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产玉米配套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50:41
文档

高产玉米配套方案

第二节玉米品质及良种的作用一、玉米品质的概念及国家质量标准(一)玉米品质的概念完整的玉米品质概念,应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营养品质。是指玉米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各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微量元素等。加工品质。是指适合加工的程度和通过加工后所表现出的品质。商业品质。主要是玉米籽粒的形态、色泽、整齐度、容重以及表现或视觉性状,也包括纯度、净度、化学污染等情况。据科研单位对全国227个玉米品种测定,蛋白质含量为9.69%,淀粉含量为74.59%,脂肪含量为5.55%,粗纤
推荐度:
导读第二节玉米品质及良种的作用一、玉米品质的概念及国家质量标准(一)玉米品质的概念完整的玉米品质概念,应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营养品质。是指玉米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各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微量元素等。加工品质。是指适合加工的程度和通过加工后所表现出的品质。商业品质。主要是玉米籽粒的形态、色泽、整齐度、容重以及表现或视觉性状,也包括纯度、净度、化学污染等情况。据科研单位对全国227个玉米品种测定,蛋白质含量为9.69%,淀粉含量为74.59%,脂肪含量为5.55%,粗纤
第二节   玉米品质及良种的作用

一、玉米品质的概念及国家质量标准

(一)玉米品质的概念  完整的玉米品质概念,应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

营养品质。是指玉米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各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微量元素等。

加工品质。是指适合加工的程度和通过加工后所表现出的品质。

商业品质。主要是玉米籽粒的形态、色泽、整齐度、容重以及表现或视觉性状,也包括纯度、净度、化学污染等情况。

据科研单位对全国227个玉米品种测定,蛋白质含量为9.69%,淀粉含量为74.59%,脂肪含量为5.55%,粗纤维含量为2.39%,其中还有不少淀粉、蛋白、脂肪含量更高的品种。分析表明,我国玉米资源丰富,种质多种,养分齐全,特别是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满足玉米工业及饲料加工需要,但加工品质跟不上,特别是商业品质差距较大。我市商品玉米往往是黄白粒相间,机械混杂,大小粒不分,容重偏低,并经常含有多种杂物,严重降低了商业品质,影响了市场竞争力。这是当前农业部门和商业部门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市玉米加工主要是单独生产玉米某一加工产品,不但在经济上不合算,在深加工、精加工技术上也有很大难度。因此提高商业品质则更为现实一些,不仅容易做到,而且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也更直接一些。

(二)玉米国家质量标准  我国玉米质量从7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高油玉米品种的育种。国家为了保证玉米质量,特制定了玉米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玉米质量指标(GB1353—1999)

等级容重

克/升

杂质%

水分%

不完善粒%

色泽

气味

总量其中:

生霉粒

1≥710

≤1.0

≤14.0

≤5.0

≤2.0

正常
2≥685

≤1.0

≤14.0

≤5.0

≤2.0

正常
3≥660

≤1.0

≤14.0

≤5.0

≤2.0

正常
二、良种的作用及种子质量

(一)良种的作用  品种是玉米增产的内因,也是决定群体光合作用性能的关键因素。良种在玉米总增产量中起30%以上作用,它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手段,只要品种选择正确,无需任何额外的投资,即可收到理想的增产效果。因此,玉米品种要选用适宜当地环境条件一年两熟的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好、抗病能力强,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或认定的一代杂交种。

(二)种子质量  生产中利用的良种要实行精选、加工、包装,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一级种子质量标准。具体参照表2。

表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玉米种子质量指标(GB4404·1—1996) 单位:%

项目

名称级别纯度

不低于

净度

不低于

发芽率

不低于

水分

不高于

常规种原种大田用种99.9

97.0

98.08513.0
自交系原种大田用种99.9

99.0

98.08513.0
单交种一级

二级

98.0

96.0

98.08513.0
双  交

三交种

一级

二级

97.0

95.0

98.08513.0
三、种子播前处理

1.选种。播种前采用筛选分级的方法,除去霉变、破碎和遭病虫害危害的籽粒,并进行发芽试验,以便确定播种量。

2.晒种。选择晴朗天气将选好的种子在干燥的地上(不能在水泥地上)摊一薄层,连续翻晒2~3天。

3.浸种。一般采取冷浸或温汤方法。冷水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温汤(水温55~58℃)一般浸种时间为6~12小时;也可用0.05%左右硼酸、0.1%硫酸锰、0.01~0.05%硫酸铜、0.1%~0.2%硫酸锌、0.1%钼酸铵,浸种12~24小时,以解决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

4.拌种。主要是农药拌种,以减轻苗期病虫害,也可加微量元素如硫酸锌拌种。使用时要按照产品要求严格控制剂量,不可超量,以免造成药害。

第三节   玉米主推品种

一、普通玉米品种

1.郑单95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选育而成。审定编号:国审玉[2000]009。

(1)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淡绿,叶片上冲,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夏播生育期103天左右,株高250厘米,穗位110厘米左右,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565.8粒,千粒重329.1克,出籽率88~90%。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抗大、小斑病和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感茎腐病,抗倒伏,较耐旱。籽粒粗蛋白质含量9.33%,粗脂肪3.98%,粗淀粉73.02%,赖氨酸0.25%。

(2)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片区域试验,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其中,山东省四处试点两年平均亩产681.0公斤,比对照鲁玉16号增产11.57%;1999年参加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生产试验,七处试验点平均亩产691.2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4.8%。

(3)栽培要点:5月下旬麦垄点种或6月上旬麦收后足墒直播;密度4500株/亩,高水肥地4500~5000株/亩为宜;苗期发育较慢,注意增施钾肥提苗,重施拔节肥;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

