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48:13
文档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我们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使用随处可见,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距离的杠杆是()A.B.C.D.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A.一直是省力的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C.一直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推荐度:
导读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我们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使用随处可见,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距离的杠杆是()A.B.C.D.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A.一直是省力的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C.一直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

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在我们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使用随处可见,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距离的杠杆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     )

A.一直是省力的    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C.一直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3.下列估测,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位初中生从一楼爬到三楼的过程中做的功约为3000J

B.一位学生从地面上拿起一个鸡蛋并把它缓慢举过头顶过程中做的功约为0.1J

C.物理书从课桌上掉到地面上,重力做的功约为20J

D.一位初中生以正常速度从一楼登上三楼,登楼的功率约为15W

4.一位同学用力将重20N的冰块抛出,冰块在水平的冰面上滑行40m远停下来,则冰块在滑行过程中(     )

A.同学对冰块做了800J的功

B.冰块的重力对冰块做了800J的功

C.没有力对冰块做功

D.冰块的重力和同学没有对冰块做功

5.下列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篮球从高处落下    B.钟表里的发条带动指针转动

C.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    D.物块在斜面上由静止下滑

6.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沙滩被太阳晒热

B.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

C.把铁片放在火上加热

D.冬天放在桌上的饭菜很快凉了

7.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由静止下落,将竖直放置、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保持竖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8.下图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其中与如图实验相同的是(     )

A.    B.    C.    D.

9.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水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立即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铜块放热,水吸热    B.铜块吸热,水放热

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铜块的内能增加

10.下列各电路中,开关全部闭合,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的电路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图,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先

闭合开关S,再闭合开关S1,闭合S1后(     )

A.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变大

B.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变小

C.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不变

D.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

12.将两个电流表分别接入如图甲所示的两个位置测量电流,此时电流表A1和A2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     )

A.0.22A   0.7A    B.0.14A   1.2A    C.0.24A   1.2A    D.0.24A   0.7A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13.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0kg的物品吊运到10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__________.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物品所需的拉力是__________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250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__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14.某同学在苏果超市用20N的水平推力,使重为50N购物车在水平面上前进了15m,所用的时间是0.5min,在此过程中该同学水平推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其功率为__________W,购物车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

15.冬天人们常用两手搓擦取暧,这表明通过__________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热水袋也能给手取暧,这表明通过__________方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6.如图所示是用弹弓弹射“子弹”的情景,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的__________越大,“子弹”被弹射得越远;若橡皮筋被拉的长度相同,而用的“子弹”质量不同,发现质量大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小,是因为质量大的“子弹”射出时的__________小.

17.小明从滑梯上滑下,从机械能的角度来看,是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下滑的过程中,小明臀部有灼热的感觉,原因是有部分的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18.甲、乙两个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质量之比为3: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3,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__.

19.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很多出租车已使用天然气来代替燃油,某出租车在一段时间内消耗了500g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可放出热量是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30%用来做有用功,可使牵引力为5×103N的出租车匀速运动路程为__________m.若用这些热量来加热水,可使质量50kg的水由20℃升高到100℃,通过计算发现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为4.4×107J/kg)

20.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0.88×103

煤油、冰2.1×103

干泥土0.84×103

沙石0.92×103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一桶水的比热容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杯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__________铝块温度变化(选填“大于”、“小于”或“相等”);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__________(选填“慢”或“快”);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1.如图所示,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转向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其中一个损坏时.另一个仍能正常工作,这两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__,转向杆相当干电路中的__________.

22.如图1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__________(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 A.

23.如图所示,在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__.在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__.为了防止电路出现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4分.解答31、32题时应有公式和解题过程)

24.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

(2)杠杆OBA处于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状态,请画出力在A点施加的最小力F1及F1的力臂的示意图.

(3)根据如图丙所示的实物连线图,在右边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略有下沉,这时可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中如在杠杆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杠杆不会平衡,它的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的情况下,他们将进行如下操作__________.

