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47:43
文档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2.在用电水壶加热水的过程中,电水壶里的水温随通电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A.通电的强弱B.通电的时间C.水的温度D.电水壶3.如图,利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种画法依据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的
推荐度:
导读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2.在用电水壶加热水的过程中,电水壶里的水温随通电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A.通电的强弱B.通电的时间C.水的温度D.电水壶3.如图,利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种画法依据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的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在用电水壶加热水的过程中,电水壶里的水温随通电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

A. 通电的强弱 B. 通电的时间 C. 水的温度 D. 电水壶

3.如图,利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种画法依据的是(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的是(  )

A.  B. 

C.  D. 

5.如图,点E在CD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  B. 

C.  D. 

6.B题:图①~④分别表示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路上匀速行驶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明对4个图中汽车运动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图: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甲乙的路程相等

B. 图: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甲的路程是乙的一半

C. 图: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乙的路程是甲的一半

D. 图: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的路程相等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若∠1+∠2+∠3=90°,则∠1,∠2,∠3互余;

(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如图,已知AB∥CD,则∠A、∠E、∠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9.最薄的金箔的厚度为0.000 000091米,将0.000 00009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

10.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______度.

11.若5x+1=3,则5x=______.

12.利用图形中面积的等量关系可以得到某些数学公式.例如,根据图甲,我们可以得到两数和的平方公式:(a+b)2=a2+2ab+b2.你根据图乙能得到的数学公式是______.

13.如图,折叠一张长方形纸片,已知∠1=66°,则∠2的度数是______.

14.当x2+2(k-3)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_____.

15.若a=255,b=344,c=522,则a,b,c的大小顺序为______.

16.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4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10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9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______,第n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17.(1)(-2a2b2)•3ab3+(-6a3b);

(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103×97;

(3)(x+2)2-(x+1)(x-1);

(4)(a-2b+c)(a+2b-c)..

18.先化简,再求值:[(3a-b)(a-2b)-b(a+2b)-a]÷2a,其中a=,b=-1.

19.如图为一位旅行者在早晨8时从城市出发到郊外所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9时,10时30分,12时所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2)他休息了多长时间?

(3)他从休息后直至到达目的地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0.0分)

20.在如图网格中,A、B、M为格点,画线段MP⊥线段AB.

21.用圆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

求作:射线DE,使DE∥BC,交AC于点E.

22.完成推理填空

如图,在折线ABCDEFG中,已知∠1=∠2=∠3=∠4=∠5,延长AB、GF交于点M,那么∠AMG=∠3吗?说明你的理由.

解:

延长CD,与MG相交于点N.

∵∠1=∠2(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

∴∠AMG=______.(______)

∵∠4=∠5(已知)

∴______∥______.

∴∠______=∠3.

∴∠AMG=∠3.

23.如图,EF∥AB,∠DCB=80°,∠CBF=20°,∠EFB=120°,判断直线CD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4.如图,自行车每节链条的长度为2.5cm,交叉重叠部分的圆的直径为0.8cm.

(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

链条节数(节)234
链条长度(cm)

______ ______ ______ 
(2)如果x节链条的总长度是y,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

(3)如果一辆某种型号自行车的链条(安装前)由80节这样的链条组成,那么这根链条完成链接(安装到自行车上)后,总长度是多少cm?

25.已知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的两对等腰直角三角形(a>b),现用它们围成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边长为a+b正方形.

(1)请用含a、b的代数式,列式计算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1;

(2)如图2,在图1边长为a+b的正方形中,取各边中点,然后顺次连接各边中点,请用含a、b的代数式,列式计算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2;

(3)比较图1和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1和S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A、a3•a2=a5,本选项错误; 

B、a5+a5=2a5,本选项错误; 

C、(-3a3)2=9a2,本选项错误; 

D、(a3)2•a=a6•a=a7,本选项正确. 

故选:D.

A、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B、合并同类项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C、利用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D、利用幂的乘方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

解:∵电水壶里的水温随通电时间的长短而变化, 

∴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通电时间, 

故选:B.

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变量是改变的量,常量是不变的量,据此即可确定变量与常量.

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3.【答案】C

【解析】

解:∵∠BAC=∠EDC,

∴AB∥DE.

故选:C.

