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护理诊断
目录
一、知识缺乏(特定的) (2)
二、疼痛(pain) (2)
三、焦虑(anxiety) (2)
四、活动无耐力 (3)
五、有感染的危险 (3)
六、恐惧(fear) (3)
七、生活自理缺陷 (3)
1、沐浴或卫生自理缺陷 (4)
2、穿着或修饰自理缺陷 (4)
3、入厕自理缺陷 (4)
4、生活自理缺陷 (4)
4、1 沐浴或卫生自理缺陷 (4)
4、2 穿着或修饰自理缺陷 (4)
4、3 入厕自理缺陷 (4)
4、4 进食自理缺陷 (4)
八、营养失调 (4)
九、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5)
十、清理呼吸道无效 (5)
十一、睡眠型态紊乱 (6)
十二、气体交换受损 (6)
十三、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7)
十四、便秘 (7)
十五、躯体移动障碍 (7)
十六、皮肤完整性受损 (7)
十七、有受伤的危险 (8)
十八、潜在并发症 (8)一、知识缺乏(特定的)
定义:个体缺乏与某种特定内容有关的认知方面的知识
诊断依据:(1)主诉缺乏有关知识和技能,并寻求信息;(2)表现出对
目前健康状态有不正确的认识和感受;(3)没有正确地执行医生的医
嘱、医护人员的要求和指导;(4)不能正确地对待各项检查、化验结
果;(5)表现出因缺乏知识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如焦虑、不安、抑郁、
冷漠、愤怒、激动、躁狂等。
相关因素:(1)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
缺少接触、缺乏信息;(2)知识水平或智能低下,无法理解和接
受知识;(3)学习积极性差,对获取信息缺乏兴趣;(4)不熟悉获取信
息的途径,无法取得信息;(5)文化和语言障碍,影响信息的获取。
二、疼痛(pain)
定义:个体处于严重的痛苦不安和不舒适的状态
诊断依据:(1)主诉疼痛不适;(2)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呼吸增快或减
慢,瞳孔散大,出汗;(3)呻吟、哭泣、烦躁不安、痛苦面容,求助
言行;(4)防卫性和保护性行为;(5)注意力集中于自我,注意范围变
窄(远离社交接触,对时间感知改变,思维过程改变);肌张力改
变[1、2为必要依据]
相关因素:(1)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损伤因素;(2)心理因素. 三、焦虑(anxiety)
定义:个体因某种非特异的和不明确的因素而引起的一种模糊的忧
虑不适感。
诊断依据:(1)紧张、忧郁、无助感、自卑、退缩、缺乏自信、神经
质、恐惧、易怒、心神不宁、过度兴奋、容易激动、缺乏主动性;(2)
失眠、坐立不安、手抖、面部紧张、声音发颤、心率加快、血压升
高、出汗、瞳孔散大;(3)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不关心,思维
紊乱、健忘、集中注意自己、警惕性增强。
相关因素:(1)有关生命的各种因素(食物、空气、睡眠、休息、性、排泄等)的冲突;(2)自我概念的威胁(社会地位、事业、财物、道
德伦理等);(3)健康的威胁;(4)死亡的威胁;(5)亲朋好友离别、失
去的威胁;环境、人际关系的威胁;(7)安全的威胁;需要未得到
满足。
四、活动无耐力
定义:个体在进行必需的或希望的日常活动时,处于生理上或心理
上耐受能力降低的状态。
诊断依据:(1)主诉疲乏或软弱无力;(2)活动后有异常的反应,如心
率或血压变化、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出汗、心电图示心肌
缺血或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1)供氧障碍性疾病,如心、肺疾病、贫血;(2)慢性消耗
性疾病;(3)长期卧床;(4)工作、生活负荷过重;(5)药物影响。
五、有感染的危险
定义:个体处于易受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有下述危险因素存在:(1)第一道防线不完善,如皮肤损害、
组织损伤、体液失衡、纤毛运动减弱、肠蠕动异常;(2)第二道防线
不完善,如炎症反应受抑制、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3)免疫抑
制、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4)营养不良;(5)慢性疾病;创伤
性检查或治疗;(7)药物因素;预防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同诊断中危险因素。
六、恐惧(fear)
定义:一种被证实与有明确来源的危险刺激的恐惧感。
诊断依据:(1)明确的恐惧对象;(2)惧怕、忧虑和不安的感觉;(3)逃