(3)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如图乙),要使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组长汇总了六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小组钩码重G/N

动滑轮重G′/N

拉力F/N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

10.50.40.3547.6
20.50.40.3843.9
310.60.6253.8
410.80.7146.9
520.60.9868.0
620.81.0662.9
(1)比较3、4(或5、6)两个小组的数据可以发现,__________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之一,由3、5(或4、6)两个小组的数据可以发现,增大__________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2)比较1、2两个小组的数据发现,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以及钩码的重力大小都相等,而测出的机械效率却不等.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两条).

27.小华为了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相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撞击到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位置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撞击到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位置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甲图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

(4)实验中,小华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与汽车的“超载”与“超速”有关,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__________图实验进行比较;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__________图实验进行比较.

28.如图甲、乙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比较相同质量水和食用油的吸热升温现象,他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加热时间t/min

00.511.522.533.5
水的温度t1/℃ 

2021232630343842
食用油的温度t2/℃

2022252833384348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工具有温度计、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他是用__________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这个实验的探究.

(3)请在表格中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

(4)观察你完成的图线,图线中0~1.5min不是直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只要求写一条)

29.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小杰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接后闭合开关S,灯L1和L2都能发光,且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

(2)小杰同学在连实物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_,连好了实物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左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改正后小杰继续实验,他更换了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三次实验,小杰记录电流值如表所示,仔细研究表中的实验数据,发现第__________次实验中有一个电流值读错,原因是__________;正确的读数是__________A.

测量次数L1支路中的电流I1/A

L2支路中的电流I2/A

干路中的电流II/A

10.10 

0.260.36
20.160.280.44
30.181.800.54

30.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地方,沙子的质量为48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为6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

求:(1)动滑轮的质量;

(2)工人所做的有用功;

(3)此次操作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1.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50℃.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2)热水器5h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3)热水器的效率.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在我们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使用随处可见,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距离的杠杆是(     )

A.    B.    C.    D.

【考点】杠杆的分类. 

【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简单机械.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选项中的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A、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省距离,故A不符合题意;

B、核桃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故B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故C不符合题意;

D、船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省距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     )

A.一直是省力的    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C.一直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考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分类.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1)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解;由图可知动力F1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2<L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故选B.

【点评】能否正确分析重力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3.下列估测,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位初中生从一楼爬到三楼的过程中做的功约为3000J

B.一位学生从地面上拿起一个鸡蛋并把它缓慢举过头顶过程中做的功约为0.1J

C.物理书从课桌上掉到地面上,重力做的功约为20J

D.一位初中生以正常速度从一楼登上三楼,登楼的功率约为15W

【考点】功的大小比较;功率大小的比较. 

【专题】计算题;估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1)估测出中学生的重力、爬楼的高度和时间,根据W=Gh求出做的功,根据P=求出求出登楼的功率;

(2)估测鸡蛋的重力和举过头顶的高度,根据W=Gh求出此过程做的功;

(3)估测物理书的重力和课桌的高度,根据W=Gh求出重力做的功.

【解答】解:(1)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一楼走到三楼的高度大约6m,上楼时间约为20s,

则此过程中做的功W=Gh=500N×6m=3000J,故A符合实际;

登楼的功率P===150W,故D不符合实际;

(2)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从地上拿起鸡蛋,缓缓举过头顶大约2m,

则此过程中做的功W=Gh=0.5N×2m=1J,故B不符合实际;

(3)物理书的重力约2N,课桌的高度大约1m,

则物理书从课桌掉到地面上,重力做的功:

W=Gh=2N×1m=2J,故C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4.一位同学用力将重20N的冰块抛出,冰块在水平的冰面上滑行40m远停下来,则冰块在滑行过程中(     )

A.同学对冰块做了800J的功

B.冰块的重力对冰块做了800J的功

C.没有力对冰块做功

D.冰块的重力和同学没有对冰块做功

【考点】功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把冰块水平抛出后,冰块在水平方向不再受力的作用,靠惯性向前运动,在重力方向上也没有移动距离,根据公式W=Fs可知做功的多少.

