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之简答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47:44
文档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之简答题

一、简答题教育学部分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真题解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题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3.加强自身修养。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3.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解析:一、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1.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菲斯泰洛齐。主要观点: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
推荐度:
导读一、简答题教育学部分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真题解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题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3.加强自身修养。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3.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解析:一、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1.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菲斯泰洛齐。主要观点: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
一、简答题

教育学部分

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真题

解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题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3.加强自身修养。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3. 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解析:一、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1.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菲斯泰洛齐。主要观点: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强调心智的练习及其迁移是发展官能的唯一途径。

2.实质教育论: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主要观点:认为只有经验感觉才是实在的东西,强调经验的积累和练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非能力。

二、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1.  学科中心论:代表人物:斯宾塞、赫尔巴特。主要观点:主张学校课程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为目标。

2. 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主要观点:儿童中心论提倡活动课程和经验课程,主张按照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以及经验来设计课程,按儿童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顺应和满足儿童自然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中心论

代表人物:美国布拉梅尔德。主要观点:主张应该围绕社会改造的中心问题来组织学校课程。

4.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根据德育的基本原则来分析应该如何进行德育。(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为导向,指导学生形成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

(2)正面教育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教育者以说理疏导的方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培养道德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和谐发展的德育原则。

(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把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与合理、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实际出发,根据其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确定德育内容,选用德育方法和形式来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德育原则。 

(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 

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7.简述现代教学观的变革趋势。真题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8.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真题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9.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教师经过专门的训练,教育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控制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10.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示范性

2.独特的再创造性

3.劳动的复杂性

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5.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教育心理学部分

1.简述桑代克提出的三条主要学习律。真题

(1)准备律

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就会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2)练习律

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反应受到的练习和使用得越多,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则越来越弱。

(3)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景中的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 发现学习有哪些优点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智慧潜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3)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方法

(4)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保持和检索

3.什么是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将学习迁移分为哪几种?

在心理学上,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景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景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迁移的的性质,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所谓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在教育工作中要避免和消除负迁移的影响。

4.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真题

(1)从教材入手,注重从旧知识中引出新概念。

(2)从内容入手,突出基本概念教学,为知识的迁移打好基础。

(3)从知识体系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4)建立有利于迁移的教材结构。

(5)教授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5.  简述内部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1)内部学习动机培养。

第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相互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第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一是间接转化途径。

(2)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第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第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真题

1.问题情景;2. 问题表征;3.知识经验;4.认知策略;5.心理定势;6.功能固着;7.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9.情绪和动机状态。 

7.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题

1.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掌握问题解决的规律。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题

1.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

2.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

3.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9.怎样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0.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

1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真题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12.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的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因素。 

教师职业规范部分

1.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

2.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教师的职业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

2.政治素养:

3.职业道德素养: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

三、职业能力素养

1.教学能力素养

2.育人能力素养

3.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四、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五、身体素养。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4.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费朗斯.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1.教学前关注

2.早期生存关注

3.教学情景关注

4.关注学生

教育法规部分

1. 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真题

 (1)有损害事实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

(3)行为人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 简述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真题

  (1)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且损害必须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

  (2)学校的违法行为

  (3)学校主观上有过错

  (4)学校行为须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权利是如何保护的?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学生的人身权和人格权是如何保护的?

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 

文档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之简答题

一、简答题教育学部分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真题解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题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3.加强自身修养。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3.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解析:一、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1.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菲斯泰洛齐。主要观点:主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