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 题 | 2.1 生物与非生物 | 日 期 | 2003年9月19日 | ||
| 教 学 目 标 |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 ||||
|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 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 | ||||
|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课件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动物和植物有个形象的了解,并能根据外表或者生活习性的不同说出区别。 | ||||
| 教 、学 预 设 | 调 控 对 策 | ||||
| 一、引入: 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在茫茫的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学。 在接下去的一章里,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生物)。科学探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观察。 二、新课(1) 1、观察蜗牛 问学生有没有去抓(抓到)过蜗牛,通常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找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请来的蜗牛。 ——>>注意:珍爱生命 使用放大镜 P30 移动被观察物体,头部或放大镜,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距离。 观察指甲、头发和课文上的文字已经其他。 观察蜗牛的身体 仔细观察,找出蜗牛的眼、口、足、壳、触角(两对触角,眼睛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口在哪里?如何观察口?把玻璃板反过来,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让学生上台指出) 【分小组进行,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纪律,发言,记录人等,可灵活一点】 探究蜗牛的感觉 你们想知道有关蜗牛的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列举。 ※ 探究步骤:探究,蜗牛有视觉、触、嗅、味、听觉吗? 1、我们的问题是: 2、对此,我们有一个假设: 3、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4、以下是我们实验过程的记录: 5、我们的结论是: 小组总结,老师总结,蜗牛有视、触、嗅、味觉,没有听觉。 问题: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什么? 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等。 【其他参考课题】 1、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2、蜗牛喜欢吃什么? 3、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是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 4、蜗牛爬行时能拉多重的物体? 5、蜗牛和哪些动物差不多? 6、怎样为蜗牛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作业】:课后搜索有关蜗牛的信息,或者发挥想象,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 PS:小组协作培养,课堂纪律,注意聆听他人,遵守实验规范。 三、新课(2) 2、生物与非生物 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没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前面我们观察了蜗牛,用笔尖触碰它时,会有反映,但课桌不会,说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区别在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有什么目的吗? 生:避免危险,寻找食物,寻找光亮处等多种意义。 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P32 你为什么会把这些这样分呢?说出这样分的目的。 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举。 【生物的基本标准】: 有严整的结构 | 由细胞组成 | ||||
| 能进行新陈代谢 | 要营养,要排泄 | ||||
| 会生长 | 能生长、长大 | ||||
| 应激性 | 对刺激有反应 | ||||
| 生殖和发育 | 能繁殖后代 | ||||
| 遗传变异的特性 | 后代种类一样,但总有差异 | ||||
|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 会变化,进化 | ||||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
动物 | 植物 两界说:动物、植物
| 三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1)获得营养的方式 P71 练习1、2
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
(2)运动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运动
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
(3)讨论其他动植物的区别:(生活的地方,植物)
动物 | 植物
|
总结分类的理由,合并类似的区别 P34
【课后作业】作业本相关,并列举本地区动植物,越多越好。
四、关于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在 第一年教学中,让学生带上锄头去校园外面河边去挖,蚯蚓收获不多,但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好,不会拿起锄头就往下挖了。但对于蚯蚓本身的观察还不 够,所以,这次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之前先要对一些地方提出假设。然后回实验室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蚯蚓。
| 这种活动,学生兴趣很足,但叫他们写观察报告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所以,在观察前的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这样不至于玩是玩了,学没学。 | |||||
| 轶 事 记 录 | |||||
| 课 后 反 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