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提高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为目标,将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与运动技术学习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安排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与自学、探究学习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形成积极、健康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所谓的运动技术、技能,因此,乒乓球模块的教法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在练习方法和内容上,区别对待,运用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使学生了解所学技术的正确动作过程,掌握必要的动作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的简单技术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去。
人文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有效途径。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它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奥运会和其它世界重大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激发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增强团队精神和培育社会责任感都是十分有益的。基于此,本模块内容每学期安排2课时的理论教育,同时把技术教学与人文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采取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解决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基础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差异巨大等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的与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会分享学习经验与合作探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整体协作能力和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它的程序:确定学习内容、目标——小组设计学习计划——课堂练习(个人学习、组内交流)——整合成果——提交小组学习成果,总结、评价。具体操作建议:
1.教师在讲授动作技术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技术教学带,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知识,分析乒乓球技术原理,形成对正确动作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2.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原则分成若干组,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练习,确保每组有乒乓球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以“点”带“面”合作学习,采用现场说技、介绍打球经验、陪练等形式,增强“面”的打球信心,同时促进“点”的乒乓球运动技术、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3.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步法与乒乓球专项素质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反应、移动等速度。
高一年级乒乓球教学模块学年教学计划
| 教材 | 全年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 课时 | 比例 | 课时 | 考核项目 | 课时 | 考核项目 | |
| 乒乓球基础知识 与技术动作欣赏 | 4 | 12.5%% | 2 | 2 | ||
准备姿势与步法 | 2 | 6.25% | 2 | |||
| 推挡球 | 8 | 20% | 5 | 连续推档 | 3 | 连续推档 |
| 发球与接发球 | 5 | 15.63% | 4 | 正反手发急球 | 1 | |
| 正手攻球 | 6 | 18.75% | 6 | 正手近台攻球 | ||
| 教学比赛 | 3 | 9.38% | 1 | 2 | ||
| 技评考试 | 4 | 12.5% | 2 | 2 | ||
| 合计 | 32课时 | 16课时 | 16课时 | |||
| 教学目标 | 1.运动参与:培养学生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 2.运动技能:基本掌握1——2种发球及推档(快推)技术。 3.身体健康: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体能水平,发展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 培养积极的自我价感,充分体验成功感和愉悦感,提高自信心。 5.社会适应:强化规范、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 ||
| 课次 | 教学内容 | 技术重点、难点 | 备注 |
| 1 | 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 | ||
| 2 | 准备姿势与步法;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熟悉球性, 球拍保持平稳,步法重心下降、前移 | |
| 3 | 复习准备姿势与步法;乒乓球游戏 | 熟悉球性,步法重心下降、前移 | |
| 4 | 学习步法与推挡球;接发球练习 | 熟悉球性,拍面角度接近垂直击球中部 | |
| 5 | 复习步法与推挡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拍面角度接近垂直击球中部 | |
| 6 | 学习正反手推挡球;接发球练习 | 推挡时肩部放松 | |
| 7 | 复习正反手推挡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把握击球时机 | |
| 8 | 复习正反手推挡球;乒乓球推挡游戏 | 把握好击球节奏与力度 | |
| 9 | 理论课:乒乓球比赛、技术欣赏 | ||
| 10 | 正手平击发球;乒乓球游戏 | 发球:垂直抛球,控制好击球点 | |
| 11 | 复习正反手平击发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击球中上部,拍形接近垂直 | |
