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夹弹簧夹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用来保护粮食,利用了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B. 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氦气可用于飞艇,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的性质
4、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拿出导管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③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
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薄层沙
A. ①②⑤ B. ②③ C. ②④⑤ D. ②⑤
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对所产生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浓烟直冒,放出热量,生成白色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量,并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同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7、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对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8、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有点联系和区别,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 ( )
A.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个数都保持不变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却不能。
9、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水⑥乙醇都是常见的物质。
(1)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冬天燃煤取暖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煤气”中毒。“煤气”是______(填序号)。
(3)固体二氧化碳叫_________(填名称),可用于人工降雨。
(4)乙醇属于可再生燃料,国家正在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10、将无色液体A和黑色粉末B混合,能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C,若将淡黄色粉末D放入C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推断并写出上述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1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 ②在空气中__________(填“易”或“不易 ”)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
12、现有①蜡烛、②红磷、③硫、④木炭、⑤铁丝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请用序号填空: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___
(2)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
(3)产生大量白烟的__________ (4)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 的__________
(5)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__________ (6)火星四射的是__________
1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拉子 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⑤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4、一种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B、它们的质量相同
C、它们同属于一种元素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15、下列符号中可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可表示这种元素的单质的是( )
A.O B.H C.Fe D.N
16、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
17、有一种氮的氧化物,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2 C.N2O3 D.N2O5
18、按氯元素化合价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在HCl、X、HClO、KClO3
中,X代表的是
A.NaCl B. KClO C. Cl2 D. ClO2
19、地壳中氧、硅、铝、铁的质重分数。这里的氧、硅、铝、铁是指( )
A.分子 C.元素 B.原子 D.单质
20、下列符号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 )
A、2O2 B、O C、3O D、nO2
21、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如果两种粒子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D.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2、 对于Fe、Fe2+、Fe3+三种微粒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⑥三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3、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等于1 g B.小于1 g C.大于1 g D.无法确定
24、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2.7 g 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 ②一定不含O元素 ③可能含O元素 ④一定含O元素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2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26、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 A跟4.9g B完全反应,生成6g的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9 B. 40 C. 58 D. 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