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七大关键技术(整理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45:28
文档

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七大关键技术(整理完)

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七大关键技术这里所说的大棚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统称。大棚是保护地设施,是人工创造的小气候,其种植管理远比露地种植复杂得多。大棚种植管理上主要有水、肥、气、热、光、药、土七大关键技术。一、水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是作物的命脉。蔬菜瓜果是需水量大的作物,一般含水量都在80-90%。缺水时,蔬菜瓜果植株气孔自动关闭,光合作用停止,纤维增多,组织粗糙,木质发达.苦味增加。如黄瓜,性脆,不浇水不长,具有喜湿怕旱的特点,但过湿又是百病之源。水多叶旺根必浅,营养不全产量低。浇水过多,土壤透气不
推荐度:
导读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七大关键技术这里所说的大棚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统称。大棚是保护地设施,是人工创造的小气候,其种植管理远比露地种植复杂得多。大棚种植管理上主要有水、肥、气、热、光、药、土七大关键技术。一、水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是作物的命脉。蔬菜瓜果是需水量大的作物,一般含水量都在80-90%。缺水时,蔬菜瓜果植株气孔自动关闭,光合作用停止,纤维增多,组织粗糙,木质发达.苦味增加。如黄瓜,性脆,不浇水不长,具有喜湿怕旱的特点,但过湿又是百病之源。水多叶旺根必浅,营养不全产量低。浇水过多,土壤透气不
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七大关键技术

 这里所说的大棚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统称。大棚是保护地设施,是人工创造的小气候,其种植管理远比露地种植复杂得多。大棚种植管理上主要有水、肥、气、热、光、药、土七大关键技术。

 一、水

 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是作物的命脉。蔬菜瓜果是需水量大的作物,一般含水量都在80-90%。缺水时,蔬菜瓜果植株气孔自动关闭,光合作用停止,纤维增多,组织粗糙,木质发达.苦味增加。如黄瓜,性脆,不浇水不长,具有喜湿怕旱的特点,但过湿又是百病之源。水多叶旺根必浅,营养不全产量低。浇水过多,土壤透气不良,氧气减少,根的呼吸受到影响,根系发育不好,果实内营养成分含量减少,香味不浓,口感差,品质下降,收获后易腐烂,不耐贮运。

 根据大棚种植特点,浇水要做到四看:

 一看生长时期浇水。苗期要控水蹲苗,不浇水、少浇水或浇小水,促使发根,为高产打基础。如黄瓜,在定植前10天对地块慢流,渗灌,浇足浇饱;定植时点水栽苗,5-6天根系扎出与底湿接墒后期缺水情况可较快速浇一次缓苗水;以后控水蹲苗,促根深扎,直到70%的植株座着根瓜且长到10厘米左右时再浇水。若墒情好,根瓜水可推迟到采收前再浇。中期要小水勤浇,提高产量和品质,后期浇水次数要少,要浇大水。

 二看气温情况浇水。盖膜期间温度比较低,要在晴天早晨采取膜下浇水,中午温度升高时排湿,夜间保持叶背无露水,以防湿度大染病;不盖膜期间,在下午到傍晚浇水为宜,因这段时间温度较高,通风良好,不必考虑夜间因湿度大引起病害,浇水后可降低夜温,有利于营养积累,提高产量;温暖凉爽天气,选晴天中午浇水.以便提高地温,保持湿度,促进生长;连阴天,白天最高气温在20℃以上,夜间最低气温在10℃以上,仍可浇水。低温来临之前,浇水可给土壤带来热量,防止因植株体内缺水引起营养生理障碍。

 三看作物长势浇水。如果叶片挺拔润泽,叶茎生长快,要控水少浇;叶色浓绿,生长点缩成一团,叶片下垂萎蔫,要及时补给水分,但必须与土壤浓度大造成的盐害区别;若心叶淡黄、叶大而薄、座果少、空枝空节多,这是水分过多的表现,应控制浇水.防止陡长,并逐步使植株失水,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使根系深扎;如果打药出现药害,应立即浇水或叶面喷水,并遮荫降温保湿,防止脱水,以此减轻药害;如叶片病害严重,应停止浇水,可排湿降温,防止病情加重。

 四看肥土特点浇水。有机肥施用量大的地块(每亩施有机肥8千公斤左右),保水性能好,地温较高,浇水量可大些-间隔时间长些:有机肥施用少于4千公斤的,浇水量宜少些,以防水多陡长。一次施用氮肥超过50公斤,要及时浇水,缓释土壤浓度,以防肥害、盐害;碱性土壤(PH>8.0)需重浇压碱,防止小水频浇,盐分随水上升,耕作层泛碱;沙性土壤渗水快,浇水次数要多,保证根系需水,防止干粘性土壤团可轻浇、少浇。

