m/s2) 。不计所有阻力。
2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半径R=0.8 m、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轨道MNQ,MN为竖直直径,OQ连线与MN夹α=53。角。在光滑圆弧轨道左侧放有一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 Q点到斜面的竖直边的距离为d=0.6。现在斜面的底端有一质量为m的电动小车(大小可忽略),小车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5。现电动小车以恒定功率P0沿着斜面向上运动,当小车到达斜面最高时水平飞出,同时关闭电动装置,速率不变。过一段时间后进入球面的Q点沿着球面运动,刚好能到达球面的最高点M。
试求:
(1)小车通过Q点时速度大小。
(2)斜面最高点离水平面的高度。
(3)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
25.如图所示,绝缘的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框架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上的匀电场E2,在ab边的下方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1。在ab边上有一小孔e,已知小孔到a点距离。在小孔正下方h处有一质量为m、带+q电量的带电体(大小不计),现静止释放带电体使带电体在E1电场中加速运动,当带电体进入正三角形区域时做匀速圆弧运动。已知E1=2E2。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已知。试求:
(1)若要使带电体打到ab边的中点d,则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为多大?
(2)若要使带电体打到ac边上,则匀强磁场B的取值应为多大?带电体打到ac边上长度为多大?
(3)当匀强磁场B取何值时,带电体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间为最大?最长运动时间为多大?
26.(14分)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
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A
(1)若A、D、F都是非金属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
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B
。
(2)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
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
是 ;
已知1 g D与F反应生成气态B时放出92.3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若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发生,A、D相遇有白烟生成,则C的电子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A、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有色气体生成,B的结构式是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将(1)中的AⅠ、F与(2)中的AⅡ含有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ⅡAⅠ2F4加热可制得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纳米单质AⅡ,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a)、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发现(b)中固体变红,(a)、(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ⅡAⅠ2F4加热时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12分)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2)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化:2 CO2=2 CO+O2,CO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已知该反应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
则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2CO=2C+O2来消除CO的污染。请你判断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家研究发现可利用CO2和环氧丙烷( )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一种全降解塑料[(C4H6O3)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16分) 我国是钛铁矿(含FeTiO3和少量Fe2O3及难溶性杂质)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在实验室中用钛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取一种常用的无机防晒剂(TiO2/ZnO复合材料)和(NH4)2Fe(SO4)2·6H2O,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Ti4++Fe=Ti2++Fe2+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钛铁矿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之一是TiOSO4,反应中无气体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②中加入的铁屑应稍微过量但又不能够过量太多的原因是