【解答】解:

冰块在手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出手后靠惯性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由W=Fs知,虽然冰块滑动了较大的距离,但人对冰块没有作用力,所以不做功;

冰块受重力作用,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根据公式W=Fs可知重力没有对冰块做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做功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影响做功的条件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二者缺一不可,还要知道物体靠惯性运动时,不做功.

5.下列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篮球从高处落下    B.钟表里的发条带动指针转动

C.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    D.物块在斜面上由静止下滑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物体的重力势能由物体的质量与高度决定,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质量与速度决定,根据物体高度与速度的变化情况判断重力势能与动能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A、蓝球从高处落下的过程中,高度下降,速度增加,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B、钟表里的发条带动指针转动,钟表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指针的动能;故B错误;

C、秋千从低处荡向高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正确;

D、物块在斜面上由静止下滑,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克服摩擦做功,还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问题,分析清楚各物理情景,知道转化前后能量存在的形式即可正确解题.

6.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沙滩被太阳晒热

B.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

C.把铁片放在火上加热

D.冬天放在桌上的饭菜很快凉了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温度降低.

【解答】解:

A、沙滩被太阳晒热,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把铁片放在火上加热,热量从火上转移到铁片水,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放在桌上的饭菜变凉了,热量出饭菜转移到空气中,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与内能的改变,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7.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由静止下落,将竖直放置、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保持竖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对于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三种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没有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交换,也就说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对于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是一直被压缩的,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

【解答】解:(1)对于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动能变为零,故AB错误;

(2)在刚接触弹簧的时候这个时候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在压缩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小球所受到的加速度越来越小,直到弹簧的弹力等于小球所受到的重力,这个时候小球的加速度为0,要注意在小球刚接触弹簧到加速度变0的过程中,小球一直处于加速状态,由于惯性的原因,小球还是继续压缩弹簧,这个时候弹簧的弹力大于小球受到的重力,小球减速,直到小球的速度为0,这个时候弹簧压缩的最短.所以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是不断增加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影响因素的应用,要知道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

8.下图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其中与如图实验相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具体来说是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

图中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使铁丝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增大物体内能的,即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两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符合条件的是B,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故选B.

【点评】本题是通过课本中的实验和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来验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实验题,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要学会知识迁移.

9.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水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立即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铜块放热,水吸热    B.铜块吸热,水放热

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铜块的内能增加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推理法;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而初温相同,可以得出铜块和水的末温高低,进而确定热传递的方向.

【解答】解:铜块和水的质量相同,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等的热量,由Q吸=cm△t可知水的温度升高的少,而初温相同,水的末温低,将铜块投入水中,热将从铜块传向水:铜块放热,水吸热.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应用,理解用好“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是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各电路中,开关全部闭合,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的电路是(     )

A.    B.    C.    D.

【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 

【专题】图析法;电流和电路.

【分析】灯泡所在电路是通路时灯泡发光,如果灯泡所在电路是断路或灯泡被短路,则灯泡不发光,分析图示电路图,然后答题.

【解答】解:A、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闭合开关,两灯泡都发光,故A不合题意;

B、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闭合开关,两灯泡都发光,故B不合题意;

C、由图示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灯L2发光,灯L1被短路,不能发光,由此可知,两个灯泡不能都发光,故C符合题意;

D、由图示电路图可知,闭合两个开关,两灯泡并联接入电路,两灯泡都发光,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灯泡是否发光,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即可解题.

11.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图,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先

闭合开关S,再闭合开关S1,闭合S1后(     )

A.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变大

B.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变小

C.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不变

D.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分析清楚图示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支路电流,

闭合开关S,只有乙所在支路接入电路,两电流表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两电流表示数相同,

再闭合S1,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甲示数变大,

电流表乙所在支路电压与电阻不变,该支路电流不变,电流表乙示数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电路动态分析题,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后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解题.