避或失去控制行为的能力;(4)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强迫行为;(5)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皮肤潮红或苍白、出汗、瞳孔散
大、大小便次数增多或失禁、晕厥等。
相关因素:(1)躯体部分残缺或失去功能;(2)疾病晚期或濒临死亡;
(3)环境因素;(4)心理因素。
七、生活自理缺陷1、沐浴或卫生自理缺陷
2、穿着或修饰自理缺陷
3、入厕自理缺陷
4、生活自理缺陷
4、1沐浴或卫生自理缺陷
定义:个体处于自己进行或完成沐浴或卫生活动的能力受损的状态。
诊断依据:(1)不能清洗身体或身体的一些部分;(2)不能得到水;(3)
不能调节温度和水的流量。
相关因素:(1)活动无耐力,体力和耐受性下降;(2)神经肌肉受损;
(3)肌肉骨骼受损;(4)疼痛不适;(5)感知或认知受损;严重焦虑、
抑郁。
4、2穿着或修饰自理缺陷
定义:个体处于自己进行或完成穿衣或修饰活动的能力受损的状态。
诊断依据:(1)穿上或脱去必要的衣服的能力受损;(2)取得衣服或更
换衣服的附件的能力受损;(3)系紧衣服的能力受损;(4)不能将自己
的仪表保持在满意的程度。
相关因素:同上
4、3入厕自理缺陷
定义:个体处于进入厕所或完成入厕活动的能力受损的状态。
诊断依据:(1)不能走向厕所或便桶;(2)不能坐上便桶或从便桶上站
起;(3)入厕时不能松解衣服;(4)不能进行必要的入厕卫生,不能冲
洗厕所或便桶。
相关因素:(1)同上;(2)移动能力受损;(3)可活动状态受损。
4、4进食自理缺陷
定义:个体处于自己进行或完成进食活动的能力受损的状态。
诊断依据:不能自己将食物从容器中送入口中。
相关因素:同上。
八、营养失调
4、1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定义:个体处于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超过机体代谢需要量的状态。
诊断依据:(1)体重超过正常的10%,甚者体重超过正常的20%;(2)
三头肌皮肤折叠厚度,男性超过15mm、女性超过25mm;(3)***的
生活方式;(4)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爱吃零食、在进行其他活动时
进食、集中在晚上进食等;(5)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进食反应,如
社交场合;非饥饿的内在因素反应是进食,如焦虑、孤独时。[1、2
为必要依据]
相关因素:(1)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2)不良的饮食习惯;(3)饱餐的
习惯;(4)将进食作为应对机制;(5)活动量少;代谢紊乱;(7)药物
副作用是食欲亢进。
4、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定义: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量的状态。
诊断依据:(1)体重较正常下降20%或更多;(2)每日摄入营养量低于
每日需要量;(3)个体有引起摄入不足的因素存在,如吞咽和咀嚼能
力下降、厌食、味觉障碍、口腔炎症、溃疡、腹痛、腹胀、腹泻;(4)
个体有营养缺乏表现,如眼结合膜和粘摸苍白,肌张力减弱,头发
脱落,血管脆性增加等。[1、2为必要依据]
相关因素:(1)摄入食物困难;(2)消化食物困难;(3)营养物质吸收障
碍;(4)代谢需要量增多;(5)不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厌食或食欲减退;
(7)缺乏饮食知识;节食减肥过度;(9)呕吐、腹泻;(10)异食癖。
九、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定义:个体的体温高于正常体温范围的状态。
诊断依据:(1)体温高于正常范围;(2)皮肤温热、发红;(3)心率增快、
呼吸增快;(4)痉挛或惊厥。[1为必要依据]
相关因素:(1)暴露在热的环境中;(2)剧烈活动;(3)药物或麻醉;(4)
衣着不当;(5)代谢率增高;疾病或外伤;(7)脱水;出汗能力减低
或丧失。
十、清理呼吸道无效
定义:个体处于不能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阻塞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状态。
诊断依据:(1)咳嗽无效或不咳嗽;(2)无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3)肺
部有啰音或痰鸣音;(4)呼吸频率、深度异常;(5)发绀。[1、2为必
要依据]
相关因素:(1)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多而粘稠;(2)支气管阻塞,如平
滑肌痉挛、误吸异物、肿瘤;(3)疼痛惧怕咳嗽;(4)体质虚弱、疲乏
而无力咳嗽;(5)神经系统疾病致咳嗽反射减弱;药物(镇静剂、麻
醉剂)影响抑制咳嗽反射;(7)感知或认知障碍。
十一、睡眠型态紊乱