根据∠BAC=∠EDC,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AB∥DE.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答案】C

【解析】

解:(A)原式=-(x-y)2=-(x2-2xy+y2),故A不能用平方差公式 

(B)原式=x2-+2xy+y2,故B不能用平方差公式; 

(C)原式=(-x)2-y2=x2-y2,故C能用平方差公式; 

(D)原式=x2+2xy+y2,故D能用平方差公式; 

故选:C.

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即可求出答案.

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5.【答案】A

【解析】

解:选项B中,∵∠3=∠4,∴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 

选项C中,∵∠5=∠B,∴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 

选项D中,∵∠B+∠BDC=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 

而选项A中,∠1与∠2是直线AC、BD被AD所截形成的内错角,因为∠1=∠2,所以应是AC∥BD,故A错误. 

故选:A.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直接判定.

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不能遇到相等或互补关系的角就误认为具有平行关系,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

6.【答案】D

【解析】

解:A、图①: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甲乙的路程不相等,错误;

B、图②: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甲的路程是乙的,错误;

C、图③: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乙的路程和甲的相等,错误;

D、图④: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的路程相等,正确;

故选:D.

根据图象的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此题考查图象问题,关键是根据图象的信息进行判断.

7.【答案】A

【解析】

解:(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2)两个角的和为90°,这两个角互为余角,故错误; 

(3)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对顶角一定相等,故错误;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故错误; 

故选:A.

(1)当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位角相等; 

(2)根据余角的定义作出判断; 

(3)根据对顶角的定义作出判断; 

(4)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余角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注意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的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两个角的和为90°,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8.【答案】C

【解析】

解:如右图所示,作EF∥AB,

∵AB∥EF,

∴∠A+∠AEF=180°,

又∵AB∥CD,

∴EF∥CD,

∴∠D=∠FED,

∴∠A+∠AEF+∠FED-∠D=180°,

即∠A+∠E-∠D=180°.

故选:C.

先作EF∥A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知∠A+∠AEF=180°,而AB∥CD,利用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EF∥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D=∠FED,于是有∠A+∠AEF+∠FED-∠D=180°,即可求∠A+∠E-∠D=180°.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9.【答案】9.1×10-8

【解析】

解:0.000 00009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1×10-8. 

故答案是:9.1×10-8.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0.【答案】60

【解析】

解:180°-150°=30°,90°-30°=60°. 

故答案为:60°.

首先求得这个角的度数,然后再求这个角的余角.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补角和余角的定义,掌握补角和余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

解:5x+1=5x•5=3,

解得5x=,

故答案为:.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熟记法则并根据法则计算是解题关键.

12.【答案】(a-b)2=a2-2ab+b2

【解析】

解:用两种方法表示出边长为(a-b)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b)2=a2-2ab+b2.

观察图形可得从整体来看(a-b)2等于大正方形(边长为a)的面积减两个边长分别为a和b的图形面积,其中最小部分被减了两次,因此应重新加上一次,即:(a-b)2=a2-2ab+b2.

本题考查对完全平方公式几何意义的理解,应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来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主要围绕图形面积展开分析.

13.【答案】57°

【解析】

解:∵纸片的两边互相平行,

∴∠3=∠1=66°,

∴∠2==57°.

故答案为:57°.

先根据题意得出∠1=∠3,再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4.【答案】-2或8

【解析】

解:由于(x±5)2=x2±10x+25=x2±2(k-3)x+25, 

∴2(k-3)=±2×5=±10, 

k=-2或k=8. 

故答案为:-2或8.

这里首末两项是x和5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和5的积的2倍,故2(k-3)=±2×5=±10.

此题考查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15.【答案】b>a>c

【解析】

解:a=255=(25)11=3211; 

b=344=(34)11=8111; 

c=522(52)11=2511; 

∵81>32>25; 

∴b>a>c; 

故答案为:b>a>c.

将各式化为指数相同,底数不同的值即可解答.

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逆用积的乘方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85; +n2

【解析】

解:通过观察,得到小圆圈的个数分别是:

第一个图形为:+12=4,

第二个图形为+22=10,

第三个图形为:+32=19,

第四个图形为:+42=31,

…,

所以第n个图形为:+n2,

当n=7时,+72=85,

故答案为:85,+n2.