| 12 | 复习正反手发上旋急球;推挡球练习 | 发球:拍面捎前倾,用力以肘关节为轴 | |
| 13 | 复习正反手发上旋急球;推挡球练习 | 发球:拍面捎前倾,用力以肘关节为轴 | |
| 14 | 乒乓球教学比赛 | 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 |
| 15 | 乒乓球考核:1分钟连续推挡测试 | 推挡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 |
| 16 | 乒乓球考核:正反手发急球技评 | 发球动作的连贯性与有效性 | |
| 教学目标 | 1.运动参与:进一步巩固学生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与良好习惯,积极地投身于有效的身体锻炼。 2.运动技能: 熟练地掌握1—2种发球及推档技术,初步掌握乒乓球近台攻球的动作技术。 3.身体健康: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体能与运动能力,努力促进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情绪的能力,保持自信、进取的良好心态。 5.社会适应:不断深化规范、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 ||
| 课次 | 授课内容 | 技术重点、难点 | 备注 |
| 1 | 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 | ||
| 2 | 复习正反手推挡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熟悉球性, 拍面角度接近垂直击球中部 | |
| 3 | 学习正反手快推挡球;接发球练习 | 熟悉球性 推挡时肩部放松 | |
| 4 | 复习正反手快推挡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控制调节好拍面角度 把握好击球节奏与力度 | |
| 5 | 复习正反手发上旋急球 ;接发球练习 | 拍面稍前倾、用力以肘关节为轴 | |
| 6 | 理论课:乒乓球比赛、技术欣赏 | ||
| 7 | 学习正手近台攻球; 推挡球练习 | 攻球:击球中上部 | |
| 8 | 复习正手近台攻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控制拍面角度 | |
| 9 | 复习正手中近台攻球;素质练习 | 以肘为轴,以手腕发力为主,控制弧线 | |
| 10 | 学习正手中远台攻球;推挡球练习 | 上臂带动前臂发力 来球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 | |
| 11 | 复习正手中远台攻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上臂带动前臂发力 来球下降期,击球的中下部 | |
| 12 | 复习正手中远台攻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把握好攻球的节奏 | |
| 13 | 教学比赛(单打) | 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 |
| 14 | 教学比赛(双打) | 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 |
| 15 | 乒乓球考核:1分钟连续推挡测试 | 推挡的稳定性与连惯性 | |
| 16 | 正手近台攻球技评考试 | 动作的合理性 | |
| 教材 | 全年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 课时 | 比例 | 课时 | 考核项目 | 课时 | 考核项目 | |
| 乒乓球基础知识 与技术动作欣赏 | 4 | 12.5% | 2 | 2 | ||
| 推挡球 | 4 | 12.5% | 2 | 连续推档 | 2 | 连续推档 |
| 发球与接发球 | 2 | 6.25% | 1 | 1 | ||
| 正手攻球 | 8 | 20% | 5 | 正手拉球 | 3 | |
| 搓球 | 6 | 18.75% | 2 | 4 | 搓球技评 | |
| 教学比赛 | 4 | 12.5% | 2 | 2 | ||
| 技评考试 | 4 | 12.5% | 2 | 2 | ||
| 合计 | 32课时 | 16课时 | 16课时 | |||
| 教学目标 | 1.运动参与:巩固和促进学生的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与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积极有效地投身于身体锻炼之中。 2.运动技能: 熟练地运用1—2种发球及推档技术,进一步掌握乒乓球近台攻球的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学生体能与运动能力,努力增进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保持自信、进取的良好心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社会适应:不断深化规范、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 | ||
| 课次 | 教学内容 | 技术重点、难点 | 备注 |
| 1 | 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 | ||
| 2 | 复习正反手快推挡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控制球的弧线和力量 | |
| 3 | 复习正反手快推挡球;素质练习 | 速度快有韧性 | |
| 4 | 复习正反手发上下旋急球;推挡球练习 | 拍面稍前倾、用力以肘关节为轴 | |
| 5 | 理论课:乒乓球比赛、技术欣赏 | ||
| 6 | 复习正手近台攻球;推挡球练习 | 控制拍面角度 | |
| 7 | 复习正手中远台攻球;素质练习 | 上臂带动前臂发力 来球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 | |
| 8 | 学习正手拉球;接发球练习 | 重心略下降,前臂梢下沉 | |
| 9 | 复习正手拉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手腕向上向前用力转动球拍 | |
| 10 | 复习正手拉球;素质练习 | 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下部 | |
| 11 | 学习搓球(慢搓);乒乓球活动游戏 | 击球时,拍面后仰 | |
| 12 | 复习慢搓;素质练习 | 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 | |
| 13 | 乒乓球单打教学比赛 | 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 |
| 14 | 乒乓球双打教学比赛 | 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 |
| 15 | 乒乓球考核:1分钟连续推挡测试 | 推挡的节奏与力度 | |
| 16 | 正手拉球技评考试 | 动作的有效性 | |