。证明铁屑已过量的实验方法是 。
(3)操作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操作④中将溶液加热蒸发至 时停止加热,然后将溶液用冰水浴冷却。
(5)操作⑤中加入相当于滤液体积5~6倍的蒸馏水并将溶液加热煮沸,其目的是
。
(6)操作⑦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操作⑧中证明沉淀3己洗净的实验操作是
。
(8)为了测定所制得的防晒剂中ZnO的质量分数,称取已烘干的防晒剂试样0.2500g,置于500 mL的锥形瓶中,加少量的水湿润,加入1∶1的盐酸3mL 。稍加热溶解后,再加入蒸馏水100 mL,用氨水中和至有白色混浊絮状出现,此时体系的pH约7~8,滴加5滴 铬黑T指示剂,用浓度为2.500×10-2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重复测定三次,滴定消耗 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已知在滴定过程中,Zn2+与EDTA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M(ZnO)=81.36g/mol,则所制得的防晒剂中ZnO的质量分数为 。
| 实验序号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1 | 0.00 | 21.22 |
| 2 | 2.25 | 23.80 |
| 3 | 1.10 | 22.28 |
已知:ⅰ:
ⅱ:RCOOR1+R2OH RCOOR2 +R1OH (R、R1、R2表示烃基)
PETG新材料的合成和再生路线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⑥加入的试剂X是 。
(2)⑤的反应类型是 。
(3)写出结构简式:B: I: 。
(4)合成时应控制的单体的物质的量
n(D)∶n(E)∶n(H)= ∶ ∶ (用m、n表示)。
(5)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 ;
反应⑥ 。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含有苯环; ②苯环上的一取代物只有两种;③在稀NaOH溶液中,1 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④核磁共振氢谱上有5个吸收峰,强度比为3∶2∶2∶2∶1。
30(12分)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 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请协助完成“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淀粉溶液、本尼迪特试剂、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标准液。取 7 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 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 试剂 | 试管号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麦芽糖标准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 蒸馏水(mL) | 2.0 | ||||||
| 麦芽糖含量(mg)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 本尼迪特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步骤五: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将A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结果分析:(略)
分析上述步骤回答:
(1)步骤一的2~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分别是)1.8、1.4、1.0、0.6、0.4、0(单位mL)。要控制等量的液体,是为了控制 变量 ,
“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2)步骤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四中A、B试管5mL 5%淀粉溶液和C、D试管中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和蒸馏水分别装在不同试管中40℃恒温水浴处理的目的
(4)步骤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
31.(14分)植物激素有多种,它们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也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而且激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Ⅰ.在浙江地区的7月中下旬,可选用葡萄当年的萌生条进行扦插繁殖。有人建议将剪成10cm左右的插条下端,用10~100mg/L IBA溶液浸泡12~24h,可能促进插条生根和提高成活率。为了探究IBA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下面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葡萄萌生条剪成的插条50根
设备:蒸馏水、1000mg/LIBA浓溶液100mL;枝剪、量筒、烧杯若干、标签等;苗床(用沙土与泥炭混合而成)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IBA梯度溶液)用1000mg/LIBA浓溶液与蒸馏水,依次配制浓度为25、50、75、100mg/L的IBA浓溶液