12.将两个电流表分别接入如图甲所示的两个位置测量电流,此时电流表A1和A2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     )

A.0.22A   0.7A    B.0.14A   1.2A    C.0.24A   1.2A    D.0.24A   0.7A

【考点】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电流和电路.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电流表指针的位置确定两电流表的量程并根据分度值读出示数.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电流表A2偏转的角度比A1小,

所以,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I1=0.24A,

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I=0.7A.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关键是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指针的位置确定两电流表的量程.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13.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0kg的物品吊运到10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物品所需的拉力是200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250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2000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

【考点】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定滑轮的使用特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利用G=mg求重力,利用W总=Fs求总功,再利用W有=Gh求有用功,即可利用η=求机械效率.

【解答】解:

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的目的是可以改变施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物体重力:G=mg=20kg×10N/kg=200N,

所以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F′=G=200N;

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250N,

人所做的总功是:W总=Fs=250N×10m=2500J,

人所做的有用功是:W有=Gh=200N×10m=2000J,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η==×100%=80%.

故答案为:改变力的方向;200;2000;80%.

【点评】本题考查定滑轮的使用特点,要熟练掌握重力、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只有公式熟练了解题的准确度就高了.

14.某同学在苏果超市用20N的水平推力,使重为50N购物车在水平面上前进了15m,所用的时间是0.5min,在此过程中该同学水平推力做的功为300J,其功率为10W,购物车重力做的功为0J. 

【考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知道水平推力和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利用功W=FS计算推力做的功;

(2)又知道做功的时间,可利用公式P=计算功率;

(3)购物车受到重力但在重力的方向上没移动距离,重力不做功.

【解答】解:

(1)推力做的功为:W=Fs=20N×15m=300J,

(2)推力做功的功率为:P===10W;

(3)购物车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15m,虽然有力,也有距离,但距离不是在重力的方向上,所以重力没做功,为0J;

故答案为:300;1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的了解与掌握,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15.冬天人们常用两手搓擦取暧,这表明通过做功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热水袋也能给手取暧,这表明通过热传递方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冬天人们常用两手搓擦取暧,这是通过 做功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热水袋也能给手取暧,这是通过 热传递方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本题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的结果是等效的.

16.如图所示是用弹弓弹射“子弹”的情景,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越大,“子弹”被弹射得越远;若橡皮筋被拉的长度相同,而用的“子弹”质量不同,发现质量大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小,是因为质量大的“子弹”射出时的速度小.

【考点】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的影响因素. 

【专题】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要分析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什么有关,从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入手来回答即可;要分析质量大的“子弹”射出时哪个物理量减小,应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思考“子弹”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是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当“子弹”射出时,“子弹”具有的动能是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来的,橡皮筋被拉的长度相同,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相同,在理想的情况下,转化成的动能也相同,根据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在动能相同时,“子弹”的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因此“子弹”的质量越大,“子弹”的运动速度就越小.

故答案为:弹性势能;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解题时要熟记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对弹性势能的理解,会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17.小明从滑梯上滑下,从机械能的角度来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下滑的过程中,小明臀部有灼热的感觉,原因是有部分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 

【专题】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可以实现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

【解答】解:小明从滑梯上滑下,其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同时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感到臀部灼热,是因为滑梯摩擦力的作用,使其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重力势;动;机械;内.

【点评】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并理解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8.甲、乙两个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质量之比为3: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3,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顺推法;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吸放热的多少、质量、体积的大小都没有关系;知道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物体的质量只比和升高的温度之比,根据Q吸=cm△t求出吸收的热量之比.

【解答】解: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如质量等均无关,

所以,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1:1;

由Q吸=cm△t可得,甲、乙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

==×=×=.

故答案为:1:1; 2:1.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特点和吸热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19.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很多出租车已使用天然气来代替燃油,某出租车在一段时间内消耗了500g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可放出热量是2.2×107J,若这些热量30%用来做有用功,可使牵引力为5×103N的出租车匀速运动路程为1320m.若用这些热量来加热水,可使质量50kg的水由20℃升高到100℃,通过计算发现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为4.4×107J/kg)

【考点】热量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根据Q放=mq计算出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2)由题知,转化为的有用功W有用=Q放×30%,再利用W有用=Fs求行驶的路程;

(3)利用Q吸=cm(t﹣t0)求水吸收的热量,和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解:

(1)消耗500g天燃气释放的热量:

Q放=mq=0.5kg×4.4×107J/kg=2.2×107J;

(2)由题知,转化为的有用功:

W有用=Q放×30%=2.2×107J×30%=6.6×106J,

由W有用=Fs得行驶的路程:

s===1320m;

(3)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

=4.2×103J/(kg•℃)×50kg×(100℃﹣20℃),

=1.68×107J,

可见Q放>Q吸,

即: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水吸收的热量.

