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参考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主要内容】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1.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幽篁、深林、明月 ; 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4. 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答: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5.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意对即可)
6. 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7.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主要内容】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参考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阅读赏析】
1.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游子思乡之苦。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2分)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无意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心情。
5.第二句和第四句的修辞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怎样?(2分)
①夸张。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杨动听。②反问。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6.请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2分)
答:“散”是均匀、遍布。表现出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地,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抒发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主要内容】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参考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阅读赏析】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盏”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描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主要内容】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参考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阅读赏析】
1.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答: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答: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5.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场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答: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日,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6.本诗运用拟以人手法有何妙处?本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芙的百首无成不
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荬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