(4)适种地区:山东省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2.金海5号  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05号。

(1)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苗期叶鞘紫色,生育期105天,株高245厘米,穗位92厘米,较抗倒伏,全株叶片19~20片,叶色深绿,花丝红色,果穗长筒型,穗行数14~16行,果穗长20.7厘米,穗粗4.9厘米,穗粒数581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27克。2002年抗病性鉴定,中抗大、小叶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矮花叶病。籽粒粗蛋白含量10.0%,粗脂肪含量4.31%,粗淀粉含量70.36%,赖氨酸含量0.32%。

(2)产量表现:2000~2001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中,两年26处试验点中23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618.3公斤,比对照鲁单50增产7.8%;2002年参加生产试验,8处试点平均亩产611.2公斤,比对照鲁单50增产8.4%。

(3)栽培要点:适宜密度3000~3500株/亩,高肥水地块可增至4000株/亩。足墒播种,一播全苗,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浇好大喇叭口至灌浆期丰产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4)适种地区:适宜在全省玉米种植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种植。

3.登海6213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2]003号。

(1)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活秆成熟,结实性好,增产潜力大。株高平均230厘米,穗位90厘米,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520粒左右,千粒重330克左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不秃顶,生育期100天左右,抗倒、抗病性好,高抗大小叶斑病、青枯病、黑粉病和矮花叶病,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籽粒粗蛋白含量10.24%,粗脂肪含量4.7%,粗淀粉含量71.74%,赖氨酸含量0.27%。

(2)产量表现:1999~2000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9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8.1%;2001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4公斤,比对照鲁单50增产16.8%。

(3)栽培要点:适宜密度3500~4000株/亩,高产田可达4500株/亩。足墒播种,一播全苗,注意增施肥,氮、磷、钾配合使用。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浇好大喇叭口至灌浆期的丰产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4)适种地区:适宜在全省玉米种植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种植。

4.登海3688  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10号。

(1)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浅紫色,花丝浅粉色,花药黄色。试点调查:生育期102天,株高248厘米,穗位107厘米,倒伏率6.0%,倒折率0.5%。果穗筒型,穗长18.1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平均14.4行,穗粒数482粒,红轴,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出籽率87.3%,千粒重328.6克,容重770.2克/升。2004年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感小斑病,高抗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中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籽粒品质分析结果为:粗蛋白含量10.20%,粗脂肪含量5.50%,赖氨酸含量0.22%,粗淀粉含量73.50%。

(2)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615.2 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4.4%;2005年亩产529.3 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减产3.1%,两年19处试点,16点增产,3点减产;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是577.5 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3%。

(3)栽培要点: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适宜夏直播,足墒播种,一播全苗。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浇好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丰产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4)适种地区:适宜在全省中上肥水地块上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5.LN3  莱阳农学院、莱阳市种子公司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04号。

(1)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苗期叶鞘紫色,生育期夏播96天左右,株高274厘米,穗位110厘米,果穗圆柱型,果穗长19.5厘米,穗粗4.3厘米,穗行数14行,穗粒数527粒,穗轴白色,黄粒,硬粒型,出籽率84.7%,千粒重352.3克,抗大斑病,感小斑病,中抗玉米黑粉病和青枯病。籽粒粗蛋白含量11.57%,粗脂肪含量3.92%,粗淀粉含量70.61%,赖氨酸含量0.31%。

(2)产量表现:2002~2003年全省杂交种玉米区域试验中,两年23处试验点中21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5.0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1.1%;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二组),平均亩产594.9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3%。

(3)栽培要点:适宜密度4000株/亩,高产田可4500株/亩。要施足基肥,重施大喇叭口肥。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4)适种地区:适宜在全省玉米种植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种植。

6.登海11号(DH9313)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审定编号:国审玉[2001]005。

(1)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12天左右,株高290厘米左右,穗位115厘米左右,果穗筒型,穗长18~22厘米,穗行数16行,千粒重320~360克,出籽率85%,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雄穗分枝较多,茎杆粗壮,抗旱抗倒。抗大小叶斑病、青枯病,活杆成熟。籽粒含蛋白质9.65~9.68%,粗脂肪4.49~5.09%,粗淀粉含量72~73.2%。赖氨酸0.32%。

(2)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31公斤,比对照掖单19号增产12.91%。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公斤,比当地对照平均增产12.47%。

(3)栽培要点:足墒播种,适宜种植密度2800~3000株/亩,前期适当蹲苗,在肥水管理上应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施好基肥、种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浇好大喇叭口至灌浆期的丰产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4)适种地区:适宜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种植。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流行区慎用。

7.农大108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选育而成。审定编号:国审玉[2001]002号。

(1)特征特性:株高250~280 厘米,穗 位高80~120 厘米,叶片数22~23片,果穗长筒形,穗长16~18 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 300~350 克,出籽率85%,春播生育期125~130天,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抗大斑病,粗缩病和黑粉病,中抗大斑病,较抗青枯病和纹枯病。籽粒含粗蛋白9.43%,粗脂肪4.21%,粗淀粉72.24%,赖氨酸0.36%,是粮饲兼用的理想品种。

(2)产量表现:1997~1998年参加国家西南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1.6 公斤,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6.45%;2000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3 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8.58%。

(3)栽培要点:一般水肥条件下,春播密度3000~3500株/亩,夏播密度4000~4500株/亩。前期应适当控制肥水,大喇叭口期及时追肥灌水,后期应注意田间排水,以减轻青枯病和纹枯病危害。