故答案为:2.2×107;1320;大于.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吸热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和效率公式的了解与掌握,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20.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0.88×103

煤油、冰2.1×103

干泥土0.84×103

沙石0.92×103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选填“有关”或“无关”);一桶水的比热容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杯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大于铝块温度变化(选填“大于”、“小于”或“相等”);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快(选填“慢”或“快”);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选填“大”或“小”).

【考点】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就发生了改变;

(3)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公式Q=cm△t计算,其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t表示物质温度的变化量.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比热容并不相同,所以说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2)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无关,所以一桶水的比热容与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

(3)已知c铜<c铝,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t=可知,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所以铜块温度变化大于铝块温度变化;

(4)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干泥土比湿泥土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快;

(5)内陆地区砂石、泥土较多,沿海多水,砂石和泥土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所以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温差较大.

故答案为:有关;等于;大于;快;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根据这个知识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比较物理量大小关系时,可用相关的公式进行分析.

21.如图所示,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转向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其中一个损坏时.另一个仍能正常工作,这两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并联,转向杆相当干电路中的开关.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

【解答】解: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司机拨动的这根横杆,转向灯才会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故答案为:并联;开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首先要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看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

22.如图1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2(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28 A.

【考点】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电流表测L2支路的电流,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再确定分度值,根据电流表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泡L2串联,所以电流表测量L2支路的电流,

由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8A.

故答案为:L2;0.28.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关键是电流表量程的选择.

23.如图所示,在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串联,应闭合开关S3.在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并联,应闭合开关S1、S3.为了防止电路出现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S2、S3.

【考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各个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工作;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将电源两极直接连接起来的电路.

【解答】解:要使电灯L1和L2串联联,电流依次经过两个灯泡回到电源负极,因此应闭合开关S2;

要使两灯泡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需要经过S1,然后分别经过灯泡支路L1和支路L2、S3,再流回电源负极;因此应闭合开关S1、S3;

当闭合开关S2、S3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的正极流入电源负极,从而形成电源短路,故不能同时闭合开关S2、S3.

故答案为:S2;S1、S3;S2、S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的了解;以及电路的三种状态的掌握.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4分.解答31、32题时应有公式和解题过程)

24.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

(2)杠杆OBA处于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状态,请画出力在A点施加的最小力F1及F1的力臂的示意图.

(3)根据如图丙所示的实物连线图,在右边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考点】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力臂的画法;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1)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也就是看有几段绳子连着动滑轮,段数越多越省力.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知阻力×阻力臂是定值时,当力臂最大时,即力臂为OA时,力是最小的.

(3)由实物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S2控制整个电路,S1控制L2,S2控制L1,根据实物图完成电路图即可.

【解答】解:(1)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的挂钩上,然后将绳子绕在滑轮组上.如图所示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要想动力最小,动力臂就要最大,因为支点是O点,当力作用在A点时,力臂最长.所以只要作一个力,使力的作用线与OA垂直即可,因为阻力向下,所以最小动力的方向向上,OA即为其力臂L1;如图所示:

(3)解:电流从正极经灯泡S1,开始分支,一支经L2,另一支经灯泡L1、开关S2,然后两支汇合共同回到电源负极.如图所示:

【点评】(1)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其实就是寻找连接动滑轮最多的绳子的段数,明确了这一点,滑轮组的绕法就变得非常简单.

(2)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①确定杠杆中的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位置;

②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得到最长的线段;

③经过动力作用点做出与该线段垂直的直线;

④根据杠杆平衡原理,确定出使杠杆平衡的动力方向.

