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三数学向量专题复习(高考题型汇总及讲解)(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00:49:23
文档

高三数学向量专题复习(高考题型汇总及讲解)(1)

向量专题复习向量是高考的一个亮点,因为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所以高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平面向量加、减、实数与向量积(一)基本知识点提示1、重点要理解向量、零向量、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反向量、相等向量、两向量的夹角等概念。2、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共起点)和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
推荐度:
导读向量专题复习向量是高考的一个亮点,因为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所以高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平面向量加、减、实数与向量积(一)基本知识点提示1、重点要理解向量、零向量、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反向量、相等向量、两向量的夹角等概念。2、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共起点)和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
向量专题复习

向量是高考的一个亮点,因为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所以高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平面向量加、减、实数与向量积

(一)基本知识点提示

1、重点要理解向量、零向量、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反向量、相等向量、两向量的夹角等概念。

2、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共起点)和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

4、向量形式的三角形不等式:|||-|||≤|±|≤||+||(试问:取等号的条件是什么?);

向量形式的平行四边形定理:2(||+||)=|-|+|+|

5、实数与向量的乘法(即数乘的意义)

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λ,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1)|λ|=|λ|·||;

(2)当λ>0时,λ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方向是任意的.

6、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若≠,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使得=λxy-xy=0(其中=(x,y),=(x,y))

(二)典型例题

例1、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分析:是在∠BAC的平分线上,∴选B

例2、对于任意非零向量与,求证:|||-|||≤|±|≤||+||

证明:(1)两个非零向量与不共线时, +的方向与,的方向都不同,并且||-||<|±|<||+||

(3)两个非零向量与共线时,①与同向,则+的方向与、相同且|+|=||+||.②与异向时,则+的方向与模较大的向量方向相同,设||>||,则|+|=||-||.同理可证另一种情况也成立。

(三)巩固练习

1、已知A、B、C是不共线的三点,O是△ABC内的一点,若++=,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C)内心(D)外心

2、下列5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对于实数p,q和向量,若p=q则p=q②对于向量与,若||=||则=③对于两个单位向量与,若|+|=2则=④对于两个单位向量与,若k=,则=⑤在△ABC中,若点P满足; =则直线AP必经过△ABC的内心

3、已知与方向相同,且||=3,||=7,则|2-|=         

4、设非零向量与满足||=||=|+|,则与+的夹角是       

5、求函数f(x)=的最大值

答案:(1)A(2)②③⑤(3)1(4)(5)

二、向量的坐标运算及应用

(一)基本知识回顾

1、向量的坐标概念和坐标表示法

2、向量的坐标运算(加、减、实数和向量的乘法、数量积)

3、线段的定比分点概念及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4、图形的平移概念及平移变换公式

例3 已知点A(x,5),B(-2,y),直线AB上的点C(1,1),使|AC|=2|BC|, 求向量按向量=(1,1)平移的向量坐标.

解法1:(坐标运算法)∵|AC|=2|BC|,且A、B、C共线,∴=±2,(1,1)-(X,5)=±2[(1,1)-(-2,y)],  x=7, y=-1; x=-5,y=3;

解法2: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法,∵=2∴点C分所成的比为2;∵=-2∴点C分所成的比为-2;再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可求出点A、点B的坐标。

平移后向量的坐标为(-9,-6) ,  (3,-2)

例4 已知O为△ABC内部一点,∠AOB=150°,∠BOC=90°,设=, =, =,

且||=2,||=1,| |=3,用与表示     

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其中,是单位正交基底向量, 则B(0,1),C(-3,0),设A(x,y),则条件知x=2cos(150°-90°),y=-2sin(150°-90°),即A(1,-),也就是=  -, =, =-3所以-3=3+|即=3-3

巩固练习

1、已知函数f(x)的图象沿直线y=-x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函数y=lgx的图象,则f(x)=

          

2、(10)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其中,且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D )

(A)(B)(C)(D)

3、已知=(6,2)与=(-4,),直线l过点A(3,-1)且与向量+2垂直,则直线l的一般方程是          

4、已知=(5,4)与=(3,2),则与2-3平行的单位向量为                

5、已知=(-5,3)与=(-1,2),且λ+与2+互相垂直,则实数λ的值等于         

答案:1、f (x)=lg(x+2)+2; 2, D   3, 2x-3y-9=0  4,  ±(,)  5, -

例5、(03年全国高考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D、E分别是与的中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重心G

(I)求与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II)求点到平面AED的距离

(Ⅰ)解:连结BG,则BG是BE在ABD的射影,即∠EBG是A1B与平面ABD所成的角.