(4)适种地区:适宜黄淮海地区及我省作春播或套种玉米种植。

8.金海702  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08号。

(1)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苗期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8天,株高平均253厘米,穗位平均98厘米,试全株叶片数20~21片,叶色深绿,花丝红色,花药黄色。果穗圆柱形,果穗穗长19.4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0.9厘米,穗行数平均15.0行,穗粒数572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3.8%,千粒重328.6克。中抗大、小叶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黑粉病,高感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56%,粗脂肪含量3.72%,赖氨酸含量0.33%,粗淀粉含量70.52%,容重750克/升。

(2)产量表现: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中,两年26处试点中21点增产5点减产,2002年平均亩产602.1公斤,比对照鲁单50增产11.7%;2003年平均亩产572.1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6.3%。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一组),平均亩产601.3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7%。

(3)栽培要点:一般大田种植3000~3500株/亩,足墒播种,一播全苗,施好基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浇好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丰产水,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

(4)适种地区:适宜黄淮海地区及我省作春播或套种玉米种植。

9.招玉6号  招远市种苗研究所、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选育。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10号。

(1)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苗期叶鞘绿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75厘米,穗位平均118厘米,全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绿略带粉色,花药紫色。果穗圆柱形,果穗穗长18.3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平均16.6行,穗粒数559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6.3%,千粒重325.7克。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高感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1.11%,粗脂肪含量5.10%,赖氨酸含量0.33%,粗淀粉含量71.80%,容重718克/升。

(2)产量表现:2001~2002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中,两年25处试点中21点增产4点减产,2001年平均亩产600.7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4.6%;2002年平均亩产595.3公斤,比对照鲁单50增产11.0%。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二组),平均亩产606.4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4%。

(3)栽培要点:种植密度以3300~3500株为宜,高产栽培可增加为4000株。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重施底肥,苗肥,促早发,在大喇叭口期攻穗为重点,灌浆后期注意浇水,在不耽误适期播种小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生育期天数,以达到充分成熟提高粒重。在苗期(刚出土)、大喇叭口期及吐丝授粉期应特别注意及时地防治病虫害。

(4)适种地区:适宜在全省玉米种植区中上肥水地块推广种植。

二、鲜食玉米品种

1.西星糯玉1号  莱州农业科学院西由种苗研究所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09号。

(1)特征特性:株高265厘米,穗位124.1厘米,果穗筒型。鲜食果穗长19.8厘米,粗4.8厘米,穗粒数523.1粒,秃顶1.2厘米,籽粒白色,硬粒型,抗倒性差,双穗率13.9%;田间表现,较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病株率0.4%,粗缩病病株率1.7%,黑粉病病株率1.6%。

(2)产量表现:1999~2000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干籽率平均亩产509.2公斤,比烟单5号增产50~60%。

(3)栽培要点:与普通玉米采取时间或空间隔离种植。夏播密度3500~4000株/亩,注意前期蹲苗。抽雄与授粉后,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授粉后25~30天采收鲜穗。

(4)适种地区:适宜全省作白糯玉米品种种植。

2.烟糯6号(烟糯95—1)  烟台市农科院玉米油料研究所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07号。

(1)特征特性:属中熟糯质玉米杂交种,夏播全生育期95天左右,全株叶片数19~20片,株高250厘米,穗位100厘米,鲜果穗长20.3厘米,粗4.6厘米,穗行数12.5行,出籽率81.3%,籽粒白色,品质好,千粒重260克左右。抗大小叶斑病,耐青枯病,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稀植双穗率40~50%。

(2)产量表现:1998年烟台市农作物新品种研究开发专家组验收,亩产鲜果穗987.5公斤,较对照烟单5号,增产25.4%。1999~2000年山东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干籽粒平均亩产392.4公斤。

(3)栽培要点:与普通玉米采取时间或空间隔离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授粉后23~25天采收鲜穗。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配合使用。

(4)适种地区:适宜全省作白糯玉米品种种植。

3.烟糯7号  烟台市农科院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10号。

(1)特征特性:株型平展,苗期叶鞘绿色,全株叶片数18~19片,叶色绿,花丝粉红色,花药黄色。果穗筒型,鲜穗采收期平均77天,株高223厘米,穗位95厘米,鲜穗长19.2厘米,穗粗4.5厘米,穗粒数450粒。穗轴白色,籽粒白色,商品穗率86.7%。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比莱农糯6号高7.1%;比威糯玉1号高2.82%,并且品质风味都好。

(2)产量表现:1997年品种比较试验较对照烟单5号增产19.8%;1999年生产示范平均亩产干籽粒498.5公斤。

(3)栽培要点:为保证糯性商品性应与其他玉米品种隔离种植。适宜密度4000株/亩。可早春覆膜及晚夏播连作两茬,授粉后25~30天采收鲜穗。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4)适种地区:适宜黄淮海地区玉米区域种植。

4.西星黑糯1号  莱州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11号。

(1)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苗期叶鞘绿色,全株叶片数20片左右,叶色深绿,花丝白色,花药黄色。果穗筒型,鲜穗采收期平均78天,株高242厘米,穗位121厘米,鲜穗穗长18.5厘米,穗粗4.5厘米,穗行数12行,穗粒数501粒,穗轴白色,籽粒紫色,千粒重270~280克。抗病性中抗大、小叶斑病,高抗玉米黑粉病、矮花叶病,高感青枯病,感弯孢菌叶斑病。2002年山东农业大学进行鲜穗籽粒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为11.53%,赖氨酸含量0.71%,可溶性糖含量11.46%,赖氨酸、含糖量都较一般同类品种高。

