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判断题(10分)(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施肥过多所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造成的。 ( )
2.共价键和氢键均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
3.Ksp大的难溶电解质一定向Ksp小的转化。 ( )
4.置信概率的高低反映了测定值的可靠程度。置信概率越大,可靠程度越大,
所以置信概率越大越好。 ( )
5.如果指示剂与M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略小于相对应的EDTA配合物,会使终
点拖后,这种现象属于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 )
6. 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 )
7.解离度和解离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均能表示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但是解离度
与浓度有关,而解离常数与浓度无关。 ( )
8.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3%,但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
大于25.3%。 ( )
9.所谓沉淀完全,就是利用沉淀剂将溶液中的某一离子完全除去。 ( )
10.精密度高,准确度也一定高。 ( )
二、选择题(30分)
1.下列水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A. 0.1mol·L-1KCl B. 0.1mol·L-1HAc
C. 0.1mol·L-1CH3COOH D. 0.1mol·L-1K2SO4
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 )。
A. 量子化、无规律 B. 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C. 波粒二象性、能量连续性 D. 绕核运动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
A. 4, 2, 2, 1/2 B. 5, 0, 0, -1/2 C. 4, 1, 0, 1 D. 3, 1, 1, 1/2
4.欲配制pH=7~8的缓冲溶液,应选择的体系是( )。
A. NH4Cl-NH3 (pKb=4.75)
B. NaHCO3-NaCO3 (Ka2=5.6×10-11)
C. HAc-NaAc (Kaθ=1.8×10-5)
D. Na2HPO4-NaH2PO4 (pKa2=7.20)
5.下列物质中,不适宜作配体的是( )。
A. S2O32- B. H2O C. Br- D. NH4+
6.从锰在酸性溶液中的元素电势图
可以看出,在酸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的物质是( )。
A. MnO4- B. MnO42-
C. MnO2 D. Mn2+
7.可逆反应 PCl5(g) PCl3(g) + Cl2(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是一放热反应.当反
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不变,加入催化剂,使平衡向右移动
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压力增加1倍,平衡向右移动
C. 不论条件如何变化, 平衡不移动
D. 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8.下列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 F- > Na+ > Mg2+ > Al3+ > O2-
B. O2- > F- > Na+ > Mg2+ > Al3+
C. O2- > F- > Al3+ > Mg2+ > Na+
D. Na+ > Mg2+ > Al3+ > F- > O2-
9.已知 N2(g) + 3H2(g) = 2NH3(g);
N2 (g) + H2 (g) = NH3 (g)
N2 (g) + H2 (g) = NH3 (g)
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和K3,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K1 = K2 = K3 B. K1 = (K2)2 = (K3)3
C. K1 =K2 =K3 D. K1 = (K2)1/2 = (K3)1/3
10.下列各电极的最大的是( )。
A. (Ag+/Ag) B. (AgBr/Ag)
C. (AgI/Ag) D. (AgCl/Ag)
11.下列情况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A. 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不慎滴在外面 B. 试剂中含有微量杂质干扰主反应
C. 待测试液未混合均匀 D. 砝码读错
12.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A. 化学计量点 B. 滴定终点 C. 滴定误差 D. 突跃范围
13.下列各组物质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
A. HI>HBr>HCl>HF B. NH3>AsH3>PH3
C. H2Te>H2Se>H2S>H2O D. CH4>GeH4>SiH4
14.已知(Br2/Br-)=1.066V, (Hg2+/Hg22+)=0.92V, (Fe3+/Fe2+)=0.771V, (Sn4+/Sn2+)=0.14V,在标准态时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 Br-和Hg2+ B. Br-和Fe3+ C. Fe3+和Hg22+ D. Sn2+和Fe3+