定义:个体因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发生改变,而引起了不适或干
扰了期望的生活方式。
诊断依据:(1)难以入眠和/或难以维持睡眠状态(早睡、睡眠中断);
(2)主诉感到没有休息好;(3)有行为表现,如易怒、不安、倦怠、无
精打采、经常打呵欠、定向力差;(4)有体症出现,如眼有黑圈、眼
睑下垂、面无表情等。[1、2为必要依据]
相关因素:(1) 疾病因素,如心肺疾病致供氧不足,神经衰弱等;(2)
心理应激;(3)工作、生活、学习负荷过重;(4)环境改变;(5)焦虑、
恐惧。
十二、气体交换受损
定义:个体处于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减少
的状态。
诊断依据:(1)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三点式呼吸(坐位、两手放
在膝盖上、上身向前弯曲)、吹气样呼吸;(2)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氧饱和度降低;(3)缺氧表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不
安、头痛、失眠、心悸、尿少、蛋白尿、血尿素氮增高、血肌酐增
高、发绀、意识障碍等。[1、2为必要依据]
相关因素:(1)肺部感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多而粘稠,影响通气;(2)
呼吸道机械性梗阻;(3)肺部病变广泛使用有效肺组织减少;(4)肺弹
性降低;(5)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血红蛋白变性,携氧能力降低;
(7)供氧不足。
十三、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定义:个体的皮肤处于受损害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有下述危险因素存在:(1)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2)机械因
素;(3)化学因素;(4)放射治疗;(5)感觉障碍;躯体活动障碍;(7)
环境潮湿;大小便失禁;(9)营养不良,消瘦或肥胖;(10)血液循环
不良;(11)免疫因素;(12)代谢因素;(13)药物因素;(14)年龄因素。
相关因素:同诊断依据中的危险因素。
十四、便秘
定义:个体处于正常排便习惯发生改变的状态,其特征为排便次数
减少和/或排出干、硬的粪便。
诊断依据:(1)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2)排出干硬成型的粪便;(3)
排便时费力;(4)肠蠕动减弱;(5)直肠有压迫感、饱满感;腹部可触
及硬块;(7)肛诊是可触及粪块;其他,食欲减退、腹痛、背痛、头
痛、日常生活受干扰、使用缓泻剂。[1、2为必要依据]
相关因素:(1)液体摄入量不足;(2)饮食中缺乏粗纤维;(3)活动量少;
(4)日常生活规律改变;(5)药物影响(滥用缓泻剂或药物副作用);害
怕排便时疼痛(痔、肛裂);(7)妊娠;神经性疾病致感觉运动障碍;
(9)代谢障碍;(10)应激事件致情绪不稳定。
十五、躯体移动障碍
定义:个体处于移动躯体的能力受限的状态。
诊断依据:(1)不能有目的地在环境内移动,包括床上活动、移动和
行走;(2)移动受到强制性约束,如医嘱活动,因牵引或石膏固
定而不能移动;(3)肌肉萎缩或无力或控制能力下降;(4)活动的范围
受限;(5)对试图移动犹豫不决;活动的协调功能障碍。[1、2为必
要依据]
相关因素:(1)肌力下降;(2)疼痛;(3)感知或认知受损;(4)神经肌肉
受损;(5)肌肉骨骼损伤;严重的抑郁、焦虑。
十六、皮肤完整性受损定义:个体的皮肤处于受损的状态
诊断依据:(1)表皮破损;(2)皮肤各层破损。
相关因素:(1)疾病因素,如某些风湿性疾病、传染病、心力衰竭、
肝肾功能衰竭、出血性疾病、营养不良、肥胖、水肿、脱水、皮肤
病等;(2)化学性损伤,如排泄物、分泌物、药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3)温度性损伤,如烫伤、烧伤、冻伤;(4 )机械性损伤,如挤压伤、
牵拉伤、擦伤、刀割伤;(5)放射性损伤,如接受放射治疗;医疗操
作损伤,如手术切口、插管、穿刺等;(7)其他损伤,如虫咬伤、电
击伤、日光晒伤等;健康知识缺乏;(9)年龄因素。
十七、有受伤的危险
定义:个体的适应能力和防御能力降低,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
处于受到损伤的危险状态。
诊断依据有下述危险因素存在:(1)适应和调节功能降低,如感觉功
能紊乱,效应器功能紊乱,神经功能紊乱;(2)免疫功能异常;(3)缺
氧、营养不良、贫血;(4)个体活动能力障碍;(5)环境中有不安全因
素存在;缺乏安全防护知识;(7)药物影响;年龄因素。
相关因素:同诊断依据中的危险因素
十八、潜在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