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海峰
(一)五年级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1.总体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实考学生260人,平均分为84.06分,最高分是100分,及格率96.2﹪,优秀率77.3﹪。
2.学生答题情况
①较好部分:经过上半学期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对考试所涉及到的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位,认识深刻,对相关的方法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说明他们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多数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及格率和优秀率都较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②欠缺部分:
⑴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虽然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些较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理想,尤其在计算部分的强化练习上,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部分“学困生”要给予实效性的帮助。
⑵ 尽管强调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怎样去选择要重视的过程和采取相关的教学方式突出过程与方法,还是有许多不到位之处,这从学生的解答中可以看到。尽管学生也掌握相关结论、知识点,但其学习过程并非乐观。因为在实际中,许多知识点仅让学生“知”而达不到让学会“知”,该“背” 的没有让学生“背”,该练的还练得不到位,该“推”的未让学生去反复去“推”,教学中可能形成空白或“夹生”。
⑶ 从学生的解答中可以看到有的学生看错数据,应用面积公式计算的过程,甚至无法准确的区分相关联的一些数学概念。说明学生的学习较肤浅。这从平时检测中也可感受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教学中不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让学生一知半解,将会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1题填空题中的第8个的计算。学生失分较多,“分母是12的最简分数有哪些?他们的和是多少?”理解不清,没有搞清最简分数和真分数的区别,没找出,最简分数,更加不出他们的和了。此类例子还有1题第2个,第11个,2题选择题第3个、第4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太少,体验不深,因而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有些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比如:1题填空题第10个,考察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学生都理解,并能熟练地应用,但是在计算时,不是分子与分母乘不一样的数,就是乘错或看错。
还有5题填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相互关系推导,平时作业都进行了反复练习,但是 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做错丢分。
可见这些学生没有形成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3、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应用题第1个求最大公因数把2条绳子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一共可以剪成几段?2小题知道三角形面积,求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进而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还不够,没有分析出题中所给信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能综合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息,缺少综合性练习。
4、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学习了3章内容,因数与倍数,面积认识和分数,没有涉及到计算,所以我们忽视了计算题的常规练习,考题解方程和简便运算,特别一些后进生有遗忘现象,所以该题得分不太理想,今后我们一定会注意计算练习常抓不懈。
三、反思及改进措施: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2、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应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4、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