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拼音,写生字.
cè( )面 山fēng( ) tí( )词 lú( )山
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
A.降落伞(xiánɡ)吟唱(jīn) B.萧瑟(shè) 投降(xiánɡ)
C.骚客(shāo) 只缘 (yuán) D.谦逊(xùn) 浪费(fèi)
三、“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的意思是( )
A.形容轻微的声音. B.形容颤抖的样子. C.形容青绿色. D.形容风声.
四、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梅雪争春未肯降(降低) B.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D.骚人阁笔费评章(评议)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夕阳西下,一道余晖铺在江水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殷红色.(根据画面写诗句)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逊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我站在江边,看到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引用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习作要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描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七、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角度仔细地观察和欣赏庐山.
2. 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下列哪句诗启迪人们认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B.这首诗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C.这首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D.这首诗启发我们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八、课外阅读.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C. 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D.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2.“________________”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含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
一、侧 峰 题 庐
二、D
三、C
四、A
五、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1)B (2)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
六、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2.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七、1. 正(横) 侧 远 近 高 低 2. 只缘身在此山中3. B 4. D
八、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