15.关于C和N两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作用于最外层的有效核电荷:N >C B. 原子半径:C>N
C. 第一电子亲和能(绝对值):N >C D. 第一电离能 :N >C
三、填空题(30分)
1.(1分)当离子积 溶度积时,有沉淀产生。
2.(3分)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HCO3- ,H2S,PO43-, Fe(H2O)42+,NH4+,只能作酸的是 ,只能作碱的是 ,两性物质是 。
3.(3分)配合物K[Fe(C2O4)2(en)]系统命名为 ,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 ,配位原子是 。
4.(3分)NF3分子中,N原子采取 杂化,分子空间构型为 ,分子间存在 。
5.(3分)某元素激发态的电子组态为[Ar]3d74s24p2,则它位于元素周期 周期 族 区。
6.(2分)0.050mol·L-1的邻苯二甲酸钾钠溶液的pH= (已知:)
7.(2分)写出反应产物并配平方程式:MnO4- + Fe2+ + H+ →
。
8.(5分)测定水的总硬度时,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3+,Al3+,将产生 现象,需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 进行掩蔽,然后调pH= , 终点颜色由 变为 。
9.(2分)pKa = 3.45的有效数字 位;c = 0.1050 mol·L-1的有效数字是 位。
10.(3分)用KMnO4滴定H2C2O4溶液,第一滴KMnO4滴入后紫色褪去很慢, 而随着滴定的进行反应越来越快,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 有 作用。用KMnO4测定Fe2+时,若滴定反应中用HCl调节酸度,测定结果会 。
11.(1分)在 H2S 水溶液中,若想以HS-为主要存在形式,那么该溶液的 pH 应控制在 范围。(已知H2S的)
12.(2分)已知AgCl的,则AgCl在0.1mol·L-1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s= 。
四、计算题(30分)
1.测定某亚铁盐中的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45、37.20、37.30、37.50,求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2.称取混合碱 0.9476 g,加酚酞作指示剂,用0.2785 mol·L-1 HCl 溶液滴至终点,消耗 HCl 溶液34.12 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滴定到终点,又消耗23.66 mL HCl,求试样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M(NaOH)=40.01 g·mol-1,M(Na2CO3)=105.99 g·mol-1,M(NaHCO3) 3=84.01 g·mol-1]
3.今有两种溶液,其一为1.50g尿素(NH2)2CO溶于200g水中,另一为42.75g某非电解质溶于1000g水中,实验测得,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下凝固, 则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为多少?(已知(NH2)2CO的M=60 g·mol-1)
4.将等体积的0.1mol·L-1的H3PO4溶液与 0.15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已知H3PO4)
5.已知: ,
(1)当c(Cu2+) =0.01mol·L-1, c(Cu+) =0.1mol·L-1时,求反应
Cu2+(aq) + Cu(s) === 2 Cu+(aq)的电池电动势E。
(2)求上反应在298K的K。
6.某一溶液中含有Mg2+和Fe3+其浓度均为0.1 mol·L-1,现在预将Fe3+除去,应如何控制溶液的pH。
(已知)
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1.D 2.B 3.C 4.D 5.D 6.B 7.D 8.B 9.B 10.A 11.B 12.B 13.B 14.D 15.C
三、填空题
1. >
2.NH4+ 、H2S、[Fe(H2O)4]2+; PO43-; HCO3-
3.二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Ⅲ)酸钾;6 ;C、N
4.sp3不等性;三角锥形;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5.四;IB;ds
6.9.05
7.MnO4- + 5Fe2+ + 8H+ Mn2+ + 5 Fe3+ + 4H2O
8.指示剂的封闭现象;三乙醇胺;10;酒红色;纯蓝色
9.2;4
10.Mn2+;催化作用;偏高
11.6.~14.15
12.1.77×10-9mol·L-1
四、计算题
1.解:
2.解:因为V1> V2 ,所以混合物是由NaOH和Na2CO3组成的
3.解:由Δtf=Kf·b可知,两者的质量摩尔浓度b相等。
所以:
M未= 342 g·mol-1
4.解:溶液混合反应后生成H2PO4-和HPO42-,构成缓冲溶液,浓度均为
0.025mol·L-1,
5.解:(1)Cu+(aq) + e- Cu (s)
(负极)
Cu2+(aq) + e- Cu+(aq)
(正极)
Cu2+(aq) + Cu(s) 2 Cu+(aq) 的电池电动势E
(2)
K =7.8×10-7
6.解:即要求Fe3+沉淀完全而Mg2+不沉淀
Fe3+沉淀完全时,
pH>2 .81
Mg2+不沉淀,则满足以下条件:
pH < 8.87
因此,要除去Fe3+,pH应控制在2.81~8.87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