(2)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果穗719.7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8.9%。

(3)栽培要点:与其他玉米品种隔离种植。适宜密度4000株/亩,可在早春覆膜早播及晚夏播连作两茬,授粉后25~30天采收鲜穗。栽培上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倒伏,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4)适种地区:适宜全省作为鲜食型紫糯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5.烟鲜玉1号  烟台市农科院育成的极早熟鲜食专用型玉米杂交种。审定编号:鲁农审[2002]005号。 

(1)特征特性:株高平均204 厘米,穗位高67厘米,叶片数14~16片,植株生长势强,苗期无分孽,叶片浓绿,极早熟。夏播全生育期75天左右。该品种丰产、抗倒、抗大小斑病和黑粉病,果穗商品性状优良,鲜果穗长筒形,穗长15.6~18 厘米,每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369粒,穗轴白色;籽粒为硬粒型,金黄色,鲜食香甜可口;单鲜穗重0.3 公斤 ,无秃顶现象,植株整齐良好。

(2)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成熟籽粒平均亩产283.3公斤。

(3)栽培要点: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重施有机肥和速效氮肥;适期早播并采用起小畦双行栽培加盖小拱棚的种植方式,或者适期延迟种植,以利淡季上市;采收鲜穗一般在授粉后第19天左右进行;种植密度一般在4500株/亩。

(4)适种地区:适宜于所有玉米种植区,特别在城市郊区效益更佳。

6.烟早糯玉2号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27号。

(1)特征特性:株型平展,全株叶片数16片,幼苗叶鞘紫色,花浅绿色,花药黄色。鲜穗采收期68天,株高210 厘米,穗位79 厘米,倒伏率0.4%、倒折率1.5%,粗缩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7.9%,果穗长筒型,商品鲜穗穗长18.8 厘米,穗粗4.4 厘米,秃顶1.1 厘米,穗粒数411粒,商品果穗率87.2%,白轴,籽粒白色、糯质,果皮厚度中等,风味品质好于对照鲁糯6号。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感小斑病,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青枯病,高抗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鲜穗籽粒(授粉后25天取样)品质分析结果(干基)为:粗蛋白质含量5.65%,粗脂肪含量3.12%,赖氨酸含量3.12%,淀粉含量41.08%,可溶性固形物(湿基)含量21.00%。

(2)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鲜食玉米试验中,平均亩产鲜穗数3484个,比对照鲁糯6号减产0.3%,两年10处试点6点增产4点减产。

(3)栽培要点:适宜的密度4000—4500株/亩。适期早播,可在3月20日(春分)前后播种,早春播种,采用整畦双行栽培加盖薄膜小拱棚的方式。精整土地,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和速效氮肥,亩施有机肥1500—2000 公斤。做好穗期玉米螟、金龟子的防治工作,切忌施用剧毒农药。为保证品种的糯性和商品性,应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种植,适期采收,一般在授粉后的20天左右,即可采鲜穗上市。

(4)适种地区:适宜在全省作为鲜食专用白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注意在小斑病重发地块慎用。

三、糯质淀粉加工型品种

1.西星黄糯6号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选育。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5]020号。

(1)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幼叶鞘紫色,生育期99天,株高平均241厘米,穗位101厘米,全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花药淡绿色。果穗中间型,穗长17.4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粒数563粒,红轴、黄粒、硬粒型,出籽率83.5%,千粒重302.8克,粗蛋白含量10.9%,粗脂肪含量5.07%,粗淀粉含量70.62%。

(2)产量表现:2001~2002年全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籽粒平均亩产551.6公斤,比对照鲁糯6号增产1.1%。

(3)栽培要点:为保证产品的糯性和商品性,应与其他类型玉米品种隔离种植;适宜密度3500~4000株/亩,生产力水平越高,种植密度相应增大。

(4)适种地区:适宜全省作为支链淀粉专用黄糯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2.西星白糯2号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选育。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7]011号。

(1)特征特性:中熟,春播全生育期110天,鲜棒采收85-90天左右,吐丝后25天左右为采收适期。夏播生育期95~100天,鲜棒采收75~80天,吐丝后23天左右为采收适期。高产、抗倒、耐涝,高抗大小叶斑病、青枯病、病毒病,活杆成熟。鲜穗食用鲜嫩脆甜、软粘细腻;干籽粒加工食用香甜糯软,品质极佳。出土力好,苗期叶窄长,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拔节后发育迅速加快,全株叶片数19片左右,株高260厘米,穗位100厘米,穗下叶平展,穗上叶紧凑稀疏。雄花较小,分枝披散。雌穗花丝浅红色,雌雄协调,吐丝集中,果穗长筒型,穗长22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6行,子粒排列整齐,双穗率15%左右,半硬粒,结实性好,千粒重380克左右。

(2)产量表现:一般鲜嫩玉米棒亩产1000~1500公斤,干籽粒亩产量一般在600公斤以上。2006年在高产开发中,亩产达到1002.7公斤,创出全国夏播糯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3)栽培要点:为保证产品的糯性和商品性,应与其他类型玉米品种隔离种植;适宜密度3500~4000株/亩,生产力水平越高,种植密度相应增大。

(4)适种地区: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安徽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和优质糯玉米种植。

四、青贮饲料玉米品种

山农饲玉7号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而成。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30号。

(1)特征特性:株型平展,全株叶片数21~23片,青贮时全株绿叶数13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绿色,花药黄色。试点调查:青贮87天,株高333 厘米,穗位97 厘米,单株分蘖数2.17个,倒伏率1.83%、倒折率0.33%。2004年试点田间试验发病调查结果最大值为:大斑病1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青枯病、粗缩病、黑粉病发病率均为0。全株粗蛋白含量6.4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2.3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96%,粗脂肪含量2.12%,淀粉含量32.71%。