| 教学目标 | 1.运动参与:发展和促进学生的乒乓球运动兴趣与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积极有效地投身于身体锻炼之中。 2.运动技能: 熟练地运用1—2种发球及推档技术,初步掌握乒乓球搓球的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学生体能与运动能力,努力增进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保持自信、进取的良好心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社会适应:不断深化规范、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 | ||
| 课次 | 教学内容 | 技术重点、难点 | 备注 |
| 1 | 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 | ||
| 2 | 复习正反手快推挡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控制球的弧线和力量 | |
| 3 | 学习推挡下旋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击球中下部,拍面梢后仰 | |
| 4 | 复习正反手发上下旋急球;推挡球练习 | 拍面稍前倾、用力以肘关节为轴 | |
| 5 | 复习正手拉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手腕向上向前用力转动球拍 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下部 | |
| 6 | 学习正手扣杀;接发球练习 | 上臂带动前臂在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 | |
| 7 | 复习正手扣杀; 乒乓球活动游戏 | 腰、腿部帮助用力 | |
| 8 | 理论课:乒乓球比赛、技术欣赏 | ||
| 9 | 学习慢搓;接发球练习 | 击球时,拍面后仰 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 | |
| 10 | 复习慢搓;推挡球练习 | 体会手腕内转动作 | |
| 11 | 复习慢搓;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 有明显切送动作 | |
| 12 | 复习慢搓;乒乓球活动游戏 | 搓下旋时,体会拍面后仰与前送 | |
| 13 | 乒乓球单打教学比赛 | 交流、切磋 | |
| 14 | 乒乓球双打教学比赛 | 互帮、互助 | |
| 15 | 乒乓球考核:1分钟连续推挡测试 | 推挡的节奏与力度 | |
| 16 | 搓慢球技评考试 | 动作的有效性 | |
| 教材 | 全年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 课时 | 比例 | 课时 | 考核项目 | 课时 | 考核项目 | |
| 乒乓球基础知识 与技术动作欣赏 | 4 | 12.5% | 2 | 2 | ||
| 推挡球 | 4 | 12.5% | 2 | 连续推档 | 2 | 连续推档 |
| 发球与接发球 | 1 | 3.13% | 1 | |||
| 正手攻球 | 4 | 9.38% | 1 | 3 | ||
| 搓球 | 4 | 12.5% | 4 | 搓球技评 | ||
| 削球 | 2 | 6.25% | 2 | |||
| 弧圈球 | 1 | 6.25% | 1 | |||
| 教学比赛 | 8 | 20% | 2 | 6 | 综合技术评定 | |
| 技评考试 | 4 | 12.5% | 2 | 2 | ||
| 合计 | 32课时 | 16课时 | 16课时 | |||
| 教学目标 | 1.运动参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乒乓球运动兴趣与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投身于身体锻炼之中。 2.运动技能: 较好地掌握1—2种发球及推档技术,基本掌握乒乓球的搓球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学生体能与运动能力,努力增进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情绪的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社会适应:不断深化规范、合作意识,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 | ||
| 课次 | 教学内容 | 技术重点、难点 | 备注 |
| 1 | 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 | ||
| 2 | 复习正反手快推挡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击球后手臂顺势前送 | |
| 3 | 复习正反手推挡下旋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前臂向前推出, 配合转腕下压 | |
| 4 | 复习正反手发上下旋急球;推挡球练习 | 充分利用手腕转动来配合前臂发力 | |
| 5 | 复习正手拉球;接发球练习 | 下降前期,用力转动球拍, 摩擦球的中下部 | |
| 6 | 复习搓慢球;推挡球练习 | 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 | |
| 7 | 学习搓快球;接发球练习 | 手臂前伸迅速,上升期摩擦球的中下部 | |
| 8 | 复习搓快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击球时,手臂向前下方切动要快 | |
| 9 | 学习搓旋转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前臂和手腕加速向前下方用力,摩擦球的中下部 | |
| 10 | 理论课:乒乓球比赛、技术欣赏 | ||
| 11 | 学习正反手远削;推挡球练习 | 大臂带动前臂向前下方发力,手腕配合转动,摩擦球中下部 | |
| 12 | 学习正反手近削;接发球练习 | 前臂发力手腕下压,在高点期摩擦球中下部 | |
| 13 | 乒乓球单打教学比赛 | 交流、切磋 | |
| 14 | 乒乓球双打教学比赛 | 互帮、互助 | |
| 15 | 乒乓球考核:1分钟连续推挡测试 | 推挡的速度与力度 | |
| 16 | 搓快球技评考试 | 动作的有效性 | |
| 教学目标 | 1.运动参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乒乓球运动兴趣与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投身于身体锻炼之中。 2.运动技能: 较好地掌握1——2种发球及推档技术,在比赛中能够合理运用乒乓球各项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学生体能与运动能力,努力增进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情绪的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社会适应:不断深化规范、合作意识,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 | ||
| 课次 | 教学内容 | 技术重点、难点 | 备注 |
| 1 | 乒乓球理论基础知识 | ||
| 2 | 复习正反手快推挡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 推压时中指要顶住拍背用力向前 | |