第二步:(确定实验组合)取5只烧杯按顺序依次编号1、2、3、4、5,然后依次加入20ml的蒸馏水、浓度为25、50、75、100(mg/L的IBA浓溶液
第三步(浸泡插条和插后管理)将葡萄插条分成5组,将每组插条的下端(形态学下方)剪成斜面,然后捆扎好并将其下端浸入一定的溶液中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按编号次序插入到苗床里(株行距5×10㎝,插条入土4㎝),浇足水使插条与土壤紧密结合
第四步:(实验数据整理和解读)略
(1)本实验无关变量有(列举两个) 、
(2)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Ⅱ.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 2,4—D浓度( mg/L)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 0 | 13.5 | 26.2 | 46.5 | 53.6 | 53.7 | 43.0 | 30.2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30mg/L
Ⅲ.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项)( )
A.浓度高于10-6 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不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32.(18分)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下面是有关羊遗传的现象请回答有关问题
(1)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是显性。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生了多胎小羊中,性成熟以后,凡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都表现为无角。
试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①绵羊的有角性状是否可能为伴x染色体遗传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事实推测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有2种可能:
一种是________ 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是为进一步验证绵羊的有角性状遗传方式的方案,请补充完善:步骤:
选择________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子代性成熟后表现出来的性状。
结果预期及分析: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羊尾异常短小和羊尾正常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的。根据题意,羊群中100只羊中只有一只羊的尾异常短小, (能、不能)确定羊尾短小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因是
一只尾正常的雄羊和一只尾正常的雌羊杂交后,生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雌羊,这只子代雌羊与羊群中一只尾正常的雄羊杂交,生育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羊的概率为__________
参
1答案C。
【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从图中可获取信息:细胞凋亡过程是在特定的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激活凋亡相关基因从而执行细胞凋亡功能所以小凋亡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C错
2答案C。
【解析】:图(3)表示某动物的次级卵母细胞,那么在通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最8个
3答案C。
【解析】:
4答案A。
【解析】:图中如果M点突然停止光照,ATP、NADPH减少,C3还原减少,短期内叶绿体中C3含量增加,C5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减少,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
在Y点时,叶绿体中ADP和NADP+从叶绿体中基质向类囊状移动。
5答案C。
【解析】:在培育转基因牛的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载体不是工具酶,抗体通过胞吐的方式外排,在受体细胞中能检测出目的基因是因为载体上有标记基因。
6答案D。
【解析】: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反射弧上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7.答案D。
【解析】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A正确。越弱越水解,Ka越小的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的碱性越强,B正确。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其溶解度也越小,C正确。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分子中化学鍵的牢固程度,与熔、沸点的高低无关,D错。
8.答案C。
【解析】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制取CuH,CuSO4显然是氧化剂,则“另一种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A正确。CuH中Cu为+1价,可降,H为-1价,可升,故B对,CuH在氯气中能燃烧应生成CuCl2和HCl;C不正确。