(3)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关键是知道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画电路图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2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略有下沉,这时可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测量力臂大小、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影响.

(2)实验中如在杠杆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杠杆不会平衡,它的左(选填“左”或“右”)端会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的情况下,他们将进行如下操作把左边的两个钩码移至右边.

(3)若在右侧改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如图乙),要使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2)根据图甲中左右两侧挂钩码后两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判断杠杆的哪端下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时,挂钩码情况;

(3)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

【解答】解:(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若每个钩码重为G,杠杆上每格长L,

由图甲,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4G×3L=12GL,

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1G×2L=2GL,

因为:12GL>2GL,所以杠杆左端下降;

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若要杠杆平衡,左侧取下n个钩码挂到右侧,

则:(4﹣n)G×3L=(1+n)G×2L,

解得:n=2,即需将左侧2个钩码挂到右侧即可;

(2)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1)右;方便测量力臂大小、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影响; (2)左;把左边的两个钩码移至右边;(3)增大.

【点评】(1)杠杆调平的方法是:左端下沉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右端下沉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先快后慢,使杠杆水平平衡.

(2)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并学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6.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组长汇总了六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小组钩码重G/N

动滑轮重G′/N

拉力F/N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

10.50.4 

0.3547.6
20.50.40.3843.9
310.60.6253.8
410.80.7146.9
520.60.9868.0
620.81.0662.9
(1)比较3、4(或5、6)两个小组的数据可以发现,动滑轮重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之一,由3、5(或4、6)两个小组的数据可以发现,增大提升物体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2)比较1、2两个小组的数据发现,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以及钩码的重力大小都相等,而测出的机械效率却不等.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结果绳子自身的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只要求写两条).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探究题;实验探究题;定性思想;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比较3、4(或5、6)两个小组以及3、5(或4、6)两个小组的数据得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得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2)除了动滑轮中和物重外,绳重和摩擦也会影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同时,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解答】解:(1)比较3、4(或5、6)两个小组的数据可知,钩码重相同,动滑轮重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所以,动滑轮重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之一;

比较3、5(或4、6)两个小组的数据可知,动滑轮重相同,钩码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增大提升物体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2)除了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影响机械效率外,绳重和摩擦也会影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都会造成测量的力不准确,从而使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

故答案为:

(1)动滑轮重;提升物体重力;

(2)绳子自身的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点评】本题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认真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正确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7.小华为了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相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撞击到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位置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撞击到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位置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乙.(选填“甲”或“乙”)

(2)甲图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被小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

(4)实验中,小华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与汽车的“超载”与“超速”有关,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甲图实验进行比较;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乙图实验进行比较.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实验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2)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要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需保持物体的质量相等,速度不同,所以使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

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保持物体的速度相等,质量不同,所以使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3)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应小球动能的大小.

(4)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跟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下落到地面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高度.高度相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

【解答】解:(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需保持物体的质量相等,速度不同,乙图让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可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甲图中,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所以是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2)由图甲知,小球的质量相等,小球滚下的高度越大,到达底面的速度越大,则将木块推动的越远,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可得当物体的质量相等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由图乙知,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速度相等,小球的质量越大,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可得当物体的速度相等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这个实验中,利用小球推动木块距离的长短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这是应用了转换法;

(4)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选择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等,质量不同的甲图进行实验.

超速是指汽车的质量一定,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选择质量相等到达水平面速度不同的乙图.

故答案为:

(1)乙;(2)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木块被小球撞击后移动的距离;(4)甲;乙.

【点评】此题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主要考查了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很典型.

28.如图甲、乙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比较相同质量水和食用油的吸热升温现象,他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加热时间t/min

00.511.522.533.5
水的温度t1/℃

2021232630343842
食用油的温度t2/℃

2022252833384348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工具有温度计、秒表和天平.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他是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较升高温度的方法进行这个实验的探究.