(2)产量表现:2004年山东省青饲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鲜物质5042.7公斤,亩产干物质1266.2公斤,分别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0.%、21.54%;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物质5685.9公斤,亩产干物质1847.6公斤,分别比对照农大108增产33.6%、35.9%。

(3)栽培要点:适宜密度3500~4000株/亩。可麦田套种夏直播。施足底肥,保证钾肥的施用,封垄前中耕培土,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20公斤,干旱时注意灌溉。在籽粒含水量在60~65%,乳线下降至籽粒1/4至1/2时收获青贮或直接青饲,其它管理同普通玉米。

(4)适种地区:适宜在山东全省作为青贮饲用玉米推广利用。

第四节   高产玉米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一、播种技术

(一)适期播种  光、热是玉米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只有满足玉米对光热指标的要求,才能使玉米进行正常生长发育,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一般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指标是积温2700℃±100℃(10℃以上有效积温1400℃~1600℃),光照900小时以上。同时,玉米苗期要防止芽涝,开花授粉期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5℃左右1℃,籽粒灌浆期24℃~20℃,使玉米最大需水期与汛期降雨相吻合,保证秋分前后成熟,及时腾茬种小麦。

根据以上指标和我市的自然条件,套种宜选用中晚熟种,玉米小麦共生期7~15天,套种玉米播期,以不影响下茬小麦的适时播种为准(一般6月上旬)做到玉米安全成熟。夏玉米生长期短,一般应选用早熟品种,播期越早越好,最迟不晚于6月中下旬。

(二)适墒播种  土壤墒情对玉米出苗影响很大。据试验,发芽率95%的种子,播在土壤相对持水量70%的土壤中,种子的出苗率可达90%以上;播在土壤相对持水量60%的土壤中,种子的出苗率为80%;播在土壤相对持水量50%的土壤中,种子的出苗率只有60%左右,有的只能发芽不能出土。因此,玉米播种墒情要保持土壤相对持水量在75%左右,墒情不足要播前造墒或播后浇蒙头水,人工造墒要做到均匀一致。

(三)播种方法  玉米播种一般采用条播。一般选用套种耧播种,以有利于做到深浅一致,播种均匀,提高工效,增加密度,但用种量较多。

播种时要注意施足种肥,一般每亩施标准氮肥4~5公斤。做到种肥隔离,以免烧种。 

二、麦田套种技术

俗语说:“夏播无早,越早越好”,而夏玉米早播最有效的途径是麦田套种。烟台市小麦、玉米一年一作积温有余,两作不足,夏直播只能选用早熟玉米品种,产量受到。而麦田套种玉米可增加积温300~400℃,又能使夏玉米躲过芽涝,一般比麦后直播亩增产60~80公斤,增产幅度16%~18%,高者可达20%以上,是一项基本不增加成本即可增产的低耗高效栽培措施。关键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用  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套种玉米要选用生育期较长杂交种,如登海11号、金海5号、农大108等中晚熟品种。

(二)适期套种  在确定套种适期时应该掌握以下原则:一是满足所用品种对全生育期总积温的要求;二是使玉米生长发育所需高温期与自然高温阶段相吻合,满足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日平均温度达到20℃~26℃的要求,后期避开低温。据此,我市套种玉米的适宜播期应是在麦收前7~15天,即6月上旬。

(三)提高玉米整齐度  套种玉米的播种和早期管理都不如麦后直播玉米方便,搞不好就会降低玉米生长的整齐度。而玉米整齐度又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群体整齐度高,光能利用率就高,产量也随之提高。根据烟台市玉米生产经验,要想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关键要抓好以下重要环节:一是在选用高纯度的杂交一代玉米良种的基础上,搞好种子筛选,分级晒后播种。二是足墒播种,播种时土壤田间持水量达到75%左右。三是播种深度3~5厘米,并均匀一致,覆土盖严。四是每亩施用4~5公斤标准氮肥作种肥,注意种、肥隔离。五是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害虫。六是及时清苗,严格去杂去弱,确保均匀留苗。七是运用农艺措施找平,对小苗采取偏心肥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均匀一致。

三、合理密植技术

玉米的种植密度受生产条件、品种、自然降雨等多种因素制约,并且随着产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合理密植还要与其它栽培措施相配套,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一)合理密植的基本原则 

1.紧凑型品种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植。紧凑型玉米叶夹角小,叶向值大,群体消光系数小,透光性好,群体内部光分布比较均匀,适宜密植。一般中产田紧凑型品种LN3、郑单958等适宜密度为4500株/亩左右;金海5号、农大108、登海11号等3200株/亩左右。

2.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所占空间小,需要的个体营养面积小,可适当密一些。晚熟品种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单株生产力强,需要较大的个体营养面积,每亩株数可适当少些。以登海11号、郑单958为例,2个品种生育期依次缩短,密度即可依次适当增加一些。

3.肥地宜密,瘦地宜稀。同一品种因地力水平不同,适宜的种植密度也有差异。肥地宜采用适宜密度范围的上限,瘦地宜采用下限,土壤肥沃,施肥量多的高产田比中产田每亩可增加500株,原因是高肥水条件下植株性状发生了有利密植的变化,密度增加后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的幅度变小。登海11号高产田密度可达到3500株/亩左右;郑单958、登海6213高产田密度可达到5000株/亩以上。