9.答案D。
【解析】A中重氮甲烷电子式中碳原子上少一对电子,B中COS相对分子质量比CO2大(且为极性分子),其分子间作用力较CO2强,沸点较CO2高。C中碳烯与丙烷发生反应除生成正丁烷CH3CH2CH2CH3外,还可生成异丁烷(碳烯插入CH3CH2CH3中间碳原子的C—H键之间)。
10.答案B。
【解析】新的《考试说明》把“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改为“了解胶体的特征与鉴别方法”,A项中体现了这一变化,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B、C、D三个选项重点考查《实验化学》中几个易忽视的实验问题,B中加热煮沸后立即加入碘水,温度高于50℃,淀粉溶液与I2的不显色(P57)。C中加入去极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可有效降低电极的极化作用,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效率,使灯泡亮度增大,持续时间变长(P63)。D中在ZnCl2溶液中加入适量KCl和硼酸晶体,可以形成ZnCl42-离子和调节溶液pH值,控制Zn2+的放电速度,从而使镀锌层更均匀、光洁和致密(P68)。
11.答案C。
【解析】观察图像不难判断A、B正确;C中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0.4mol NO2,平衡右移所致,适当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右移,也能建立与C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故C错D对。
12.答案C。
【解析】A中非苯环的3个碳原子呈四面体结构,使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面。B.1mol EGC中只含3mol酚羟基,只能与3mol NaOH反应(醇羟基与NaOH不反应)。酚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苯环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EGC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
13.答案D。
【解析】A.Qc=()2×<Ksp=1.4×10-5,无Ag2SO4白色沉淀生成。
B.当c(Cl-)=c(Na+)时,c(OH-)=c(H+),溶液呈中性,则10-a×V=10-(14-b)×10V,求得:a+b=13。C.依题意有:,即:V1/V2=10,因pH=4的醋酸溶液浓度较pH=3的醋酸溶液浓度小,α1>α2,故V1>10V2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电荷平衡式为:c(CH3COO-) +c(OH-) == c(H+) + c(Na+)…①,物料平衡式为:c(CH3COOH)+c(CH3COO-)=2 c(Na+)…②,将①式×2-②式即得: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故D正确。
14.答案B。
【解析】:核力作用范围应为1.5×10-15m内,因而B错误。根据氢原子能级公式以及跃迁公式,可以判断氢原子核外电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光子比从n=2路迁到n=1放出光子频率低。A、C二答案作为常识都正确。因而,本题只有B表述是错误的,应选B。
15.答案C。
【解析】:令二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满足:
,对物体m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弹簧伸长量x满足:,由上二式解得:。。由此可知,当斜面光滑时,若物体做加速运动,则。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16.答案D。
【解析】:由题中条件(当i=45°时在竖直光屏MN上刚好出现一个光斑)可知,光射到AB面时刚发生全反射,临界角c=45°,折射率n满足:。当入射角i=30°时,光在AB面上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因而在光屏MN上出现二个光斑。折射光线射到光屏上C点,反射光线射到光屏上D点,根据折射定律nsin30°=sinr求出折射角为r=45°,由几何关系求得,。因而,二个光斑之间距离为,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17.答案C。
【解析】:由波动图象可知,两列波波长相等,根据可得两列波的频率都为,根据波的干涉条件,这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波的衍射明显程度是由障碍物的宽度和波的波长决定的,与波的振幅无关,本题中由于两列波的波长相等,障碍物的宽度也相等,因而两列波衍射现象明显程度相同。x=0.3m的点到P、Q两点距离差为,刚好为一个波长,因而为振动加强点。经t=1s,波传播距离,相当于x=1m和x=9m两质点振动方式传播到M点,因而M点的位移为-4.5cm。综合上述分析,本题应选C。
18.答案A、B。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卫星在轨道“1”上运动时速率v满足:,再结合得。卫星两个轨道在P点时引力势能相等,但速率是在轨道“1”上时大,因而卫星在轨道“1”上运动时机械能比在轨道“2”上运动时大。卫星在轨道“1”上的P点减速所需的向心力变小,而所受到的万有引力不变,因而向心运动,而不是离心运动。卫星减速下降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因而处于超重状态。综合上述分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
19.答案A、B。