(3)请在表格中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

(4)观察你完成的图线,图线中0~1.5min不是直线的原因可能是在刚开始加热阶段,很多热量被容器吸收了,温度上升较慢.(只要求写一条)

【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用秒表测量加热时间、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2)根据Q=cm△t可知,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较升高温度的不同,或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比较吸热的热量(即加热时间)的不同,来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3)根据表格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

(4)实验过程中,从石棉网、烧杯等仪器吸收热量,增加能量的散失来考虑.

【解答】解:(1)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用秒表测量加热时间,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即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不同,来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不同的;

(3)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图线如下:

(4)观察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可知,在刚开始加热阶段,很多热量被容器吸收了,温度上升较慢.

故答案为:(1)秒表;天平;(2)质量和吸收的热量;升高温度;(3)见上图;(4)在刚开始加热阶段,很多热量被容器吸收了,温度上升较慢.

【点评】本题通过“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实验,考查了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图线画法、实验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要仔细解答,避免出错.

29.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小杰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接后闭合开关S,灯L1和L2都能发光,且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

(2)小杰同学在连实物电路时,开关应断开,连好了实物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左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改正后小杰继续实验,他更换了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三次实验,小杰记录电流值如表所示,仔细研究表中的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有一个电流值读错,原因是误读成了大量程;正确的读数是0.36A.

测量次数L1支路中的电流I1/A

L2支路中的电流I2/A

干路中的电流II/A

10.100.260.36
20.160.280.44
30.181.800.54

【考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专题】应用题;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由题意可知,两灯泡并联,闭合开关S后两灯泡能发光说明开关位于干路,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说明电流表位于干路;

(2)为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连接电路时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3)电流表有0~3A量程和0~0.6A量程,指针位置相同时,按照0~3A量程的读数是0~0.6A量程读数的5倍.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和电流表位于干路,如下图所示:

(2)为保护电路,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左方,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电压变化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不可能变化太大,故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读错量程;该同学按照0~3A量程读数为1.80A时,根据指针位置相同时,0~3A量程的读数是0~0.6A量程读数的5倍可知,实际电流值应为0.36A.

故答案为:

(1)如上图所示;

(2)断开;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3;误读成了大量程;0.36.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物电路图的连接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要注意电流表指针位置相同时大量程是小量程示数的5倍.

30.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地方,沙子的质量为48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为6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

求:(1)动滑轮的质量;

(2)工人所做的有用功;

(3)此次操作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点】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由图滑轮组的绕线情况可知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根据G动=nF﹣G即可求出动滑轮的重力,然后根据m=求出动滑轮的质量;

(2)已知沙子的质量,根据G=mg求出沙子的重力,利用W=Gh求出有用功;

(3)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利用公式W=Fs求拉力做功;

根据公式η=×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

(1)由图知,n=2,因为忽略摩擦和绳重,

所以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nF﹣(m沙+m桶)g=2×300N﹣(48kg+6kg)×10N/kg=60N;

动滑轮的质量为:m===6kg;

(2)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用=G沙h=m沙gh=48kg×10N/kg×6m=2880J;

(3)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nh=2×6m=12m,

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80%;

答:

(1)动滑轮的质量为6kg;

(2)工人所做的有用功2880J;

(3)此次操作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0%.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忽略摩擦和绳重,提升动滑轮和桶做的功为额外功是本题的关键.

31.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J的太阳能,在5小时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50℃.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

(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2)热水器5h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3)热水器的效率.

【考点】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利用物质吸热公式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热水器的接收功率和时间,求出接受的热量;

(3)利用效率公式求出效率.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为:

Q=cm△t

=4.2×103J/(kg•℃)×100kg×(50℃﹣20℃)

=1.26×107J;

(2)由P==可得:

热水器5h接受的太阳能为:

E=Pt=4.2×106J/h×5h=2.1×107J;

(3)热水器的效率:

η=×100%=×100%=60%.

答:(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1.26×107J;

(2)热水器5h内接收到的太阳能2.1×107J;

(3)热水器的效率6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热量的计算、效率的计算等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典型的能量运算.

文档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我们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使用随处可见,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距离的杠杆是()A.B.C.D.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A.一直是省力的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C.一直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