4.梯田宜密,洼地宜稀。丘陵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好,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玉米采用适宜密度的上限;低洼地通风透光条件差,宜采用适宜密度的下限。

5.砂壤土宜密,粘土宜稀。土壤通透性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较大,玉米根系干重在砂壤土上比在粘土上明显提高。种植在砂壤土上的玉米植株矮壮,穗位较低,抗倒性强,耐密性有所提高。因此,玉米种植密度是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粘土。

(二)增加密度的具体方法  利用紧凑型玉米创高产,必须走增加密度,依靠较大群体拿产量的路子。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就难以实现合理密植,而且单靠增加植株数也不一定能建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在确定出适宜的密度之后,要特别注意玉米行距的配置方式和相应栽培措施的配套。

1.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是适宜增加种植密度,建造合理群体结构取得玉米高产的关键。玉米套种方式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采用:一般套,双一畦,二尺大沟,二、二畦,四、二畦等;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逐年压缩大沟,四、二畦,二、二畦等;目前我市玉米套种方式主要采用等行距和大小行,行距50~75厘米,在高密度地块可以将行距缩小到50~55厘米,一般地块55~65厘米,高产高肥地块65~75厘米,一般大田以等行距种植。

2.实行条播,增加播量。在高密度情况下穴播难以达到苗足、苗匀、苗壮的目的,应采用耧播或开沟条播,按照计划密度的两倍左右下种,一般每亩下种量3~3.5公斤,确保清苗和定苗时有选择余地。

3.精选种子,一播全苗。由瘦小籽粒长出的植株在田间生长中处于劣势,高密度情况下易成空株,从而降低亩穗数。因此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去杂去劣。对精选后的种子实行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按种粒大小分级播种,以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此外,还要做到足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

4.留苗要足,确保密度。按照计划密度确定出玉米株距,三叶期清苗,五叶期定苗,留苗要均匀,在缺苗断垄处可双株留苗。定苗时要比计划多留出5%作为保证系数,以弥补虫害、机械损伤等造成的缺株,确保实收株数达到计划要求。

四、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苗期管理是根据苗生育要求,综合运用栽培技术手段,促进壮苗,进一步协调好个体与群体发育关系,充分发挥苗本身和自然资源的最大潜力,达到合理管理应重点抓好:

(一)及时清苗定苗  要做到三叶清苗五叶定苗。定苗时要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苗、去杂苗、去黄苗、去圆茎苗,留匀苗、留齐苗、留壮苗、留扁茎苗。对缺苗断垄地块要及时查苗补苗,缺三株以上者,在三叶前带土移栽,缺二株以下者,在两侧留双株。

(二)中耕灭茬  麦收后,要抓紧时间进行中耕灭茬,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培育壮苗。中耕时做到行间12厘米,株间6厘米。

(三)补足基肥,追喂提苗肥  没施足基肥的套种玉米,长势较弱,因此,麦收后要补足基肥施用量。并结合追喂提苗肥,一般掌握亩施标准氮肥20~25公斤,标准磷肥40~50公斤,标准钾肥30公斤,锌肥1公斤,硼肥0.5公斤,各种肥料混合拌匀,结合灭茬开沟深施土壤中,然后浇水。

(四)小麦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养分来源,而且还能减少雨水对土壤的拍击,增加土壤通气性能,促根健壮生长。同时,对旱地玉米或墒情不足的高产田还具有明显的保墒抗旱作用。秸秆还田,除小麦高留茬外,还可结合覆盖麦草,盖草时间应在玉米定苗后拔节前,盖草量以每亩200~300公斤为宜。

(五)防苗涝  玉米苗期耐旱怕涝,故应特别注意田间防涝排水,力争做到地上无明水地下无暗水。

(六)防治虫害  对未进行种衣剂拌种的玉米田,麦收后,必须立即喷药防治玉米蚜虫、蓟马、粘虫等;对已拌种的玉米田,应监测粘虫、蚜虫等虫害发生情况,达到防治指标及时进行防治。

五、测土平衡施肥技术

施肥是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实践证明,测土平衡施肥不仅能促进作物增产,而且能降低肥料投入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节本增效先进实用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一)施肥量的确定

1.目标产量。目标产量就是我们期望得到的产量,一般根据前三年产量的平均值再提高10%~20%,高产田取下限,中、低产田取上限。

2.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化验分析,明确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

3.单位产量吸收量。一般用每生产100公斤需吸收的养分数量来表示。根据研究,玉米亩产50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吸收纯氮2.54公斤,五氧化二磷1.14公斤,氧化钾1.98公斤。

4.土壤养分和肥料养分利用率。研究表明,玉米对土壤中养分利用率为:纯氮57%,五氧化二磷66%,氧化钾37%;对肥料养分的利用率为:纯氮25%,五氧化二磷20%,氧化钾32%。

5.计算施肥量。根据以上确定的参数,玉米不同目标产量的合理施肥量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肥料施用量(公斤/亩)=[目标产量×玉米每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土壤养分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二)玉米不同产量水平推荐施肥量  根据技术部门多年的田间试验、示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烟台市土肥站推荐玉米不同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的适宜用量(见表3),供参考。

表3    玉米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适宜用量   单位:公斤/亩

亩 产 量

施    肥   量(折  纯)

NP2O5

K2O

>300

5.01.74.3
300~400

5.0~6.7

2.34.3~5.7

400~500

6.7~12.5

4.35.7~10.7

500~600

12.5~15.0

5.210.7~12.8

600~700

15.0~17.5

6.012.8~15.0

六、施肥技术

玉米施肥的基本原则是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平衡施肥;氮肥深施,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提高肥效。

