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建筑,特别是城市建筑,总是存在于具体的环境中,并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地域文化是人们在共同的地域范围内长期生活而演化成的一种模式,是思想与行为共振后的综合体。每一个城市都生长在在特定的地域,因此其建筑设计必须和地域文化相结合,本文通过探讨建筑文化地域性形成的特征,并对一些典型的知名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设计风格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两者有机结合的几种设计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 城市; 建筑设计; 风格; 影响
建筑总是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由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每一项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地域文化的影响,使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把当地的历史人文融入建筑中。
一、建筑地域文化性的形成和表现
首先,我们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建筑要受到地理气候、区域的影响。简单的例子,炎热的南方地区跟寒冷的北方地区建筑明显不同。再比如,四川西部地区从古至今就在流传的养身休闲文化,使人们潜意识里追求安逸自在,毕其一生都在寻找幽雅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就要把这一区域里人们的生活风情和文化习俗考虑在内。
即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江滨河畔的建筑也不尽相同。比如广东,跟岭南属于同一个大区域,亚热带海洋气候,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因此人们长期以来形成户外活动的习惯,外向开朗,热爱自然。建筑的设计便着重在通风、遮阳、隔热、防潮等功能上,慢慢地就形成了朴实自然、轻巧通透、淡雅明快的岭南建筑设计风格。
其次,我们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指建筑所在地段的具体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其与周围建筑的环境融合度。这些因素具体来说,影响制约了建筑空间与平、剖面设计,甚至整个建筑形式。建筑师必须从生态学角度出发,顺应自然地形、地貌,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建筑,充分尊重城市和地段业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结构,理解目标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着重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材料色彩等方面下足工夫,采用与该区域相适应的技术手段,再经过整合、优选,才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建筑精品。
比如西安地区的酒店建设,虽然全中国的建筑师们都忙于兴建布满了玻璃幕墙的高级酒店,但西安的建筑多为古朴木结构,要与环境相容,不显得突兀,并且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以利用本地建材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设计风格最为理想。举牡丹山庄的设计为例,设计师用简单的半圆型入口和单面斜顶的黑灰瓦屋顶,在视觉上颇具地方风味,电梯塔的外型则是借鉴了传统的砖窑和50年代的工业烟囱。这个建筑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当您置身其中,您会从中感受传统的味道,却找不到一处与传统建筑有直接关系的地方。这种设计理念与通常所说的仿古设计大相径庭。
二、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风格的具体影响
建筑师怎么走好地域文化之路,实际上关系到建筑师的文化责任。由于地域文化内容涵盖多而广,包括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地域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的地方性等多种因素。在目前这种西方化和现代化思潮的侵袭下,不少建筑师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要现代化还是要文化。如何利用好现代建筑大语境下的一些关键理念,理解它的思考方式,再结合地域文化的特征转化创造出来,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适合我们文化的东西。而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是对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其与地域传统文化大致相同,例如安徽,建筑多为院落式,有明显的中轴线,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建筑庭院中有耳院与方院两大结构,所谓的耳院,是山门两侧与厢房之间的院落,这种空间形式在其他地区非常罕见。
其次来分析对建筑色彩设计的影响。色彩设计是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建筑色彩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而地域文化对色彩的影响非常之大。比如北京故宫,进入午门后,整座宫殿盘坐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上,地面铺设深灰色的砖,蓝天下的屋顶是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下的彩画装饰是青绿色调,屋檐下则是红色的立柱和门窗。蓝天与黄瓦,青色与红色,白色与深灰,几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十分鲜明的感觉。
位于江南的苏州西园,外墙全部为黄色,衬上灰黑色的瓦顶,再加上许多棵绿树,只有黄、绿两种主要色彩,格调统一,具有很强的宗教气氛。再如拉萨的布达拉宫,则主要由白宫、红宫两部分组成,红、白二色具有某种强烈的象征意义。沈阳故宫中的文溯阁,黑色琉璃瓦加上绿琉璃剪边,绿色门窗,绿色柱子,与四周环境组成了一个幽静、冷色调的空间,适合用来读书写字。
其三是对建筑外观造型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屋顶。中国北方城市的建筑形式自秦代以来一直沿用大屋顶的风格,两千年来都只在细部进行完善调整,例如把屋顶的坡度做得更大一些等,中国南方城市的屋顶最常用双坡马头墙,而中原城市的屋顶一般为双坡硬山顶,有些中部城市的建筑设计会两者集中到一座建筑,应当与南北文化在当地的交融有关。
其四是分析其对建筑意境的影响。所谓建筑的意境,体现为建筑师或观看建筑的人与建筑物、与周边客观环境之间的契合、交融。中国城市的建筑设计意境集中表现为清新自然,淳朴,又不失亲切温和。
三、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结合的几点思路
首先一点,应当尽量采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地域性的建筑来源于人们长时间地适应了当地气候、环境、地形、材料等条件,由于每个不同地域都有各自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特征,例如湖南西部地区气候潮湿,盛产竹子,所以最典型的民间建筑是以竹子为材料的吊脚楼,再如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干燥寒冷,因此多以黄土为建筑材料,挖窑洞而居。
然而,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本土材料逐渐被钢筋混凝土所替代,使国际风格的建筑迅速取代具有地域文化风格的建筑。地域文化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最大程度地贴近自然,因此一座成功的建筑,应当贴近地域文化并顺应自然。恰当运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即便没有运用本地建筑元素,也能较好地表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通过借鉴这些地方民居建筑的材料特点,加以改进,完全可以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长
城脚下的竹屋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其次一点,应善于借鉴当地传统的建筑符号,如花纹等装饰图案。装饰具有特殊的文化意味,具有一定的语言和符号功能,并且以各种方式为人们所感知和使用。例如清代建筑的装饰,就大量运用了吉祥图案,取材十分广泛,人物、动物、植物、自然景观应有尽有,利用谐音和形象,象征特定的含义,再如专用于皇室贵族的“洛可可”风格,用贝壳的曲线、皱折和弯曲的构图风格,装饰极尽繁琐华丽。
其三,要正确使用当地的建筑色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只会根据自身对色彩的感受去理解,去解释色彩的意义。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意义不一定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例如白色,西方文化象征圣洁,在一些东方文化里则象征死亡。把象征地域文化的色彩大量运用到建筑上,可以让设计风格具有更强的情感归属和识别效应。像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皇城北京,以灰白为主调的江南水乡等,色彩的地域性特征清楚明确。
总而言之,地域性创造出了丰富多姿、各具特点的建筑文化,作为建筑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包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消化吸收,甚至使之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师身上肩负着对地域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大历史责任,要求设计者们必须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地域文化,深入分析研究,有选择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阎日松 对中国建筑设计审美思潮的思考[J] 山西建筑2007(1)
[2] 齐放 城市地域性文化与建筑设计[J] 魅力中国 2010(12)
[3] 方树波 浅议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4] 唐瑶,贾尚宏 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四川建筑 2011(2)
[5] 水恒源 谈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因素 华章 20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