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防塌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10年8月22日下午4:30
二、演练形式
召开会议、桌面演练
三、演练地点
韩家庄右线隧道
四、演练人员
第一应急救援小分队6人、第二应急救援小分队6人、现场总指挥1人、机械操作手2人、现场指挥员1人、机械指挥员1人、渣土运输车司机1人、应急救援车辆驾驶员3人、模拟受伤人员1人、模拟受困群众2人,共计24人左右。
五、参演车辆及机械
应急救援车3辆:1辆皮卡,1辆越野车、土石方运输车2辆。
特种机械2辆:2辆装载机、1辆挖掘机。
六、应急救援物资
担架1副、急救药箱1个。
七、演练步骤
(一)、假想险情:
2010年8月22日上午,韩家庄右线隧道中部突然塌方,造成1名人员受伤,3名人员被困在隧道内。接到韩家庄右线施工人员求助电话,项目部紧急起动应急救援预案。
(二)、演练步骤
1、召开隧道防塌方演练动员大会,明确演练相关事项,熟悉隧道防塌方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演练的重点,以及演练中须注意的事项。
2、参加演练人员仔细阅读方案,熟悉方案内容,讨论方案的一些条款,提出改进意见。
3、具体实施步骤:
1)、现场负责人立即向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并寻求支援,以便领导掌握灾情和指挥抢险救灾。如情况紧急,立即向业主及当地有关部门并请求帮助,说明灾害地点、严重程度及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险情就是命令,在接到险情报警电话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分队、机械车辆和物资赶赴险情现场。
2)、组织人员封锁现场,现场外围用安全警示线进行围挡,防止地方群众进入险情发生地,增大危险性和救援难度,并组织2名人员在洞口外进行警戒。
3)、安排2名人员现场进行交通指挥疏导,确保车辆、机械畅通无阻,防止出现人员、车辆阻塞,造成救援延误。
4)、人员、机械设备及车辆到达险情发生地后,现场总指挥要对发生险情的路基段进行观察,确定灾害类型和大小,然后对人员、机械设备及车辆进行调配。
5)、抢救伤员和转移被困群众工作要放在应急救援工作的首位。但由于受伤人员及被困人员在隧道内,向隧道内通风,打通通道,显得尤为重要。现场指挥员时刻注意隧道内塌方段的情况,若遇紧急情况,停止挖掘工作,防止二次塌方,造成人员与机械受损。若塌方段情况趋于稳定,指挥员迅速指挥人员与机械在第一时间向隧道内架设直径30的钢管,向隧道内通风。并组织大型机械对塌方段进行挖掘,渣土车及时向外运输渣土,保证第一时间内打通通道,营救被困人员。
6)、采取紧急措施,抢救伤员和被困群众。当通道打通后,第一应急小分队对受伤者进行包扎和处理,抬上担架送上指定的应急车上,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转移受困人员至安全区域,防止发生其他意外。并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其他相关救护。
7)、第二应急小分队在现场及时开展隧道检查与加固维修工作。并做好临时用电、配电设施、照明、架空线路的检查、加固和维修工作。防止发生触电、二次塌方等情况的发生。
8)、应急领导小组积极做好灾情的善后工作,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调查结果报公司及相关部门。
八、应急救援过程中注意事项
1、熟悉演练预案的内容与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2、组织严密,指挥得当,明确分工,确保救援及时有效。
3、各部门、参演人员必须协同配合,机械车辆要调度合理。
4、应急救援机械、车辆、物资及应急救援人员要准备充分。
5、及时做好人员救护和被困人员安抚工作,稳定情绪。
6、做好灾后的善后工作,加强线路检修,隧道加固,确保工程不受灾情的影响。
九、演练评价
1、预案应明确有关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电话,以便于事故发生时及时通报;
2、预案应是项目部指导性预案,在注意事项条款中应明确有关项目部以此预案为基础,制定更加详细的应急救援预案。项目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机制健全、反应速度较快,能够保障应急救援需要;
4、救援应急物资还需要专门储备,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5、安全科要根据演练提出的意见,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进,以便于更好的实施。
附:应急救援参演人员签到簿
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机械安排
1、现场总指挥:张向钟
2、现场指挥员:赵云
3、现场机械指挥员:李桂伟
4、第一应急小分队(救治伤员转移被困人员组):叶树春(队长)、刘厚正、于明达、高健、魏钦金、汪学俊
第二应急小分队(检查加固组):金磊(队长)、苗玉印、牟世安、张利明
5、应急车辆驾驶员:肖永东、杜鹏
6、救援机械驾驶员:王本卫、张平、刘凯
7、车辆停靠点:韩家庄右线隧道附近地区
8、车辆进场路线:分别从龙泉关汽车站(总项目部驻地)、庙沟分部、韩家庄分部行驶至险情发生地。
9、机械进场路线:一辆装载机由庙沟出发行驶至险情地点,另一辆装载机由韩家庄路基附近行驶至险情地点,一辆挖掘机由韩家庄1#桥附近行驶至险情地点。
备注:1、模拟受伤者:马有勇
2、模拟被困人员:高剑平、刘发全、马桂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