【解析】:由正弦交变电有效值和最大值关系得此正弦交变电有效值为,频率。根据,得灯两端电压为,灯上通过的电流强度为,灯上消耗功率为,因而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也为10w。正弦交变电电流做功不能运用公式求解,因而选项C错误。通过灯泡电量公式中I为电流平均值,而不是电流有效值,D选项中运用正弦交变电电流的有效值,因而,选项D也错误。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
20.答案A、B、C。
【解析】: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线分布规律,带电小球从A到B运动过程中,电势降低,由电场力做功公式可知,电场力对带电小球做负做,小球做减速运动,电势能变大。由电场线分布可知,小球从A到B运动过程中,电场强度变小,因而受到电场力也变小。BC处于等势面(为零等势面)上,小球从B到C运动过程中电场力水平向右,做匀速度直线运动,由于电场强度变小,因而受到电场力也变小,小球对管道的压力也变小
21.(10分)
(1)①M的质量远大于m的质量;(1分) ② 不挂钩码时对小车平衡摩擦力。(1分)
(2) 1.094 0.912 ; (2分) (3) 钩码所挂的总重量。(2分)
(4)①没有平衡小车受到摩擦阻力;(2分)②随着所挂钩码重力增加,小车质量M和钩码质量m之间关系没有满足Mm这一实验控制条件。(2分)
22.(10分)
(1)如图所示。(4分)
(2)电流表选A1,滑动变阻器选R1。(2分)
(3)E=4.4v;r=2.2。(4分)
23.(16分)解答:
根据,可以求出本题中感生电动势为: v ……① (5分)
感生电流强度为:
A…… ② (4分)
由楞次定律可判断通过回路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俯视)。导体棒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令经过t0时间吊起重物,根据力的平衡规律列出:
……③ (4分)
由③结合B=0.5+t0、T=Mg 解得:t0=62s。(3分)
24.(20分)解答:
(1)小车到达M点时速度vM满足:
……① (3分)
小车在Q运动到M的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在Q点速度vQ为:
……② (3分)
由①、②解得:。(2分)
(2)令小车从B点飞出时水平初速度为v0,BQ间竖直方向高度为y,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
……③ (1分)
……④ (1分)
……⑤ (2分)
由③、④、⑤解得:y=0.5R,因而得斜面最高点离水平面高度为yb=y+R(1-cos53°)=0.9R。(2分)
(3)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t满足:
……⑥ (4分)
由⑥解得: (2分)
25.(22分)解答:
(1)由于带电体在正三角形区域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即有:
E2q=mg ……① (1分)
带电体在电场E1中做匀加速运动,令到达e点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得:
……②(2分)
根据①、②解得:。带电体经过半个圆周运动打到d点,运动半径r1满足:
…… ③(1分)
……④(2分)
由③、④解得:。(1分)
(2)当B=B2时,带电体在正三角形区域内做圆弧运动时,刚好与bc相切运动到ac边上g点。根据af=ae=,因而a点为圆周运动的圆心。运动半径为r2满足:
……③ (2分)
……④
由③、④解得:。(1分)
当B=B3时,带电体在正三角形区域内做圆弧运动时,刚好与ac相切于n点。由几何关系得运动半径r3满足:
……⑤(2分)
……⑥
由⑤、⑥解得:。(1分)
综上分析可知,要使带电体打到ac边上,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取值为:
<。(2分)
由图可知带电体打到ac边上长度为:
…… ⑦(2分)
结合,解得带电体打到ac边上长度为。(1分)
(3)当时,带电体经过半个圆周打到边ab上,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为 ……⑧(2分)
由⑧和可知,当时,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
。(2分)
26.【解析】本题考察常见元素(Fe、N、Cl、C、Si)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转化关系,氧化还原反应尤其是置换反应的规律等。本题的突破口是确定反应①,根据题给条件可确定(1)(2)(3)(4)问中的反应①分别是SiO2+2C=Si+2CO↑、Fe+2HCl=FeCl2+H2↑、2NH3+3Cl2=N2+6HCl、2Mg+CO2=2MgO+C,进而其余各问得解。第(5)问加热FeC2O4制纳米铁,由实验现象可知反应的气态产物是CO2和CO,从而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2O4=FeO+CO↑+CO2↑、FeO+CO=Fe+CO2。
【答案】(1)SiO2+2CSi+2CO↑(2分)
(2)2Fe2++Cl2=2Fe3++2Cl-(1分)
△
△
H2(g)+Cl2(g)=2HCl(g);ΔH=-184.6 kJ·mol-1(2分)
(3)︰NN︰(1分) 4NH3+5O24NO+6H2O(2分)
(4)O=C=O(1分) C+4HNO3CO2↑+4NO2↑+4H2O(2分)
(5)FeC2O4=FeO+CO↑+CO2↑(2分) FeO+CO=Fe+CO2(1分)
27.【解析】本题以低碳经济、CO2的综合利用这一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等基础知识。(1)识图后可知反应在10min时达到平衡,V (H2)=3 V (CO2)=3×(1.00-0.25)mol/L÷10min=0.225mol/(L·min) ,要使n(CH3OH)/n(CO2)增大,平衡应向右移动,A平衡左移,B因相关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选CD。(2)由总反应2 CO2=2 CO+O2减去阳极反应4OH――4e―=O2↑+2H2O即得阴极反应式为:2CO2+4e―+2H2O=2 CO+4OH―。反应2CO=2C+O2显然△H>0(逆反应是碳的不完全燃烧,放热)、△S<0(气体量减少),故△G=△H-T△S在任何温度下均大于0,即任何情况下不能自发进行。(3)该反应出自必修《化学2》P102,反应的实质是O=C=O分子中的一个羰基碳氧双键中的一根键断开,环氧丙烷 从分子中虚线处断键开环,发生的是加聚反应。