| 3 | 复习正反手推挡下旋球;乒乓球活动游戏 | 前臂向前推出, 配合转腕下压 | |
| 4 | 复习正手拉球;接发球练习 | 下降前期,用力转动球拍, 摩擦球的中下部 | |
| 5 | 学习正手台内攻球;推挡球练习 | 以手腕发力为主,前臂配合用力击球 | |
| 6 | 学习侧身正手攻球;推挡球练习 | 侧身位置用正手攻球 | |
| 7 | 理论课:乒乓球比赛、技术欣赏 | ||
| 8 | 学习弧圈球技术;乒乓球活动游戏 | 上臂带动前臂,向上略带向前挥拍 | |
| 9 | 乒乓球单循环单打比赛 | 交流、切磋 | |
| 10 | 乒乓球单循环单打比赛 | 交流、切磋 | |
| 11 | 乒乓球单循环单打比赛 | 交流、切磋 | |
| 12 | 乒乓球单循环双打比赛 | 交流、切磋 | |
| 13 | 乒乓球单循环双打比赛 | 交流、切磋 | |
| 14 | 乒乓球单循环双打比赛 | 交流、切磋 | |
| 15 | 乒乓球考核:1分钟连续推挡测试 | 推挡的速度与节奏 | |
| 16 | 乒乓球综合技术评定测试 | 运用各项技术动作的能力 | |
一、评价内容
1、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以及乒乓球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乒乓球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2、学习态度:学生在乒乓球模块课上的出勤与表现。
3、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意志品质与合作精神的表现。
二、评价要求
乒乓球运动模块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运动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学生改进学习策略,改正不足;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学习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运用乒乓球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整体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学习评价方法只重视定量和终结性评价,忽视定性和过程性评价的做法;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以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评价相关事项说明
(1)专项技术评价分为两类,一类是必测项目(乒乓球连续推挡)评价,这是由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统一安排,每学期都必须测试该项目并登记备案。另一类是选测项目评价,这是由各校根据本校的场地条件、专项教学、学生基础、掌握水平等实际状况自行确定。
(2)考虑到乒乓球专项训练起步晚,学生技术基础、水平还很低,个体差异还很悬殊,这给实施统一的技术评定评分标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当前本模块专项技能的评价,主要以简单实用的主观性评价方式来加以落实。具体操作是:安排规定时间的技术练习,教师根据现场学生的动作能力表现,给予相应的技评分数。
(3)对于专项技能达标的统一技术评定,目前尚存在具体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但随着乒乓球模块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专项能力的不断提高。今后,我们会随之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来配套完善。当前,各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掌握专项技能的实际,灵活制定相应的措施与标准来满足教学需要。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定性通过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来评定,定量可以通过捆绑方式来进行操作,比如,以小组为评价单位,小组内的成员成绩相同一致,通过各小组间合作活动的比较,评出各小组合作能力的得分,每个小组的分数就是本小组成员的统一成绩,这个成绩就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定量认定。
四、评分标准
(一)专项技术评定评分标准
| 得分 | 标准 |
| 90—100分 | 技术动作正确、规范、轻松、自然、协调、实效性好 |
| 80—分 | 主要技术阶段动作正确,次要技术阶段或环节存在缺点,整个动作自然协调,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
| 70—79分 | 主要技术阶段不够完善或次要技术阶段存在明显缺点,整个动作不够自然、协调,但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
| 60—69分 | 主要技术阶段和次要技术阶段存在明显缺点,整个动作紧张,实效性一般 |
| 60分以下 | 主要技术阶段和次要技术阶段存在错误,整个动作紧张,不协调,实效性差 |
1、乒乓球1分钟连续推挡(测试方法见浙江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能测试说明和要求)
| 分数 | 10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60 | 55 | 50 | 45 | 40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5 |
| 男 | 60 | 58 | 56 | 54 | 52 | 50 | 48 | 46 | 44 | 42 | 40 | 38 | 36 | 34 | 30 | 26 | 22 | 18 | 14 | 10 |
| 女 | 50 | 48 | 46 | 44 | 42 | 40 | 38 | 36 | 34 | 32 | 30 | 28 | 26 | 24 | 22 | 18 | 14 | 10 | 6 | 2 |
(三)其它评价标准及用表
| 内容 | 90分以上 | 75~分 | 60~74 | 59分以下 |
| 学习态度 | 参与主动、全勤 | 参与主动、出勤率不低于90% | 参与较主动、出勤率不低于80% | 参与不主动、出勤率低于70% |
| 情意表现 | 愉快自信、顽强锻炼 | 较愉快自信、顽强锻炼 | 一般 | 较差 |
| 合作精神 | 很强 | 较强 | 一般 | 较差 |
内容
比例
| 学年 学期 | 专项术科 | 学习态度 | 情意表现 | 合作精神 | 专项总评 | 体能 素质 | 理论成绩 | 学期总评 | ||
| 必测项目 | 选测项目 | |||||||||
| 高一学年 | 第一学期 | 乒乓球 连续推档 | 乒乓球 正反手发急球 | |||||||
第二学期 | 乒乓球 连续推档 | 乒乓球 正手近台攻球 | ||||||||
高二学年 | 第一学期 | 乒乓球 连续推档 | 乒乓球 正手拉球 | |||||||
第二学期 | 乒乓球 连续推档 | 乒乓球 搓球技评 | ||||||||
高三学年 | 第一学期 | 乒乓球 连续推档 | 乒乓球 搓球技评 | |||||||
第二学期 | 乒乓球 连续推档 | 乒乓球 综合技术评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