(一)基肥  每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900~1000公斤,配合一定数量的迟效性化肥混合施用。锌、钼、硼等微肥可以作基肥施用,用量为硫酸锌每亩1~2公斤,硫酸钼每亩1公斤,硼砂每亩1公斤,也可以作为拌种、浸种或叶面喷洒施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沼液,秸秆还田。

施肥方法:化肥以集中沟施为好。有机肥结合夏玉米灭茬耕地施用,麦田套种玉米可在小麦返青时破埂埋肥。秸秆还田:一是农作物做到高节位收获,多留秸秆于田间,及时翻耕。二是提倡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随收获玉米随粉碎玉米秸秆还田。据龙口市的经验,一台75马力的联合收割机一天可收获粉碎玉米秸还田20多亩,因此,应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机械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要结合每亩施10公斤尿素,以调整田间碳、氮比例,加速秸秆分解。

(二)种肥  种肥主要施在种子附近,要求严格,一是酸碱适中,对种子无烧伤、腐蚀作用,不影响种子出苗。二是肥效快,容易被幼苗吸收。硫酸铵、铵、氯化铵等都可作种肥,一般每亩5公斤左右为宜。尿素中的缩二脲容易烧伤种子使用时不要和种子直接接触,也不要施在种子正下方,以免伤害根系,用量一般每亩4~5公斤。磷、钾肥多数用作基肥,不做种肥使用,如果基肥用量不足或没有施用,可选择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重过磷酸钙等磷肥和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等钾肥作种肥。但氯化钾不能直接接触种子,因为其中的氯元素影响种子发芽。

(三)追肥  根据夏玉米生长期短,吸收养分速度快的特点,必须注意及时追肥。追肥的时期、次数和数量,要根据玉米需肥规律,产量指标、地力基础、施肥数量等情况综合考虑。

磷、钾肥前期吸收较多,肥效又长,可以作基肥或苗肥一次施入,也可以作追肥。磷、钾肥和微量元素做追肥时应早施,中后期可以叶面喷施,以抽雄吐丝期施用效果最好。磷肥可用0.4%~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用3%~4%的过磷酸钙澄清液,每亩用量60~70公斤,连喷2~3遍,每次间隔6~7天。

氮肥的追施分三种情况:

一是高产田,地力基础好,追肥数量多,最好采用轻追苗期、重追穗肥、补追粒肥的三攻追肥法。苗肥用量约占总追氮量的30%~40%,一般在定苗至拔节前追施,有促根、壮苗和促叶、壮秆的作用,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穗肥约占总追氮量的50%~60%,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60%左右)施用,此期玉米需肥需水最多,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粒肥约占总追氮量的10%,一般在抽雄至开花期追施,主要是保证玉米生长后期无机营养的充分供应,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粒多、粒重以获高产。

二是中产田,地力较好,追肥较多,宜采用施足苗肥、重追穗肥的二次追肥法。苗肥约占总追氮量的40%,穗肥约占总追氮量60%。

三是低产田,地力差,追肥少,宜采用重追苗肥、轻追穗肥的办法。苗肥约占总追氮量60%,穗肥约占总追氮量40%。

氮肥施用时要注意做到深施提高肥效,一般深度10厘米左右为宜,苗肥距植株10~12厘米,穗肥、粒肥距植株15~20厘米。

七、科学灌溉技术

玉米田灌溉,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品种需水特性、产量水平和土壤持水量等灵活掌握。我市玉米生长期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往往在需水期出现季节性干旱,必须进行灌溉以弥补水分的不足。

(一)播种时的灌水  沙土含水量低于12%,壤土含水量低于16%,粘土含水量低于20%,即需要浇水,以确保全苗,灌水量一般每亩50方左右。麦田套种玉米要浇好麦黄水,以利套种和抢茬早播,麦黄水灌水量为每亩50—60方。

(二)穗期灌水

1.拔节水。灌水量一般每亩45方,使0~80厘米土层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5%~75%。

2.大喇叭口水。该期进入需水临界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遇,即生产上所说的:“卡脖旱”。0~80厘米土层水分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此值应及时灌水,一般每亩灌水量为50方左右。

3.抽雄开花水。该期是玉米一生中需水的关键期和临界期,此时,100厘米土层的土壤水分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不得低于70%,此期灌水定额可适当增加,一般墒情下灌水量为每亩55~60方。

(三)粒期灌水,即灌浆水  此期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每亩灌水量为55方左右。

(四)灌水方法  目前多采用沟灌,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喷灌、滴灌和浸灌。低洼易涝区,一般可采用建立沟渠条田,沟渠台田或建堰下沟,高垄种植等方法。

(五)及时排涝  我市玉米生产过程正值汛期,若因降水造成田间渍涝,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产生涝害,影响产量。

八、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病虫草害的危害,造成减产或品质下降。为减少损失,确保玉米正常生长,病虫草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严格植物检疫制度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我市发生危害较重的主要有弯孢菌叶斑病、大小斑病、粗缩病、黑粉病、矮花叶病、青枯病、锈病等病害;玉米蓟马、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粘虫、玉米螟、玉米蚜等虫害;升马唐、牛筋草、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刺儿菜等杂草。在防治策略上,可从播期、苗期和穗期三个时期进行防治。

(一)播种期  播种期预防的病虫草害主要有粗缩病、黑穗病、苗枯病、地下害虫和杂草等。对玉米病虫草害的防治,一定要搞好预测预报,按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GB9321·1—4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严格掌握用药品种、浓度、剂量,规范用药方法。