浇水后要及时升温排湿。排湿不能仅仅依赖于放风,提高温度同样可以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这是因为,空气相对湿度与温度成反相关,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就会降低。如8 ℃ 时,空气相对湿度为100%.当温度升到12℃时,相对湿度为77.6%,升温到16℃时,相对湿度为61%。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相对湿度越低。降低相对湿度是为了防病,没有一定的湿度,作物也长不好,空气湿度过大易染病,而且难以控制。如黄瓜霜霉病,相对湿度在83%以上时,4小时可以产生孢子囊,相对湿度大于93%时,发病严重,若相对湿度低于60%时,就不产生孢子囊。叶片结水6小时,就可达到发病高峰。

 二、肥

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是作物的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粮食除了碳、氢、氧(C、H、O)主要通过空气和下雨供应外,其余十三种如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硼、铜、钼和氯(N、P、K、Ca、Mg、S、Fe、Zn、Mn、B、Cu、Mo和CI)都要由土壤供给。土壤本来就存在着的作物必须的这十三种元素,要么含量低满足不了高产需要,要么就是难溶解作物不能吸收利用。因此,要想获得较高产量,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60年代以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种地靠施有机肥,产量低;70年代初认识到土壤严重缺氮(N),施N后增产明显;80年代认识到土壤严重缺磷(P),施P后普遍增产;90年代又认识到土壤严重缺钾(K),施K后增产显著;目前,除了施N、P、K以外,施硼、锌、镁(B、Zn、Mg)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增产幅度也很大。这里必须要搞清楚一个问题,蔬菜瓜果以及其它绝大多数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是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蔬菜瓜果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一般是3:1:5。在实际生产中施钾肥少或不施钾肥,是因为土壤中钾的含量比较高,可以满足作物中低产量的需要,在高产田和复种指数大(种的茬次多)的地块,缺钾的问题才能显现出来。这也正是过去种地产量低,可不施钾肥,现在不同了,不但产量高复种指数也大,缺钾的问题非常严重,必须大量施钾肥才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目前,菜地已经形成有机质不缺,氮足磷余钾奇缺。钾是瓜果蔬菜生长需要量最大,而目前又是最小量的营养元素,用增施钾肥来提高蔬菜、瓜果以及其它粮经作物产量,已经是很好的一种选择。在缺钾菜地施50公斤硫酸钾可以增产3000公斤蔬菜。试验证明,土壤中有效钾氮比小于1时,番茄病害大量发作,而在钾氮比大干3时,基本无病。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多年跟踪实验证明,菜地施用硫酸钾还是氯化钾,品质和产量几乎没有差异,只是作物对硫的需求量比氯大。但甜菜、甘蔗、土豆、烟草不能施用氯化钾。这几年大棚种植蔬菜瓜果的经济效益明显下滑,究其原因,除了种植面积增长快,品种结构不合理外,主要是病虫危害尤其是重茬病害和盐害、酸害、土壤板结老化引起减产、低产、品质下降,成本上升造成的。而这些灾害的根源在于用肥不当造成水、肥、气、热失调。因此,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大棚种菜种瓜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用肥上。

在用肥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全面正确认识氮、磷、钾肥料的作用。

 作物生长必需的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硼、钼、氯、碳、氢、氧等16种营养元素缺一不长,某种元素过剩或不足,均会导致产量下降或生长不良,生长不良就易得病。氮、磷、钾是作物生长需要量大的营养元素,也是主要肥料。

氮是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元素,主长叶片。植物缺氮,叶色淡黄,但色泽均一,无斑点出现,这与受旱的叶片变黄不同,受旱的叶片是全株上下同时变黄;与缺铁的叶黄也不同,缺铁的植株新叶淡黄,中、下部叶不黄。缺氮是从下部老叶变黄,因氮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好,能从老叶向新叶转移。氮素肥料对作物的重要性已属常识,不必多讲,但如何合理地利用氮肥却是一直被重视但又未能解决好的难题。氮的问题目前主要是过剩问题。氮过剩一是造成土壤酸化盐基破坏,钙、镁溶失而缺乏。缺钙主要表现在辣椒、番茄脐腐病,甘蓝、白菜干烧心等。二是土壤积盐过多,土壤密度过大。严重阻碍果实吸收水分,影响膨 大。没经验的农民。一看果实长不好,就误认为是缺肥,又追施一些速效氮肥,土壤浓度更加提高,往往造成恶性循环。三是过度合成蛋白质造成作物旺长,糖分降低,日感差,易倒伏。四是碳、氮比失调作物易得病,尤其是果菜,相当一些病害与氮过量有关。如心腐病、茎腐病、空洞果等。因此,在果实膨大期施用氮肥一定要谨慎,一次性用量不易太多,以10-15公斤为宜。作物无病、高产所需要的碳、氮比为30:1。可近几年来.老百姓偏施氮肥,又不重视含纤维量大的秸杆有机肥的施用,而且万亩康的施用推广范围还很小,作物的碳、氮比一般都在15-18:1左右,造成病害难以控制,产量难以提高。在现实生产中,病害接连不断严重发生,打各种药都难以控制的现象,既是作物碳、氮比严重失调,又是免疫力严重下降造成的。这时叶面喷施2-3次(5-7天喷一次)万亩康,或土壤亩施用5公斤以上万亩康,都能使碳、氮比调整到接近30:1,并提高免疫力,有效遏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磷主花芽分化和长根数量,缺磷植株生长迟缓,根系不发达,花芽分化不良,雌花少,座果率低;磷多花芽分化好,座果多,对产量影响大。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磷肥严重超标过量引起植株早衰,尤其是对经济价值高的作物盲目施磷使植株的呼吸作用超常发挥而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使生殖器官运转加快,过早发育和衰退。同时,磷过量还间接抑制作物对锌、铁、钙等元素的吸收,造成缺锌、缺铁、缺钙性生理病害发生。此外,磷过量,还使土壤中离子“打架”,形成恶性循环。磷多花多果多这是常识,但易出现花打顶。同时,磷对果实膨大关系不大,果实膨大主要受钾和硼的影响,磷大土壤板结严重也是必须注意的。