设F为AB中点,连结EF、FC,

(Ⅱ)解: 

巩固练习

1、=(1,1,0)与=(1,1,1),若= +且∥,⊥,求, ;

2、(新课程01年高考20)以正棱锥V-ABCD底面中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其中OX∥BC,OY∥AB,E为VC的中点,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高为(1)求;(2)记面BCV为,面DCV为,若∠BED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求∠BED的值。(理改为“求∠BED的值。”)

3、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BC中,AB=4,BB=3,D为AB的中点,F为AC的中点,E在BB上,且BE=BB   (1)求DF与CF所成角的大小;(2)若在BB上取一点P,问直线CP与平面ABC所成角为多少时,CP⊥DF

答案:1、 =(1,1,0),=(0,0,1)

2、结果 :(1)求=;(2)记面BCV为,面DCV为,若∠BED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求∠BED的值为。(理改为“求∠BED的值。”)

3、 arccos  , arctan

例6、(03年新课程高考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常数a>0,向量c=(0,a),i=(1,0),经过原点O以c+λi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A(0,a)以i-2λc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λ∈R.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F,使得|PE|+|PF|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求轨迹的方法,椭圆的方程和性质,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满分12分.

解: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点P到两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

∵i=(1,0),c=(0,a),  ∴c+λi=(λ,a),i-2λc=(1,-2λa).

因此,直线OP和AP的方程分别为  和.

消去参数λ,得点的坐标满足方程.

整理得  ……①       因为所以得:

(i)当时,方程①是圆方程,故不存在合乎题意的定点E和F;

(ii)当时,方程①表示椭圆,焦点和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iii)当时,方程①也表示椭圆,焦点和为合乎题意的两个定点.

巩固练习

1、椭圆的焦点为F,F,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PF为钝角时,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抛物线,上有两点A、B,且OA⊥OB,OM⊥AB,求M点的轨迹方程。

3、(02年新课程高考(21)(12分))已知两点M(-1,0),N(1,0),且点P使·,·,·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1)点P的轨迹是什么曲线?(2)若点P坐标为(),记为与的夹角,求;

4、已知△OFQ的面积为S,且·=1  ①若<S<,求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②设||=c,S=c ,若以O为中心,F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Q,当||取得最小值时,求此椭圆的方程。

答案:1、(-,),2、(x-p) +y=p (x≠0),   3、①点P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右半圆②tan=|y|  4; ①<<   5; 

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1、数量积(点乘或内积)的概念,·=||||cos=xx+yy注意区别“实数与向量的乘法;向量与向量的乘法”

2、数量积的主要应用:①求模长;②求夹角;③判垂直;

例7、下面5个命题:①|·|=||·||②(·)=·③⊥(-),则·=·  ④·=0,则|+|=|-|⑤·=0,则=或=,其中真命题是(  )

A①②⑤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

巩固练习

1、下面5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②·=·=③·(+)=·+·④·(·)=(·)·⑤

A①②⑤  B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

2、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若与是非零向量 ,且与共线时,则与必与或中之一方向相同;②若为单位向量,且∥则=||  ③··=||  ④若与共线,与共线,则与共线;⑤若平面内四点A、B、C、D,必有+=+

A    1  B   2    C   3    D   4 

答案:1、D   2、A   

例8、设=(1+cos, sin), =(1-cos, sin),=(1,0),∈(0,),∈(,2),与的夹角为,与的夹角为,且+ =,求sin的值。

解:Cos=

∈(0,),∴= ,  

   ∵ 

∴   ∴ 

∵+ = ,  ∴  ,   

∴sin=sin(-

巩固练习:

1、已知=(cos,sin)与=(cos, sin) ,且x∈[0,],求①·与|+|,②f(x)=·-4|+|的最小值

答案:①cosx; 2cos②当且仅当cosx=1;即x=0时,f(x)取最小值为-7

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

(I)证明:⊥BD;

    (II)当的值为多少时,能使平面?请给出证明。

(18乙)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关系,逻辑推理能力。满分

      12分。

      (I)证明:连结、AC,AC和BD交于O,连结。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AC⊥BD,BC=CD。

又∵  ,

∴,

∴,

∵ DO=OB,

∴ BD,                                      ——3分

但 AC⊥BD,AC∩=O,

∴ BD⊥平面。

又平面,

∴ BD。                                      ——6分

(II)当时,能使⊥平面。

证明一:

∵,

∴ BC=CD=,

又,

由此可推得BD=。

∴ 三棱锥C-是正三棱锥。                     ——9分

设与相交于G。

∵∥AC,且∶OC=2∶1,

∴∶GO=2∶1。

又是正三角形的BD边上的高和中线,

∴ 点G是正三角形的中心,

∴ CG⊥平面。

即⊥平面。                           ——12分

证明二:

由(I)知,BD⊥平面,

∵ 平面,∴ BD⊥。                ——9分

当时 ,平行六面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菱形,

同BD⊥的证法可得⊥。

又 BD∩=B,

∴⊥平面。                             ——12分  

巩固练习

1、用向量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2、已知,,·=|-|=2,当AOB面积最大时,求与的夹角

3、已知G是△ABC的重点,直线过点G分别交△ABC的边AC,BC于P、Q两点,且,,求的值

答案: 1、略;2、  3、3;

补充:设点A(1,1),B(3,y),且为直线2x-y+1=0的方向向量,则y=        

文档

高三数学向量专题复习(高考题型汇总及讲解)(1)

向量专题复习向量是高考的一个亮点,因为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所以高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平面向量加、减、实数与向量积(一)基本知识点提示1、重点要理解向量、零向量、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反向量、相等向量、两向量的夹角等概念。2、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共起点)和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