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开发背景 4
2、系统描述 4
3、数据分析 4
3.1、数据流图 4
3.2、数据字典 5
4、概念模型设计 7
5. 逻辑模型设计及优化 7
6. 物理设计和实施 8
7、应用程序设计(前台) 10
8、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1
参考文献 12
1、开发背景
90年代中期,由于Internet 的迅速普及,使Intranet成为Internet技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延伸,形成了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综合体,它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使信息交流变得快捷、准确,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展,使之上下、内外全面贯通。引入Internet后,形成了新型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而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在这方面就远不及B/S结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客观前提下,为了满足中小型公司或事业单位管理自己的公共图书馆而开发的。该系统的是终目的是要将自己的图书馆放到网络上,以方便员工查阅。
2、需求分析
§2-1系统目标设计
通过一个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使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目的。
§2-2本系统的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应符合图书馆信息管理的规定,满足图书馆日常管理的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各种数据的查询,又便于系统功能的修改,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
3、数据分析
3.1、数据流图
通过需求分析,得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通过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简捷、方便的对图录查阅、增加、删除等功能,而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进行图书查询、借阅、归还等功能。
该数据库应用程序按照用户权限和实现功能的不同分为两部分:外部学生对数据库的查询访问和内部管理人员对数据记录的管理维护。每一部分中包含各自实现的各项功能,对每一项功能的实现,将按照窗体设计以及运行情况的顺序逐一进行设计。
3.2、数据字典
3-2-1读者信息的输入、修改、查询
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
3-2-2图书信息的输入、修改、查询
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图书价格、图书类别。
3-2-3用户信息的输入、修改、查询
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名、密码。
3-2-4借书、还手续
包括:借书、还书信息的办理:包括读者编号、图书编号。
3-2-5全部信息的统计
统计的内容包括:未还图书、已还图书和所有业务。并按照读者姓名、图书书名、图书作者、图书出版社、图书分类、图书价格进行统计。
4、概念模型设计
根据系统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得出系统的总体概念模型(E-R)如图所示。
图2 系统的总体概念模型
5. 逻辑模型设计及优化
| 图书信息 | 图书编号 | char (8) | 主键,不允许重复 |
| 图书名称 | char (8) | ||
| 图书类别 | char (8) | ||
| 出版日期 | datetime | ||
| 作者信息 | char (4) | 外键 | |
| 出版社名称 | char (12) | ||
| 读者信息 | 读者编号 | char (4) | 主键,不允许重复 |
| 读者姓名 | char (20) | ||
| 家庭住址 | char (8) | ||
| 电话号码 | int | ||
| 用户表 | 用户名 | char (8) | 主键,不允许重复 |
| 密码 | char (20) | ||
| 权限 | char (20) |
6.1用户登录
图6.1.1登录界面
6.21图书添加模块
6.22图书修改模块
6.23图书删除模块
6.3借书管理模块
6.4还书管理模快
6.4用户管理模块
界面如下:此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用户的添加
7、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所选择的是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尝试与创新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挑战的过程,毕竟以前没有作过,缺少经验。现在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这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所以大家都很兴奋,不同程度的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与努力。
在具体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看到并感受到了一个管理系统从无到有的过程,对具体的设计步骤、思路、方法、技巧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感受深刻。
在设计中我们基本能按照规范的方法和步骤进行,首先对现有的系统进行调查,并查阅有关资料,最后确定设计方案,然后设计并制作,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认真执行管理系统软件标准的重要性,我们由于对管理系统软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太了解,缺少行为操作准则,所以在设计中手法比较生硬,主与次也没能很好把握住,这些方面通过这次我们都要加强了解。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选择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所以小组内的分工和相互协调很重要,大家可以在分工中扬长避短,个及所长,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并有效的缩短开发时间,但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缺乏人员管理与沟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可以说是不足之处,且迫切的需要思考和改进,这一点必须指明。这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将会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再次向所有帮助、理解、支持我们做好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表达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们的帮助和关爱!
参考文献
[1] 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 6.0 程序设计简明教程(6.0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林永,张乐强﹒Visual Basic 用户编程手册(第二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王珊,陈红﹒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 钱雪忠,李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6] 温贤发﹒VB数据库程序设计高手[M]﹒科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