钾主长果实和茎杆,钾多糖多、淀粉多,产量高,品质好,作物生长健壮,抗病、抗旱、抗寒性能好。由于近年来只重视氮、磷肥的施用,从而使氮、磷、钾严重失调。缺钾了氮肥的发挥,加上磷肥过剩浪费,导致投肥效益不高,继而出现增肥不增收,增肥减产以及病害蔓延等现象。

 (二)、重视有机肥的合理施用。

 目前,大棚注重有机肥并以底施为主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但是,施用不合理仍然严重存在。主要表现在:

 、施用熟化程度不高或未经熟化的粪肥,病菌虫卵大量存在,氨害伤根的问题时有发生。

 、鸡粪连年大量施用致使磷肥超限严重,加剧土壤酸化、盐渍化,并加重锌、铁、钙离子的缺乏。磷素阻碍锌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降低了铁的活性,影响钙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发挥。大棚内堆放鸡粪的“粪底”处,作物严重生长不良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第一年施用鸡粪亩用量可达8方甚至12方,第二年及以后亩施用量以3-5方为宜,有机肥不足部分可用猪粪、牛粪等其它有机肥补充。尤其是5年以上的老棚,最好的方法是用郑州金正生物化学研究所研制的“棚地欣”生态有机肥取代鸡粪。郑州万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万亩康”重茬高产肥、抗病肥取代鸡粪。

 、大棚基本不用作物秸杆有机肥的现象很普遍。事实上秸杆是大棚种植必不可少也是难以取代的有机肥。它不仅能提供大量的钾素和丰富的有机质,更主要是补充大棚二氧化碳,调整碳、氮比.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缓解施肥不当造成的盐害等。一般的垃圾肥、粪肥和厩肥对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帮助不大,或者没什么帮助,更不能缓解盐害。大棚施用秸杆肥可以是铡碎为5厘米左右长度的非腐熟的秸  杆。在定植前一个月施翻耕作层下,浇水后缓慢腐熟,亩用量1000-1500公斤。以稻草、玉米杆、麦秸为好。

 (三)、化肥不能一次性施用太多。

磷肥要早施以底施为主,也可全部底施;氮肥要晚施以追施为主,每次追施尿素以10-15kg为宜;钾肥主要在中期追施,在有机肥施用不多而缺钾的地块,可以酌情全部底施。若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以底施为主,中后期适当追施氮、钾肥。提倡化肥穴施,诱根深扎,对生长有利。化肥无论是底施、追施,一次性用量过大都会造成土壤浓度急剧上升,出现盐害、肥害,伤根减产。肥料并非越多越好,施得越多,利用率越低。可以想象,为了追求大棚高产而过多施肥反而显著降低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其总体效果还不如适当减少施肥量要好些。施肥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多施不但不增产,还会大幅减产。作物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饿不死,但可以“撑死”。目前“撑死”的现象比较严重。施肥过多比施肥不足带来的麻烦更多。有机肥虽然迟效,但在大棚较高温下,也会很快分解,也有发生浓度障碍的可能。所以,有机肥采用沟状深施的根圈外施肥法,印使施量大些,一般也不会出问题。因根系能选择浓度适当的地点延伸与下扎。一般来讲,有机肥的施用可按产菜一吨施肥一吨的标准来操作。

 (四)、科学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大棚种植产量高,茬次多,土壤中微量元素消耗大,加之氮、磷肥超量施用严重,使得锌、锰、钙、铁、铜、硼的有效性降低,而且瓜果、蔬菜又是嗜钙,对硼、锌的需求又较大的作物,因缺中微量元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频繁发生。目前,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施用中微量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的要求比施氮、磷、钾肥料要高得多,必须科学施用,否则无效甚至有害。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应注意的是:

1、尽可能叶面喷施,若要底施应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施用,否则效果不佳。

2、铁肥只能是绿色的硫酸亚铁,黄色的己被氧化失效,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还会使磷肥永久失效,而严重板结土壤。底施硫酸亚铁必须与粪肥混合沤化后施用,不宜冲施,更不能一次施用几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在解决微量元素不足与施用问题时,最好施用“万亩康”。因万亩康既能有效解决微量元素不足(万亩康活化磷后,就能使土壤中微量元素释放、活化,充分发挥微量元素的增产作用),又能消除土壤板结,还能促使发根,调整碳、氮比,防治重茬障碍。而且用量少,使用方便,不受任何条件,没有副作用。由于绿色的硫酸亚铁易被氧化变黄色,市面上零售的硫酸亚铁大多是氧化后的无效黄铁,一些地方的农民连续施用黄铁已成习惯,反而把绿色的硫酸亚铁当作假货拒绝购买,而专捡黄色的铁买。还有一些农民不知道硫酸亚铁的作用,看到硫酸亚铁很便宜,一亩地施用几十甚至上百公斤。当时会有一些黄叶变绿色的效果,可接下来的是土壤严重板结,病害大量发生,生理障碍难以防治,作物无法正常生长。而且是一朝大量施用,土壤地力和结构数年难以恢复,各种病虫害难以控制,经济效益无从谈起。

 (五)推行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又叫测土施肥,它是根据作物达到一定产量时所需要吸收氮、磷,钾数量和土壤能提供氮、磷、钾数量以及肥料的特性等来确定施肥量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配方施肥不仅可以解决传统的凭经验施肥的盲目性,氮、磷、钾不平衡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还有利于保护地力和环境,减轻肥料特别是化肥的各类污染,实现无公害生产。因此,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朋友对配方施肥的呼声都很高。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者的技术能力以及特殊仪器设备的,目前要完整实行施肥配方化是很难做到的。我国现行一家一户小农经营的生产所造成的户均土地面积小,而地块多的现状,以及肥源复杂,质量相差较大,使本来就比较复杂的配方施肥法更加复杂,工作量也更大。况且,目前配方施肥多种方法都包含有经验成份,如氮、磷、钾含量以及其它情况都完全一样的同一块地,种植同一种蔬菜,季节不同,用肥量就不一样。春茬用肥大于秋茬。春茬地温由低到高,前期生长慢,要适当增肥促长;秋茬地温由高到低,前期生长快,应适当减肥控旺。既是考虑了春、秋茬之后作出的配方施肥方案,其蔬菜产量和用肥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商品性能不一定好。如大白菜,根据完整的配方施肥法,达到了一定产量,但包心不好,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再如黄瓜也能开花结瓜,但生长较慢,形成的瓜条僵老,不够鲜嫩,失去了上市商品的标准,影响产值。因此,完全按照配方施肥法得出的施肥量,生物产量可以达到,但商品性能不一定好,产值不一定高。要达到一定的产量需要配方施肥,可要达到一定商品性,还要凭经验考虑作物的生长习性增加一定量的肥料,以提高并激发土壤提供养分的强度。尤其是大棚蔬菜生产,商品要抢早,要鲜嫩,就要加大施肥量一倍左右。所增施这部分肥料以有机肥为主。

 鉴于以上情况,目前,最现实也是一般农户都能做到的就是暂不考虑测土一项的经验配方施肥法(当然有条件的还是要测土为好)。这种方法没有完全配方施肥法那样精确,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营养平衡,减少浪费和危害减缓或遏制地力下降的作用。

 经验配方施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根据土壤地力情况和上年或前几年平均产量定目标产量(即计划产量;公斤/亩)。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达到目标产量所需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公斤/亩)。

 、确定肥料时,以有机肥为主,不足部分由化肥补充。有机肥是指一般的粪肥、土杂肥、圈肥等,施用量可按“一吨菜一吨肥”来确定。

 、根据所需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总量和有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计算确定化肥施用量。

 例如:在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大棚种植黄瓜,预计产量7500公斤,有机肥计划用鸡粪与牛圈粪对半混用。计算确定施肥量。

1、计算产7500公斤黄瓜所需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经查资料,每形成黄瓜1000公斤,需氮:2 .273公斤,五氧化二磷1 .304公斤,氧化钾:3.471公斤。需要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分别为:

 氮:7500×2 .73/1 000=20.48(公斤/亩)

 五氧化二磷:7500×1 .3/1000=9.78(公斤/亩)

 氧化钾:7500×3.47/1 000=26.03(公斤/亩)

 、有机肥施用量按7500公斤计。经查资料鸡粪中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含量分别为1 .63%、1.54%和0.85%;牛圈粪中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含量分别为0.34%.  0.1 6%和0.40%。有机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30%. 20%和20%。有机肥中含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分别为:

 氮:(7500×1/2×1 .63%+7500×1/2×0.34%)×30% =22.1 6(公斤/亩)

