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解释概念(任选4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现代性
2、 社会化
3、 失范
4、 身份群体(status group )
5、 形式社会学(formal sociology)
6、 理性选择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事实”(social facts)概念提出的背景、意义?
2、什麽是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和私人领域(intimate sphere)?
三、 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试阐释“社会学”的定义。有人说“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的学科化”。你如何评价这种看法?
2、 试从研究范式(research paradigms)角度对现有主要社会学流派进行分类。
2001社会学理论
一、 填空题(共20分,每题5分)
1、社会学家李景汉1933年出版的《 》,是中国早期社会学首次以县为单位的关于华北农村的实地调查研究,对早期社会学发展曾起过重要影响。
2、费孝通先生在《 》一书中,用“ ”概念,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做了高度概括。
3、社会学史上,曾有许多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持“传统/现代”的二分法,但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概念或范畴从不同的方面把握特征的,例如,涂尔干用“ / ”、梅因用“ / ”、滕尼斯用“ / ”、韦伯用“ / ”。
4、科尔曼的《 》一书,可视为理性选择理论的标本。
二、 简答题(共30分,每题15分)
1、卡尔•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和《资本论》中都曾明确指出,“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请结合你自己的思考,简单谈谈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之处?对研究现代社会(即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2、实证社会理论与非实证社会理论的根本区别。
三、 论述题(共50分,每题25分)
1、 从社会学的角度,试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
2、 众所周知,“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概念是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请简单谈谈当代社会学提出的“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概念对社会关系研究的发展具有何种特殊
2002理论
一、 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 全球化(globalization)
2、 集体表象(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
3、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
4、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二、 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格兰诺维特(M.Granovetter)提出的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理论对我们研究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或社会过程(social process)有什么启发意义?
2、 什么是帕森斯(Parsons)的模式变量?列举其五种主要形式。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试述加入WTO后可能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 在古典社会理论家们看来,价值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研究现代社会的核心理论,请根据马克思以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确立的价值理论,以及韦伯有关价值与理性之关系的讨论,谈一谈现代社会在价值领域中所面临的两难处境,并说明这两位社会理论家在理论出发点上的差别?
2003理论
一、诠释概念(每题6分,共30分)
1、 社会化
2、 实质理性(M.Weber)
3、 集体良知(E.Durkheim)
4、 文化帝国主义
5、 批判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简单介绍世界体系论的内容
2、 简答吉登斯的反思性(reflexivity)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 剖析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消费主义
2、 众所周知,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对现代性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的讨论,经典社会理论的不同流派都持有不同的见解,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它们理论进路的不同,请说明涂尔干以法团(corperation)概念为核心的对现代团结所做的基本解释,与韦伯围绕着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价值的基本论述之间有何差别,反映在方上又有何差别?
2004理论
一、 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社会失序
2、 理性选择
3、 虚拟世界
4、 文明冲突论
5、 消费主义
二、 简答题,从下列中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社会网络结构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Granovetter语)及其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2、 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
3、 城乡二元结构
4、 布劳的交换理论
三、 论述题,从下列中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
1、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情况,谈谈全球化过程中的普遍化与特殊化相互交错的发展趋势。
2、 卡尔·马克思与M·韦伯是从何种视角研究分析他们所处的社会的,这种分析视角导致他们对权利问题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3、 试从两种不同分类角度对社会学理论进行分类。
2005理论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卡里斯玛(韦伯)
社会事实(涂尔干)
自在的阶级与自为的阶级(马克思)
结构二重性(吉登斯)
社会行动(韦伯)
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简述韦伯对于社会行动的类型学分析。
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的一种理论,谈谈社会学是怎样分析“权力”的。
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什么是“社会团结”,经典社会理论家是怎么分析现代社会中的团结的,这个概念对考察今天的中国转型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试述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题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2006理论
名词解释和概念题(每题6分,共30分):
1、形式合理性(formal rationality)(韦伯)
2、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3、集体意识
4、中心-边缘
5、分别写出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传统的代表人及其最重要的社会学代表作
简答题,请选择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布迪厄(P.Bourdieu)从多种资本的角度对阶级的分析。
2、简述涂尔干对于劳动分工的社会学解释,这一解释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功利主释有何不同?