观察图形特点,从中找出规律,小圆圈的个数分别是3+12,6+22,10+32,15+42,…,总结出其规律为+n2,根据规律求解.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观察总结规律的能力.关键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规律.

17.【答案】解:(1)原式=-6a3b5-6a3b;

(2)原式=(100+3)×(100-3)=10000-9=9991;

(3)原式=x2+4x+4-x2+1=4x+5;

(4)原式=a2-(2b-c)2=a2-4b2+4bc-c2.

【解析】

(1)原式利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变形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3)原式利用为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4)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公式及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8.【答案】解:原式=(3a2-7ab+2b2-ab-2b2-a)÷2a

=(3a2-8ab-a)÷2a

=a-4b-,

当a=,b=-1时,原式=×+4-=.

【解析】

原式中括号中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后利用多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最简结果,把a与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9.【答案】解:(1)看图可知y值:4km,9km,15km;

(2)根据图象可得,路程没有变化,但时间在增长,故表示该旅行者在休息:10.5-10=0.5小时=30分钟;

(3)根据求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求得( 15-9)÷(12-10.5)=4km/时.

【解析】

(1)看相对应的y的值即可. 

(2)休息时,时间在增多,路程没有变化,表现在函数图象上是与x轴平行. 

(3)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的总路程÷这段时间.

本题考查了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本题需注意休息时表现在函数图象上是与x轴平行.求平均速度应找到相应的时间和路程.

20.【答案】解:如图,连接MN与AB的解得为P,点P即为所求.

理由:易证△EMN≌△FAB,

∴∠AMN=∠BAF,

∵∠EMN+∠ENM=90°,

∴∠BAF+∠ANM=90°,

∴∠APN=90°,即MP⊥AB.

【解析】

如图,连接MN与AB的解得为P,点P即为所求.

本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1.【答案】解:如图,DE即为所求.

【解析】

根据DE∥BC可作∠ADE=∠B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复杂作图,熟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答案】AM;C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N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MG;DE;CNG

【解析】

解:∠AMG=∠3.

理由:延长CD,与MG相交于点N.

∵∠1=∠2(已知),

∴AM∥C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MG=∠CN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5(已知)

∴MG∥DE.,

∴∠CNG=∠3,

∴∠AMG=∠3.

故答案为:AM,C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N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MG,DE;CNG.

延长CD,与MG相交于点N,由∠1=∠2可得出AM∥CN,故可得出∠AMG=∠CNG,再由∠4=∠5得出MG∥DE,据此得出∠CNG=∠3,进而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答案】解:∵EF∥AB,∠EFB=120°,

∴∠ABF=180°-120°=60°.

∵∠CBF=20°,

∴∠ABC=60°+20°=80°.

∵∠DCB=80°,

∴∠DCB=∠ABC,

∴CD∥AB.

【解析】

先根据EF∥AB求出∠ABF的度数,故可得出∠ABC的度数,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4.【答案】4.2;5.9;7.6

【解析】

解:(1)根据图形可得出: 

2节链条的长度为:2.5×2-0.8=4.2, 

3节链条的长度为:2.5×3-0.8×2=5.9, 

4节链条的长度为:2.5×4-0.8×3=7.6. 

故答案为:4.2,5.9,7.6; 

(2)由(1)可得x节链条长为:y=2.5x-0.8(x-1)=1.7x+0.8; 

∴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1.7x+0.8; 

(3)因为自行车上的链条为环形,在展直的基础上还要缩短0.8,故这辆自行车链条的总长为1.7×80=136厘米, 

所以50节这样的链条总长度是136厘米.

(1)根据图形找出规律计算4节链条的长度即可; 

(2)由(1)写出表示链条节数的一般式; 

(3)根据(2)计算时,特别注意自行车上的链条为环形,在展直的基础上还要缩短0.8.

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式,根据题意得出n节链条的长度与每节长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5.【答案】解:(1)S1=(a+b)2-a2-b2=2ab.

(2)S2=(a+b)2,

(3)S2-S1=(a+b)2-2ab=(a-b)2,

∵a>b,

∴S2-S1>0,

∴S2>S1.

【解析】

(1)利用分割法求面积即可;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3)利用求差法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文档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2.在用电水壶加热水的过程中,电水壶里的水温随通电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A.通电的强弱B.通电的时间C.水的温度D.电水壶3.如图,利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种画法依据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