 五氧化二磷:(7500x 1/2×1 .54%+7500×1/2x 0.16%)×20% =12.75(公斤/亩)\

 氧化钾:(7500×1 2×0.85%+7500×1/2×0 4%)×30% = 9.38(公斤/亩)

 、应施化肥量

 氮:20.48-22.16=-1 .68(公斤/亩)

 五氧化二磷:9.78-1 2.75=-2.97(公斤,亩)

 氧化钾:26 .03-9 .38=1 6.65【公斤,亩)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底施7500公斤鸡粪与牛圈粪混合有机肥,氮和磷的量已满足生产7500公斤黄瓜的需要。整个生长期磷肥不需再施用;氮肥从黄瓜盛产期开始每次浇水时随水冲施5—10公斤尿素,盛产期之前只需冲施5公斤“万亩康”(如果在定植时已用足4-6公斤万亩康,可暂不用);达到7500公斤产量,钾肥不足,共需硫酸钾化肥【1 6.65/50%=33.3(公斤/亩)】35公斤。钾肥的利用率只有40% - 50%,但考虑到土壤可以提供一部分钾素,因此只需补35公斤硫酸钾即可。所需要的35公斤硫酸钾,20公斤底施,1 5公斤在中期冲施。冲施时可配合再冲一次“万亩康”4—5公斤。因施用了“万亩康”,微量元素肥料可以不再施用,而且病害少、产量高、品质好、不早衰。重茬障碍得到缓解或全部清除。

 计算化肥用量的公式为:

 化肥用量:氮或五氧化二磷或氧化钾需要量÷化肥中氮或五氧化二磷或氧化钾的百分含量÷化肥利用率

 化肥利用率:氮为35%、磷为15%、钾为50%。

 三、气

 在大气中氧气(O2)含量(21%)完全能满足植物呼吸需要,而在土壤中,根系只能利用土壤空隙以及土壤水中的氧,而溶于水中的氧是有限的,所以土壤透气不良或含水量多就会由于缺氧而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烂根等现象发生,严重时根系窒息,植株死亡。避免作物根部缺氧,就要适度深翻土壤,科学施肥,合理浇水,缓解水、气冲突。二氧化碳(CO2)是作物光合作用必需的,一般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0.03%)基本能满足作物光合作用需要。但在大棚条件下,由于隔离了大气的对流,往往会有二氧化碳不足现象。作物夜间因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白天太阳出来后还可被吸收利用,对作物生长有利。因此,大棚作物要在太阳出来一小时后再放风换气是有益的,之后交替通风换气有利于提高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加 光合作用。大棚种植常遇到的是氨气危害。人粪尿和鸡粪一定要腐熟后再用,施用碳铵和尿素要及时浇水、通风以免伤根叶。

 四、热

 没有一定的温度作物不生长,温度过高作物同样不长或生长不良,品质下降。一般喜温的作物如茄子、黄瓜、豆角、辣椒、番茄以及西瓜,所需光合温度为25-32℃,甘蓝、西葫芦、芹菜、韭菜、蒜苗等20℃比较适宜,而甜瓜是喜温耐热作物,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5℃。一般作物在温度超过35℃,花器生长受损,机体失衡。同时,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加大,机体运行和生理活动紊乱,株体徒长,产量反而下降。对于大棚来讲,前半夜温度控制20-15℃,使白天制造的光合作用产物能顺利运转到根部,重新分配到果实和茎叶(18℃左右是营养回流最佳温度),达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生长的平衡:后半夜控制在13-10℃,使植株整体降温休息,减少能量消耗,便于糖分积累和产量提高。

 五、光

 每种作物对光照强度都有上限要求,如韭菜为2.5万勒,辣椒、芹菜为3万勒,甘蓝为5万勒,黄瓜为6万勒,茄子为7万勒,西瓜苗期为8万勒,结果期为10万勒。光照强度超过上限,产量和品质均下降,所以有“六月韭臭死狗”,“六月芹一把柴”,黄瓜、西葫芦“败在六月”之说。芹菜、韭菜超过4万勒纤维粗而且老化,叶窄而短,产量低下;辣椒超过5万勒“三落”严重,易死秧;黄瓜超过6万勒,化瓜严重,畸形瓜多,秧蔓老化,产量大幅度下降:番茄超过10勒果实长不大、早熟、产量低、品质差等。因此,大棚种菜在5-7月份炎热季度遮阳挡光可提高产量30%左右。

 六、药

药是杀虫治病的,只有对症才能有效。作物生长不良,首先要查找虫源病因,分清是虫害还是病害,虫害一般容易查找,而病害则难以分清。在防治病害方面,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诊病害,对症防治。

 作物的病害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病原性病害两大类。生理性病害是缺乏某种营养或营养过剩或水、肥、气、热失调引起的生理障碍,只能通过施肥补充营养元素或浇水、透气、增光、控温、控湿等来解决。病原性病害是由土壤、肥料、种于或环境中存在的病菌、病毒引起的,比较复杂,必须从保健、管理、用药几个方面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叶枯、叶黄、小叶、花叶、卷叶皱缩、发育不良、矮小瘦弱、心叶变形坏死、僵苗、僵果、花打顶、不座果以及落花、落果等,都属于生理性病害,与细菌、真菌、病毒关系不大,打农药无济于事,只能通过营养保健调节水、肥、气、热平衡来解决。

