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 (word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50:51
文档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 (word版...

2012学年(上)台州市八校联谊期中试题八年级语文温馨提醒: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卷面书分(3分)。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4分)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发射升空,开始了令人心chí神往的火星探测之旅。“好奇号”这个名字可谓别出xīn裁,它是由一名12岁的华裔小女生马天琪所起的。美国宇航局
推荐度:
导读2012学年(上)台州市八校联谊期中试题八年级语文温馨提醒: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卷面书分(3分)。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4分)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发射升空,开始了令人心chí神往的火星探测之旅。“好奇号”这个名字可谓别出xīn裁,它是由一名12岁的华裔小女生马天琪所起的。美国宇航局
2012学年(上)台州市八校联谊期中试题

八 年 级 语 文

温馨提醒:

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卷面书分(3分)。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4分)

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发射升空,开始了令人心chí    神往的火星探测之旅。“好奇号”这个名字可谓别出xīn    裁,它是由一名12岁的华裔小女生马天琪所起的。美国宇航局2008年向美国学生征集名字,“好奇号”这个名字从9千份参赛作品中脱yǐng    而出。“好奇”号的着陆点,经过科学家的反复zhuó    磨、研究,最终预定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一处山脚下。

2.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1)屏在许多餐厅、宾馆用得很        ,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

(2)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     热闹。

(3)因此,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4)赵州桥      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A.普遍    寻觅    欣赏    横跨

   B.普通    寻找    鉴赏   雄跨

   C.普遍    寻找    鉴赏   横跨

D.普通    寻觅    欣赏   雄跨

3.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各有一处错误,共3分)

①最新资料表明,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②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多万人由于饮用不洁净的水而死亡。③中国水利部门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

                                                                              

                                                                              

                                                                              

4.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①                     ,恨别鸟惊心。《春望》

②树树皆秋色,                    。《野望》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④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陋室铭》中表现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语句是:___          _,___          _。                

5.名著阅读(3分)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已有的是力气。”这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          ,他的工作是        _。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塑造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狡猾奸诈的孙侦探,                        ____              等。

6.综合性学习。(4分)

新华网北京2011年4月10日电(记者 余晓洁、左元峰)  中国新闻办公室10日发表的《2010年美国的纪录》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纪录》说,维基揭密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3月至2009年底,在伊拉克战争中,有28.5万人伤亡,至少10.9万人丧生,其中63%为平民。

《纪录》指出,2007年7月,在巴格达的一次袭击中,一架美军直升机射杀了12人,其中包括路透社的一名摄影记者及其司机。2011年2月20日,美军在阿富汗东北部地区采取军事行动,造成65名无辜平民死亡,其中包括22名妇女和30多名儿童,这是近几个月来最严重的平民死伤事件。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1分)

                                                                              

(2)请写出有关战争的一个成语、一句名言。(2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今天依然不时有战火在世界各地出现。请你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表达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1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陋室吟(13分)

①刘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而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

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园,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政擢贤良,学通经史”的地方长官。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名的《陋室铭》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下,这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二十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成梦。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 

⑤“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风云诡谲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写道:“当昔日靠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幸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禹锡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曾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激荡过“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

⑥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7.“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用上文中相关词句解说“德馨”的内涵。(2分)

                                                                                

8.第②段中,加点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什么内容?(2分)

                                                                                

9.体会第⑤段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10.“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3分)                                                                                                                                                  

                                                                                

11.面对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豪杰之士,请列举两个这样的人物,结合他们的有关事迹或名句作简要分析。(4分)

(1)                                                                           

(2)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9分)

①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弭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不能不让人叹服“柔”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③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栱对抗震的贡献。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12. 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在思路上有何不同?请阅读第①段,作出回答。(2分)

                                                                                

13.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__                                                                           

                                                                                                                                                                                                                                   

14. 阅读第③段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我国古建筑抗震的显著的手法,它们分别是指台基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                                、                     