3、请说明马克思(Karl Marx)早期社会理论中的“异化”(alienation)与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失范”(anomie)这两个概念在理解现代性危机的问题上有何差别?
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在当今社会理论中,“日常生活”似乎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社会学家们所关切的核心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学家们进行社会分析的基本概念,请选择你所学的某一理论,对这一概念的发展线索加以梳理,并联系实际予以阐述。
2、你认为社会学可以为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哪些理论上的参考或借鉴?
2007理论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理性选择
2、后福特主义
3、社会失范
4、《江村经济》
5、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包含哪些内容?
2、以社会学“标签理论”为例,谈谈你对社会问题建构性的看法。
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对落后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式曾给予明确的阐述。请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从社会学视角阐述你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2、众所周知,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对现代性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的讨论,经典社会理论的不同流派都持有不同的见解,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它们理论进路的不同,请说明涂尔干以法团(corperation)概念为核心的对现代团结所做的基本解释,与韦伯围绕着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价值的基本论述之间有何差别,反映在方上又有何差别?
2008理论
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公共领域
2、符号资本
3、治理术(福柯)
4、乡村建设理论
5、风险社会
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西方社会理论看待社会变迁的一个基本预设就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行二分法,试例举五位有代表性人物的观点。
2、“超现实(hyper-reality)”(J.鲍德里亚)
3、请问费孝通先生是怎样谈论中国的“双轨政治”的?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二者之间关系的?
2、后现代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股思潮是“文化泡沫”,还是一场新的范式性冲突和纷争的体现?谈谈你的理解。
3、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经典社会理论,是怎样讨论“资本”这一概念的?当代社会理论家所说的“社会资本”又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什么样的联系?
2009理论
名词解释
1、法团
2、位育
3、资本原始积累
4、乡族之制
5、实质合理性
简答题
1、请问费孝通先生是怎样谈论中国社会中的“绅权”的?
2、“权力谱系学”(福柯)
三、论述题
1、社会分层研究都有哪些来自经典社会理论的线索?请做出说明
2、伦理的力量是由制度带来和保障的。在现代社会,随着制度的变迁和逐渐消亡,伦理的力量趋于弱化,这使得社会遭遇风险。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摆脱现代社会的这种困境,在家庭、市民社会、国家这三个方面,涂尔干为什么更看重市民社会(如职业共同体),这一中间层次制度重建对于恢复伦理力量的作用?他是如何论述的?
2010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乡约
2、模式变项
3、拟剧论
4、祛魅
5、精英循环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现代社会理论与后现代社会理论关于“理性”观点的根本分歧。
2、简述对“新教伦理命题”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结合阿尔弗雷德·舒茨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之批判,论述他对社会行动理论的推进。
2、涂尔干将未分化社会里基于个体相似性的团结称为“机械”团结,将基于个体差别的团结称为“有机”团结,而滕尼斯则视传统的“共同体”关系为有机的,视现代的“社会”关系为机械的。试比较涂尔干关于“机械团结/有机团结(mechanical / organic solidarity)”的区分与滕尼斯关于“共同体/社会(Gemeinschaft /Geselschaft)”的区分。
2011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嵌入性
2、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
3、理想类型
4、抽象劳动
5、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
2、简要总结G.H.米德的理论贡献及其直接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丹尼尔·贝尔认为,西方“个人主义的兴起有两个源泉:一个是神学上的[宗教上的],一个是制度上的”。你是如何理解贝尔这个观点的。
2、“卡理斯玛”(Charisma)是韦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在其支配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和有关印度、中国等研究中都有出现。试总结其含义,并选取它在韦伯社会学中的某一具体应用,谈谈卡理斯玛对于秩序(order)的动力学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