 一般来说,新叶黄缺铁;下部叶黄、上部叶瘦小缺氮;整棵叶黄且肥厚氮过剩;整棵叶黄枯萎干旱缺水;小叶、花叶、矮小瘦弱缺锌:僵果、裂果、心叶扭曲坏死、颜色变深缺钙缺硼;叶缘发黄(金边)缺钾,且氮、磷过剩;落花、落果、落叶缺钾、缺硼、缺锌:叶片枯焦为氨害、药害;果多而小氮多钾缺。

 即使是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也应首先考虑营养保健,协调治疗。因为真菌性病害与缺钾、缺锌、缺硼有关,细菌性病害与缺铜缺钙有关,病毒性病害与缺锌有关。而且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都与碳氮比、钾氮比失调有关。其次考虑生态管理,防止病害扩散蔓延。主要采取控温、控湿、控水、通风、透光、增光等措施。真菌性病害发病环境是高湿中温(相对湿度85%、温度为15- 24℃),如果温度低于15℃或高于25℃,就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管  理上可把晚上温度调低些,尤其是后半夜,应在15℃以下,白天温度调高些,在25C -32℃,以此缩短发病的适温时间。此外,就是放风排湿。细菌性病害是高湿低温,病毒性病害是高温干旱等环境。最后考虑造择什么药剂问题。细菌性病害尽量选含铜的药,如可杀得、植病灵、波尔多液以及硫酸铜;真菌性病害尽量选取含锌、锰的药,如代森锰锌、杀毒矾(恶霜灵与代森锰锌复配)等,这样既杀菌又保健。如黄瓜霜霉病,底部叶含钙高,上部叶子含糖多,发病轻或不发病,而中部叶含糖低,发病重。所以防治霜霉病最好的方法是用防治霜霉病的农药+万亩康进行杀菌与调整碳、氮比等综合防治。凡是打药时加有万亩康就不要再加代森锰锌。用万亩康取代代森锰锌,防治效杲更好。    

对于病原性病害若从营养保健、生态管理及合理用药几个方面就能达到标本兼治,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生理性病害还是病原性病害都可以配合施用“万亩康”来防治,尤其是生理性病害,往往单用万亩康就能很快治愈。

另外,在对待真菌、细菌性病害时,还要分析需要不需要防治。如果用药后不利于产品的形成,可以不用药。如甘蓝后期外叶染点病,有利于外叶钾素向内叶转移,可以提高产量,早上市;番茄后期中下部叶染点病,可以促使钾素向果实转移,也可以在后期采取迫使中下部叶衰老或摘掉,这样对提高品质和产量有利;大棚黄瓜长期不得一点病的环境不一定有利于黄瓜产量。因大棚黄瓜正常生长的温湿度与发病的适宜温湿度大体一致。目前,在大棚种植上,黄瓜以防霜霉病为主,西葫芦、番茄以防病毒病为主,茄子、辣椒防黄萎病和疫病为主,韭菜防灰霉病,芹菜防叶斑病。

 (二)严格掌握用药时间、方法和用量

 气温高时按下限用药(少用药),气温低时按上限用药(多用药)。病菌多生长在叶背面,应侧重于叶背面喷药;连阴天或刚浇水后,切勿傍晚打药,因此时作物叶子大量吐水,药液易被冲洗失效;高温时间(温度超过30℃)谨慎用药或不要用药,否则叶片易受害老化:干燥和苗弱时用药浓度要低。一般打药要连喷两遍为宜,间隔7天左右。对于土壤用药,要尽量减少药量和范围,大量用药将会造成有益菌群的破坏和失衡。瓜果蔬菜的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配合才能按时完成,全天光合产物的70%是在上午合成的,需要有较高温度,下午光合作用速度下降,输送运转养分的温度以低为宜。植株夜间不全是休息,前半夜主要是将光合作用产物全部运转到根部重新分配到生长点和果实等部位,需要适当的温度(18℃左右),若温度不适宜,光合产物就会停留在叶子上,叶片就会过于肥厚,对座果和果实膨大不利;后半夜植株主要是休息,其生理活动就是呼吸,这是一个消耗养分的过程,温度易低些。

 药物对作物的劳作(光合作用和营养运转)有抑制破坏作用,所以,在晴天中午光合作用旺盛期和前半夜营养运输旺盛期应尽量不用药。一般用药时间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