           、                             。(3分)

15.阅读链接材料,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榫卯的使用是怎样体现“以柔克刚”这个思维的?(2分)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注释】榫卯[sǔn mǎo]:木结构营造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四、古诗文阅读(23分)

(一)春日即事(4分)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6.请你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诗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请你结合诗中景物的特点,探究诗人要表现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之”字用法及意义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相同的一项。(    )(2分)

A.花之隐逸者也    B.何陋之有   C.两狼之并驱如故     D.渔人甚异之

2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2分)

(二)郭伋夜宿野亭(9分)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③使君:汉代称刺吏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素结恩德                    ⑵后行部至西河           

⑶遂止野亭,候期乃入             ⑷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          

2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你试着读一读,看哪些字后面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相应的位置上用“/”线标示来。(2分)

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

2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并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

                                                                              

                                                                                        

五、作文(3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400
500
600
--------------最-----低-----控-----制-----线------------

700
800
900
2012学年(上)台州市八校联谊期中试题

八 年 级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驰 心 颖 琢    2。C

3。①“每天”移到“至少”前面,②删去“大约”或“多”,③在“枯竭”后加“的危机”

4.感时花溅泪 山山唯落晖 芳草萋萋鹦鹉洲 波撼岳阳城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祥子、拉洋车、大胆泼辣的虎妞(性格特点+人物名称)

6.(1)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造成大量平民伤亡。(2)成语:乌合之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四面楚歌  草木皆兵 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兵民是胜利之本  ()(3)示例:让和平鸽把橄榄枝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远离战火,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

7.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毅顽强,坚韧不拔的信念.

8.指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贬谪23年后,刘禹锡被朝廷起用,踌躇满志。

9.概括了刘禹锡历经坎坷,笑到最后的人生历程;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终能成功;深化了中心,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10.①二胡声是全文的一条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 ②渲染孤寂忧伤的气氛;③悠悠的二胡声是对刘禹锡精神品格的赞美; ④勾起对刘禹锡绵绵无尽的追思;⑤二胡声也是对如今陋室少有人来的叹息; ⑥二胡声是对"陋室吟"的阐释,演绎.(答了三点即可得满分)

11.示例:范仲淹:面对贬谪,他想的不是自己的利害得失,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他的忠君爱民的思想.  龚自珍:面对腐朽的清,他辞官离京,高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他甘愿奉献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  林则徐:在焚烧鸦片之后,遭到流放,他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信念,为伊犁人民修建水渠,在大地上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其他人亦可,只要分析正确,符合答题要点,即可得满分)

12.(2分)答案:西方采用砖石结构,“以刚克刚”;中国采用木结构,“以柔克刚”。

13.(2分)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1分),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结构体系。(1分)

14. (3分)①梁架采用抬梁式结构②大屋顶结构复杂、需要大量构件③斗栱群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钢盘”(每空1分,如仅答梁架、大屋顶、半拱则只得1分)

15. (2分)“以柔克刚”的思维,是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弭至最小程度。(1分)榫卯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不但可以使木结构建筑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榫卯允许木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形来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1分

16.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分) 

17. 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伤感、失落等愁绪。或: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能写出景物特点1分;写出诗人情感1分)

18.(1)多(2)生长枝蔓(3)少(4)应当  

19.(1)我唯独喜爱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0.(2分)C    21.(2分)世人盛爱牡丹      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22.⑴素来。向来,一向 ⑵来到⑶才⑷竟然    23.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

24.郭伋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住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

文档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 (word版...

2012学年(上)台州市八校联谊期中试题八年级语文温馨提醒: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请自信地握起你的笔,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卷面书分(3分)。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4分)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发射升空,开始了令人心chí神往的火星探测之旅。“好奇号”这个名字可谓别出xīn裁,它是由一名12岁的华裔小女生马天琪所起的。美国宇航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