1.选用抗耐病良种,加强健身栽培,发挥生态控制作用。要结合丰产性状,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如农大108、郑单958、金海5号等。增施钾肥和锌肥对玉米茎基病有显著作用;玉米播种前,及时销毁玉米秸秆和叶片可显著减少玉米螟、叶斑病等虫源基数。要发挥天敌的作用:早套玉米,有利于麦田天敌向玉米上转移;玉米生长后期插花种植适量秋菜,天敌可转到秋菜上,三者的合理运用,可构成天敌的良性循环。及时铲除杂草和自生麦苗能减轻玉米病毒病、粘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2.药剂拌种。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害,要抓好传毒昆虫的防治,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防治方法为:一是40%甲基异柳磷与20%病毒AII号均按种子量的0.2%混合拌种;二是在玉米2~3叶期,亩用10%蚜虱净10克加20%病毒AII号80~100克兑水混合喷雾;三是结合间定苗拔除病株,减少毒源。苗枯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毒,农大108等品种发病较重,黑穗病在玉米幼苗期侵染,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可采用2.5%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2%拌种,兼治茎基腐病。单发苗枯病的地块可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单发黑穗病的地块也可用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可兼治黑粉病。地下害虫,可用25%种衣剂1号或4号于播种前按种子量的2%拌种包衣,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分别按种子量的0.1%或0.2%拌种防治。还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1.5~2公斤,结合播种施入播种沟内,兼治灰飞虱和苗期蚜虫等。

3.防除杂草。杂草防除主要采用传统防除措施和化学除草。传统防除是清除田边杂草,防止杂草向田间扩散;有机肥堆积发酵,杀灭残活草根草种。化学除草是玉米播后芽前亩用50%乙草胺100~120毫升或40%乙莠水150~200毫升,兑水45公斤喷地面防治。

(二)苗期  苗期主要病虫草害有二代粘虫、蓟马、玉米螟、红蜘蛛、稀点雪灯蛾、玉米蚜等。其防治指标是:二代粘虫麦田为每平方米30头,玉米二叶期百株10头,玉米四叶期为百株40头;玉米螟为花叶株率10%;稀点雪灯蛾为每平方米5头。当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上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危害。当益害比失调,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或Bt乳剂100~150毫升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前者兼治玉米蓟马。二代粘虫和玉米蓟马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喷雾防治,兼治玉米蚜和稀点雪灯蛾。

玉米苗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常因阴雨造成草荒。麦收后杂草已出土的套种玉米田要合理耕作,利用机械深翻灭草,中耕灭草,也可用20%克无踪100毫升兑水45~50公斤,进行玉米间定向喷雾,千万不能将药洒到玉米心叶上。或用4%玉农乐胶悬剂每亩75毫升兑水45~50公斤喷雾防治。或每亩用2·4—D丁酯20~30毫升加乙莠水100毫升,兑细沙10~15公斤,顺垄撒施抑制杂草。

(三)穗期  穗期是多种病虫盛发期,主要有玉米蚜、三代粘虫等虫害,叶斑病、茎基腐病、锈病等病害,其防治指标为:玉米蚜百株1.5万头;三代粘虫直播玉米百株120头,套种玉米百株150头;玉米穗虫百株30头、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为抽穗前后病叶率10%~20%。

防治叶斑病可选择的药剂有:弯孢菌叶斑病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大斑病可用40%克瘟散、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此外,摘取下部老叶病叶等农艺措施,可降低田间湿度和减少菌源。玉米锈病初期,可用20%粉锈宁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玉米穗虫可用90%的敌百虫800倍液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可用40%氧化乐果100倍液在玉米雌穗上节涂茎,也可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雾防治;三代粘虫,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

穗期杂草可结合中耕除草和人工拔除,中耕灭草一般2~3遍。

九、适期收获技术

(一)适期收获的指标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据研究,玉米成熟时是否形成黑色层不同品种之间差别很大,有的品种成熟后再过一定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黑色层。研究表明,玉米授粉后50天左右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此时籽粒干重最大,有的品种出现明显黑色层,苞叶变白而松散。

也就是说玉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短期收获的主要标志。同时,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指标。

(二)适当晚收增产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论上懂得了适当晚收可增产的道理,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却没有做到,主要是担心延误小麦播种,造成小麦减产。应当说现在生产条件比以前改善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玉米腾茬到小麦播种的时间大大缩短,在正常年份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并不影响适时种麦。9月20日前收获玉米的地块向后推迟10天,改为9月30日前收获,在10月5日前后种小麦仍是播种适期,一般比10月1日前播种的小麦病虫害略轻,群体发育更容易协调,旺长和倒伏的危险降低,造成减产的可能性很小,多数是略有增产。播期略晚的小麦还可以通过加大播种量和增施肥料来补救,即便小麦略有减产但全年统算还是增产增收的。

玉米晚收必须以延长活杆绿叶时间为前提,青枝绿叶活棵成熟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玉米生长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防止早衰。要坚决杜绝削尖打叶现象。玉米植株在未干枯以前还有大量养料,还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未完全成熟的籽粒中去,这种情况下带秆收获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文档

高产玉米配套方案

第二节玉米品质及良种的作用一、玉米品质的概念及国家质量标准(一)玉米品质的概念完整的玉米品质概念,应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营养品质。是指玉米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各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微量元素等。加工品质。是指适合加工的程度和通过加工后所表现出的品质。商业品质。主要是玉米籽粒的形态、色泽、整齐度、容重以及表现或视觉性状,也包括纯度、净度、化学污染等情况。据科研单位对全国227个玉米品种测定,蛋白质含量为9.69%,淀粉含量为74.59%,脂肪含量为5.55%,粗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