  (三)以防为主、科学防病

 不少菜农在蔬菜生长旺盛期三、两天打一次药,认为打药勤就可以防病,结果主要病害没防着,次要病害也上升为主要病害,病害越来越猖獗。其实,这段时间打药过勤既不利于光合作用又不利于作物本身抗生素的生成,弱化了作物的免疫力。作物一旦失去了免疫力,天天打药也无效。实验证明打药10个小时后,没打死的病菌繁殖能力会提高上千倍。这说明打药次数越多,病菌抗性越强,防治也就越困难。科学防病办法是:首先要发根培育壮苗。作物根系发达就意味着吸收营养的范围广,数量多,营养均衡全面,作物生长健壮,抗病抗灾抗早衰的能力强。目前,发根壮棵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育苗和移栽时或生长前期施用“万亩康”。其次是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湿度大是百病之源.通风不良天天打药效果也不见得好。土传病害往往都是从苗期开始,如果忽视病源,苗期染病,后期发作,病菌已侵入植物体内,打药再勤效果也不好。第三要从作物营养保健即满足作物各种营养角度上防病,如果各种营养元素均衡,作物也就很少发病。最后才要考虑用药预防。防病的药宜稀不宜浓,要交替使用几种药,避免产生抗药性.治病时反而效果差。此外,对于叶枯、叶黄、干尖、烂根、死棵、小叶、花叶、僵苗、老苗、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落花、落果、落 叶等疑难杂症,打各种农药都无效或效果不好时,用“万亩康”灌根、冲施或喷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在防病上,病叶、病枝、病果能及时摘除的就要及时摘除,对中心病株要从地表剪掉,然后用20%石灰水或0.1%高锰酸钾灌根消毒。病叶病根病果以及残枝烂叶杂草等要清除到田外深埋或烧毁。这也是防病的有效措施。

 七、土

土是一切生产和生存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在种植农业上主要发挥水、肥、气、热的供应和作用。瓜果、蔬菜一般都是根系浅,根量少,但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而且含水量高,品质柔嫩,对土壤的要求条件比较高的作物。对土壤要求,既要蓄水保肥,通气性好,又要营养全面,有机质含量高,还要上下通透、冬暖夏凉,要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环境。要发挥“一亩园十亩田”的效益,必须用养结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急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耕作、加深耕作层

菜地耕作层较浅(15厘米左右)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园盘旋耕机不仅耕层浅,对土壤物理结构(团粒结构)的破坏比大型机械大得多,从表面上看,菜地整得很细,其实土壤失去了结构性,加上一年多次耕作造成粘粒下沉,在本来就不厚的土 层中形成一层难透水的硬结层(犁底),影响水分渗透、空气交换,这就必然会影响作物根系扩展发育,阻碍根系下扎,造成发棵差以及早衰等不良后果。而且耕层浅,土壤营养库、贮水库容积小,供肥能力及抗灾能力下降。必须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逐步加深耕作层,以每次加深5厘米左右为宜。

深耕是破除犁底层的有效措施,但不一定年年深耕(两年一次),也不是越深越好(30-40厘米为宜).也不能认为耕作次数越多越好,土壤越细越好。这样易破坏土壤结构,地力会下降。通过适当深耕及增施有机肥来逐渐加厚熟土层,提高单位面积可利用的土壤空间,增加有效养分容量,做到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如果深耕不当,打乱了土层,会降低产量。

 (二)因地制宜、合理轮作

 作物种类不同,其营养特点和吸肥能力不同,在保证有较高经济效益基础上,必须变单一品种连作为多种作物轮作。轮作时尽量使具有固氮能力的豆科蔬菜与非固氮能力的非豆科蔬菜、深根蔬菜与浅根蔬菜、对养分要求有较多差异的蔬菜以及不易发生同类同种病虫害的蔬菜搭配轮作,尤其是与吸肥能力强,根系发达的禾本科作物如玉米等搭配栽培,达到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加速土壤结构改良,防止病虫危害的目的,为土壤培肥,提高产量打基础。 

 (三)科学施用有机肥,平衡合理施用化肥

 单施化肥不好,单施有机肥也不好,将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混施效果最好。一方面养分速缓相济,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机质的熟化分解,提高肥料利用率。秸杆肥富含胡敏酸和富里酸,同时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和生物环境,平衡土壤养分非常有利,一定要大力提倡。

 (四)治理盐害、酸害、防止土壤老化

 近几年。农民普遍反映,作物毛病越来越多,免疫力明显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差,稍有干旱、过湿、施肥不当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烂根、死棵、叶黄、叶落、落花、落果、烂果、裂果、生长不良等各种病害,肥不少施,药不少打,可就是产量上不去,甚至大幅度下降。这些都是长期大量不合理施肥引起的土壤盐分积累过多,酸度过大,土壤逐渐退化造成的。

