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抓总拿总
驭:御
孔子:执射乎?执御乎?子曰:吾执御。(驾车的人)
执射者是精英,靠自己的能力。
英雄都是执御者(靠马力,驾驭资源)
你辛苦10年,20年建立的企业,被别人拿走了,你会愿意出现这样的结果吗?你会高兴吗?
总裁统驭之道主要是讲如何控制企业在应有的轨道上运行。而不是教你生产、营销、人力资源怎么搞。
你组建了家庭,有了妻子孩子,有了房产,突然来了第三者,你喜欢这样吗?所以企业当中我们也去预防这个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中涉及到很多的权术问题,统治问题,而每一朝的统治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些东西,以防造反。谁讲这个谁就是权谋者。历代统治者是向他的老师学统治之道。
第一条,得权;第二条,保权。
唐朝长恨歌,唐明皇。唐明皇治理国家其实不错,但把王位丢掉了。总裁统驭之道的原理跟著名的一些著作相似。比如西方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东方韩非子的《商君书》。
国家靠,企业靠员工。从工业开始,企业治理300多年历史,国家治理6000多年历史,所以企业家要向历史学习国家治理。
战场/商场:很小几个人,建立自己的/企业员工团队,打败竞争对手,夺取政权,巩固政权。
阿基米德螺旋:一圈一圈变大。循环,半径越来越大,二维螺旋。用阿基米德螺旋去看国学。读得太多了会让人头昏。
夜不能读《易经》,读了易经睡不着。读国学看精华就可以了。
国学的精髓: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三纲八目:(八目是手段,三纲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八目包括三纲: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
阿基米德螺线与国学密码:两个螺旋,从格物——修身是第一个;修身到平天下是第二个。
格物:认识事物
致知:领悟其中的道理。
诚意:产生兴趣
正心:端正态度、品格
修身:行为、修养(吾日三省吾身)是两个螺旋的衔接点。
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企业:齐家、治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也可以平天下。
公务员不愿意出来,第一,他走不出来,因为有后路,或不愿意走出来。因为我知道这个螺旋的顶端是什么,你必须跳出另一个螺旋。这个顶端就是你是国家机器的一颗螺丝钉,没有你个人的东西。
但商界、学界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给你提供发挥的空间。开始是由生存的需要,但当你到了一定的境界,除生存之外还可以有更可以值得追求的东西。
深圳发展的七个定位,97年深圳转入了另外一个螺旋。97年,深圳开放17年,深圳GDP达到1000亿,但最近几年,每年都增加1000亿,一年相当于17年,前一个螺旋有政治优势,在后面没有了政治优势之后反而更高了,为什么?因为它完成了一个螺旋。另一个螺旋就是由政治优势,变成了创新优势。所以从2005年起,各大媒体开始关注深圳。《自主创新创造深圳奇迹,造就深圳神话》。
(可以跟企业发展四个阶段相吻合去讲)
很多企业到了治国阶段,缺少统驭能力,打天下容易,但保江山就缺少能力了。
管理与领导和统驭的关系。
管理:是整合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内部资源)
经营:整合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整合外部市场资源)
领导:整合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领导整合有形、无形资源。如激励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侧重于整合无形资源,比如说更多的不是控制,是用激励的方式。
而统驭处在整合资源的,利用了这三种方式:统筹动用管理、经营与领导策略,保证企业和谐发展的能力。
统驭三个明显的效用:
1.提升领导效能。老子无为而治。老子的无为是杠杆效应。做一点,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管的不多,但管到了要害上。你很省力,但你管得很好。
2.减少企业内耗。凡是企业内耗大的,都是领导统驭力低的。内耗至少耗掉10%的资源。如配合不畅,如干嘛支持你,支持你对我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采购这些东西?民营企业的比国有企业烂得还快,因为国有企业有人监管,私人企业没人监管。老板以为对企业了如指掌,但实际上他的下属、战友完全是两张脸。
企业翻船基本上是老板没想到。没有被大风大浪、礁石,却被仓底几只老鼠/
3.保证企业常青。一个好的治理绝对不是靠某个领导,领导不在了,企业一样走,为什么中国企业比外国企业难管?因为中国企业的企业机制(系统)太差了。好比120相机。全部是手动的,你要120拍出好照片一定是你水平很高,但现在傻瓜相机,随便照效果很好,西方的企业就是傻瓜相机,而我们就是120相机,老是修理,调光,一个企业家最高的本事是把你的企业做成一个自动化的企业,而不是你自己玩什么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