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本身在很多方面就是自相矛盾的。它拥有巨大的财富却同样难以摆脱令人沮丧的贫困;沉迷于秩序却有爱好节制有度的混乱;关心面临威胁的自然环境,却对那些更好保护环境的措施漠不关心。
我去过我居住的小城的难民营,其实现在应该不叫难民营了,应该叫难民收容机构。以前的铁丝网和门卫现在都不见了,但是晚上11点之前不可以出门,或者出去了就不能回来。
每个难民每个月可以拿到193欧左右的生活费,住、暖气等都免费,有公共厨房、洗手间、淋浴室。每天有专门的人打扫和管理。这点钱基本可以满足吃喝,攒俩月也会有余钱买点衣服。我的来自非洲几内亚比绍的朋友就暂时住在这里。20岁左右的年轻人衣着光鲜,名牌不断。牢骚满腹。据说,各地对难民的救济金数额不一样,低的地方之有50欧左右,这些都是听那位几内亚比绍的朋友说的,没有验证。
PS:这个难民营大部分是非洲穷困国家的人,还有越南人、东欧一部分人、泰国人、以及、少数几个人;
除了大批的难民,德国有大批的失业人口,每个月可以领到300-400欧的救济金。领到救济金的条件很苛刻——没房没车没工作没收入,但是也有部分人投机取巧,把车藏在亲戚家,但极少。也有很多年轻人,如果工作,收入也就5-6百欧,想想就算了,还不如失业领救济。这部分财政是德国的又一大支出,也是纳税人最痛恨的人。辛苦工作养了大批的蛀虫!德国税收大概在40%左右;
德国的医疗:
以前医疗全部免费,现在每季度收挂号10欧元费用。医生良莠不齐,庸医非常之多。所以我说过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欧美发达国家也不是天堂。
预约医生要等,到了诊所要等1-3小时不等。预约手术更加要等,疑难病症都要跑大城市去看,预约1-2个月等待很正常,所以,抱怨国内医疗环境的,对比一下,心里稍微平衡了点吧,哈哈。
当然,不用预约不用等待也可以实现,就是买私人医疗保险(相对公共保险而言),态度、服务都会很窝心。但是也很昂贵。
对德国的第一印象
很多到德国第一站一般都是法兰克福机场或者慕尼黑机场。
从机场或火车站出来走向排队的出租车,一水的奔驰出租车还是让人觉得印象深刻,尽管这一点可能之前你就知道。我们知道德国是个富足的国家,可是富到这个程度了吗?我来公布答案:这是因为大幅度减收这些豪华出租车的购置税。奔驰车质量上乘、不畏磨损。而且别忘了,奔驰可是德国人引以为荣的汽车品牌。
德国第一印象——卫生
以前总是听说德国很干净、德国人对公共卫生几乎有一种癖好。
实际上是:地上乱扔的废纸、饮料瓶,很多垃圾距离垃圾桶只有咫尺之遥。烟头是德国的另外一个特色,一个大点的公交车站可以有成千上万个烟屁股。女性抽烟的比例不亚于男性。是个习惯还是时尚,我一直也没搞懂。
真漂亮……很真性情的景色。
希望也能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
话说在德国真的是天天吃香肠、月月吃香肠、年年吃香肠吗?
一直都很喜欢德国,尤其是那些童话般美丽的小镇,住在这样的地方真是幸福死了
德国人排外是世界上出了名的。跟德国人打交道多了,会发现,他们大部分人都有礼有节、礼貌和善。但是骨子里的那种傲慢、自我中心、唯我独尊与生俱来。想跟德国人交朋友,可能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德语中关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分几种:亲戚、朋友、同事、熟人。
亲戚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
朋友:如果一个德国人说你是他的朋友,说明你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无话不谈。但是德国人之间可能一辈子认识、也经常来往,但是可能仅仅就是熟人而已。
同事可能同事30年、40年甚至更久,但是彼此称呼的时候还是用Sie而不是du,也就是说有距离的关系,不是朋友。
这一点对于中国人见面3分钟称兄道弟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啊。哈哈
就LZ说的大多数德国人不会说英语,有点小质疑,英语虽然不是德国的官方语言,但现在的学生好像都会选修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就和中国学生学英语一样的吧,所以我们交流时基本毫无障碍,偶尔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时,换个说法照样OK。
个人觉得德国的年轻人还是很有幽默感的,共同语言比较多,双方讲的冷笑话也会哈哈大笑。还有一点是,和欧洲很多国家一样,德国人普遍比亚洲人不可思议的高大很多,我1.,站起来只能挨到胳膊。
PS:穿插一下德国女人给我的印象:超级能干,吃苦耐劳。自己带孩子(不管几个)+家务全包(洗、烫、厨房、侍弄花园)+照顾宠物+跟打交道的所有琐碎事物+工作一点都不耽误。一年还有几次短、长途旅游(带着娃)。没有公婆或者父母帮忙带孩子的。
所以家庭主妇在德国算是一个职业,而且受到相当的尊重。不过现在的德国年轻人越来越不爱早结婚早生孩子,生也是生一个,夫妻俩(或partner——指同居而不结婚的,也生孩子)都上班。都是因为压力越来越大,向往更轻松的生活。
有相当大的比例的德国男人还是会很大男子主义,一辈子不会做饭、不会收拾家务、不会料理花园等。
集体照。右边顶上是游泳池。
这家主人以前拥有一家大型的公司。后来因为健康原因很早就退休了。拥有私人医疗保险,可以享受相对更贴心的服务。
那个zirtrick小盆友是他们的外孙。住在500多公里外。但是每年父母生日、亲友婚丧、大的节日都会驱车带着孩子一起来。
PS:德国人极其注重家庭,用心经营家庭关系(这也是我之前一直没有料到的)。
子女极少顶撞父母。表达不同意见也只是说ich weiße es nicht我不太确定....等相对平和的语句和字眼。假如顶撞起来,那关系一定很糟糕了
中国所谓孔孟之乡,重视伦理、重视家庭。可是我总觉得似乎说的多真正做的少。用心经营家庭关系的越来越少了,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