【答案】(每空2分,共16分)(1)①0.225_mol/(L·min)
② ③C、D
(2)2CO2+4e―+2H2O=2 CO+4OH― 不可行,该反应是一个焓增、熵减的反应(△H>0、△S<0),任何情况下不能自发进行。
(3)
2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实验原理去理解实验过程,对实验方案和相关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对化学原理提出科学合理解释的能力。由题给信息不难写出钛铁矿与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为FeTiO3+2H2SO4=TiOSO4+FeSO4,同时钛铁矿中的Fe2O3溶解生成Fe3+,加入铁屑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 ,再通过加入(NH4)2SO4,在低温时析出溶解度较小的(NH4)2Fe(SO4)2·H2O晶体而除去FeSO4,同时获得(NH4)2Fe(SO4)2·H2O产品,但若铁粉过量太多,Ti4+过多被还原成Ti2+从而导致产品的产率降低。 将TiOSO4溶液加水稀释,减小溶液的H+浓度,再加热煮沸溶液,目的都是促进TiOSO4水解生成钛酸:TiO2++2H2O H2TiO3+2H+,钛酸和由ZnSO4加氨水形成的Zn(OH)2灼烧分解生成TiO2和ZnO的复合材料。第(8)问中三个实验分别消耗 EDTA 标准溶液体积为21.22、21.55、21.18mL,舍去离群值21.55mL,则实际消耗 EDTA 标准溶液体积为(21.22+21.18)/2=21.22mL,由ZnO∽Zn2+∽EDTA得:
ZnO质量分数==17.25%
【答案】(每空2分,共16分)
(1)FeTiO3+2H2SO4=TiOSO4+FeSO4
(2)铁粉不足,不能使溶液中的Fe3+全部转变为Fe2+,
铁粉过量太多,Ti4+过多被还原成Ti2+从而降低产品的产率。
(3)(NH4)2SO4+FeSO4+6H2O=(NH4)2Fe(SO4)2·H2O↓
(4)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5)加水、加热可促进TiOSO4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加热还可加速水解反应的速度。
(6)Zn2++2NH3·H2O=Zn(OH)2↓+2NH4+
(7)取洗出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若未见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沉淀已洗净。
(8)17.25%或0.1725
29.【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有机物的转化关系、有机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基础知识。由PETG的结构及①②③⑥⑦歩的转化条件不难逆推出A为CH2=CH2,B为,由信息ⅱ可推出反应⑤的产物I为
【答案】(1)NaOH溶液(1分) (2)取代(1分)
(3)(2分) (2分)
(4)m∶(m+n)∶n(2分)
(5)③ +3H2(2分)
⑥CH2Br-CH2Br +2H2OCH2OH-CH 2OH +2HBr(2分)
CH2CH3
CH2CH3
(6)
(各2分)
30.(10分)
(1)无关 (2分) α-淀粉酶(2分)
(2)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 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2分)
(3)保证底物5mL 5%淀粉与酶或水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 (2分)
(4)分别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一段时间后,再向其中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60℃水浴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2分)
31(14分)
Ⅰ(1)、溶液中浸泡的插枝数目(2分)、溶液浸泡插枝的时间(2分)其它合理也给分
(2)、列出自变量:试管编号或依次列出IBA梯度溶液(mg/L)(2分)、因变量:插枝上长出根的总长度)(2分)
| •编号 | •1 | •2 | •3 | •4 | •5 |
| 实验组合 | 蒸馏水 | •IBA梯度溶液(mg/L) | |||
| •25 | •50 | •75 | •100 | ||
.插枝上长出根的总长度 | • | • | • | • | • |
Ⅲ A(3分)
32(18分)答案:
(1) ①不能(2分)
解析:有角♂×无角♀→有角♂和无角♀,可见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有可能为:①伴x染色体遗传②伴Y染色体遗传③性遗传3种情况。由于有角是显性,若为伴X遗传,则有角(XHY)×无角(XhXh)的后代中,雄性全为无角(XhY),与题意不符,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伴②Y染色体遗传 (2分) 从性遗传(2分)。
解析:若为伴Y染色体遗传,公羊为无角,后代公羊必为无角,母羊无此基因也为无角。如果子代性成熟后公羊出现了为有角,则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
③无角 (2分)
子代性成熟后公羊全部表现为无角 , 有角性状是伴Y染色体遗传 (2分)
子代性成熟后公羊出现了有角 , 有角性状是从性遗传(2分)
⑵ 不能。(2分)当羊尾异常短小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在羊的群体中,如果尾异常短小的基因频率非常低,完全可能出现尾异常短小的羊在群体中占极少数的情况,因此不能确定羊尾短小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分)1/1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