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建筑环境学教学计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39:11
文档

建筑环境学教学计划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BuiltEnviroment》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学分: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课时间:三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一、课程性质、任务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以研究建筑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各种因素在创造舒适、健康
推荐度:
导读《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BuiltEnviroment》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学分: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课时间:三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一、课程性质、任务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以研究建筑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各种因素在创造舒适、健康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Built Enviroment》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开课时间:  三  年级  一  学期             开课单位: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任务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以研究建筑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各种因素在创造舒适、健康、环保、安全、节能的室内环境时所起的作用及其综合效应。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建筑物理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分析、评价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筑环境学科研究的概况,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拓展研究视野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1、建筑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建筑环境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2、建筑外环境的一些重要参数和概念,结合我国地理位置特点,描述了室外气候、城市微气候以及自然气候的特性和相关指标。

3、建筑热湿环境的形成及其基本概念,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负荷形成机理。冷热负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典型负荷计算方法与原理。

4、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人体与环境的能量平衡,热舒适预测,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人体对稳态和动态热湿环境的反应,热环境与劳动效率的关系,人体热反应的数学模型。

5、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室内空气品质的的标准。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方法,特别是通风稀释和各种空气净化的方法。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对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进行测定。

6、室内空气环境营造方法概述。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几种典型形式,稀释法和置换法的比较。描述和评价气流组织的参数,换气次数、空气龄、换气效率等指标。

7、声环境的基本知识,声音传播和衰减的机理,控制噪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消声器的应用。

8、光的性质与度量,视觉与光环境的关系。自然采光原理及设计,人工照明方式及有关计算。

9、室内环境对典型工艺过程的影响机理,典型的工业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指标。

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1、绪论
1.1 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环境学的概念

了解2学时

2、建筑外环境

2.1 外环境的地理基础知识

理解

2学时

2.2 室外气候

理解、了解2学时

2.3 我国气候分区特点

了解、掌握1学时

3、建筑热湿环境
3.1 围护结构热湿传递

了解、掌握2学时

3.2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湿量

理解、掌握

2学时

3.3 冷热负荷

理解、掌握2学时

3.4 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

了解、理解、掌握2学时

4、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4.1 热湿环境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理解1学时

4.2 人体对稳态与动态环境的反应

理解、了解2学时

4.3 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

理解2学时

5、室内空气品质
5.1 室内空气品质简介

理解、掌握1学时

5.2 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

理解、了解2学时

5.3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

理解、了解2学时

6、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

6.1 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方法概述

理解、掌握2学时

6.2 自然通风法和机械通风法

理解、掌握2学时

6.3 室内空气环境的评价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理解、了解1学时

7、建筑声环境

7.1 声环境的基本知识

了解2学时

7.2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原理和噪声评级

理解、了解2学时

7.3 声传播和衰减原理

理解1学时

7.4 噪声的控制和治理方法

理解、掌握2学时

8、建筑光环境
8.1 光环境的基础知识

理解1学时

8.2 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理解、了解2学时

8.3 光环境的控制技术

理解、了解、掌握1学时

9、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
9.1 室内环境对工艺过程的影响机理

理解、了解1学时

9.2 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指标

理解、了解2学时

总学时:44学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太阳辐射的规律与我国气候分区。冷热负荷的形成机理与计算方法。人体对室内各种环境物理参数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和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方法。掌握气流组织与室内空气环境的关系,并对具体的气流组织进行评价。建筑设备系统中控制噪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消声器的应用。自然采光的原理、设计简介及计算,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的照明方法,人工照明光源的布置方法,照明方式和有关计算。典型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指标。

(2)难点

冷负荷和热负荷的形成机理和计算方法。热舒适性方程、平均评价PMV、有效温度ET和ASHRAE舒适区。对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对通风稀释方程的理解并进行相关计算以及对换气次数、空气龄、换气效率、不均匀系数与空气扩散性能指标等气流分布的评价指标的理解与计算。消声的计算方法。典型工业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指标。

三、课程个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黑板和多媒体结合。

2)作业

问答题、计算题。

3)考试

3.1 考试方法:(考试;考查;闭卷;开卷;其他办法)

闭卷考试。

3.2 各章考题权重

第一章:5%

第二章:10%

第三章:15%

第四章:15%

第五章:15%

第六章:10%

第七章:10%

第八章:10%

第九章:10%

3.3 考试题型与比例

单项选择:20%;填空:15%;名词解释:15%;问答题:30%;计算题:2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

后续课程:《供热工程》、《通风工程》、《空气调节》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朱颖心主编,《建筑环境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0月。

参考书:[1] 金招芬、朱颖心主编,《建筑环境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2] 魏润柏、徐文华著,《热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

        [3] D.A.麦金泰尔著,《室内气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Randall McMullan著,张振南、李溯译,《建筑环境学》(原书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文档

建筑环境学教学计划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BuiltEnviroment》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学分: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开课时间:三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一、课程性质、任务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以研究建筑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的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各种因素在创造舒适、健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