    1、盐害及其防治

    土壤积盐过多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性施用化肥太多或长期超量施肥.现在施用的化肥几乎都是溶解性比较好的盐类,作物吸收余下的部分除一小部分渗入地下水和分解挥发外,大部分连年积累在土壤中,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大。瓜果、蔬菜对土壤浓度的适应一般在    0.2-0.3%。可现在大棚施肥,一亩地一次施鸡粪十几方,化肥一次几十公斤,一年几百公斤,第一年就使土壤浓度达到甚至超过0.3%.第二年达到0.4%中度强盐土.3-4年高达0.5-0.6%强盐土,4-5年就变成0.6%以上的纯盐土,土壤表面产生绿皮,甚至红皮(浓度更大)这样的土壤,作物根系就象泡在咸菜缸内,因反渗透而衰亡。

土壤积盐程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观察判断:

 首先观察土壤表面,没有发生积盐或积盐较轻的土壤渗水比较快,发生积盐后,水的下渗比较困难;土壤干燥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表明积盐相当高,至少土壤浓度高达0.5%,当土壤表面发生青霉时,表明盐分积累已到纯盐土的程度,尤其是发生红霉时,积盐更高;其次是观察蔬菜生长表现。一般来说,土壤浓度超过0.3%时,作物吸水明显受阻,在土壤不缺水情况下植株白天萎蔫早晚恢复,叶片乌黑发亮,植株矮小,发育不良,严重时叶缘干枯内卷,新叶少或无新叶,或生长不整齐,高低不匀,植株大小明显差异。不同作物其耐盐能力是不同的。菠菜最耐盐,其次是番茄、芦笋、莴笋、胡萝卜、洋葱、茄子,而甘蓝、辣椒、黄瓜、菜豆等耐盐较差,最不耐盐的是草莓。因此,在积盐较重的大棚宜选种番茄、茄子等,只有当土壤浓度降到0.2%左右时,才能种黄瓜、辣椒等。

解决土壤积盐危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坚持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并合理施用化肥,特别是速效化肥,严禁超量施用。其次是夏季种植玉米,吸收土壤过量的肥料。第三以水化盐,夏季休闲不用时,采用深翻淹水高温处理,即可除盐,又可杀死病原菌。注意要灌透水,让水和盐一块流出菜地。第四施用含碳高的作物秸杆如稻草、麦秸、玉米杆等,以此吸收消耗过量的化肥,减轻土壤盐分积累危害。具体方法是:把稻草等秸杆切成5厘米左右的碎秸,在定植前1-1.5月撒地面并耕翻入土,然后灌水腐熟,亩用量1000-1500公斤。施秸杆不仅可大大减轻盐害,而且还能提高有机质,平衡土壤养分,调整碳氮比,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抑制病原菌的发展,减少病害等作用。对于盐害已经发生而又不能采取其它方法解除时,或尽管盐害严重,可作物正值需肥高峰不冲施肥料不行时,就冲施万亩康,即冲施一次万亩康减少一次追肥。对于黄瓜、西红柿、辣椒等生长期长的果菜类,整个生长期可冲2—4次万亩康(冲一次减少一次冲施肥,与冲施肥交替冲施万亩康,既保证作物需肥,又能降盐)。

 在我国大棚种植中,已经比较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但是,还很少有施用非腐熟作物秸杆的做法和习惯。用稻草改良土壤,防治盐害,在日本早就习已为常。据研究,稻草施入土壤20天左右,土壤中的硝态氮就降低到较低水平,并保持2个月左右,2个月后,被微生物固定的氮又逐渐释放出来,可使黄瓜产量提高30%以上。施用秸杆,并不要求尽快腐熟,最好在地温不太高时施用,较长时间维持10-15℃状态下能发挥较好作用,如温度过高分解过快,反而伤根。

2、酸害及其防治。

在当前大棚生长中,土壤酸化问题十分突出。据报导,一些地区强酸性菜地已超过50%(PH<5 .5)。大多数蔬菜适宜在中性及弱酸性土壤中生长,在强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良,而且产量低。如洋葱在PH5.2的土壤产量只有生长在PH6.2土壤中的50%,当PH为4.2时,第一年的产量只有PH6.2土壤中的37%,第二年几乎绝收。因此,对菜田土壤酸化治理问题是大棚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菜地土壤酸化,宜种性变窄,产量下降,地力衰退;土壤酸化,盐基被破坏,土壤缺钙、锰、硼严重,磷的活性降低,铝离子、铁离子和氢离子浓度明显增加并抑制其它元素的吸收,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导致生理病害及病原性病害大发生;菜地酸化后,“老朽化”也就明显出现。菜地的退化,往往是从土壤酸化开始的,接着土层分化,根系下扎困难,耕地的物理性变劣,以及营养元素缺乏等问题相继发生,全面威助着蔬菜的生育,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对于大棚生产来说,土壤酸化的主要根源在于超量施用氮素化肥,尽管施用酸性及生理酸性肥料也会使土地酸度增加,但突出问题还是超量施用氮肥。土壤酸化的防治措施除控制氮肥用量,少用酸性(过磷酸钙)和生理酸性(硫酸铵、镀)外,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是施用石灰。PH<5.5的强酸性土壤,亩施石灰150 kg,可隔茬施用,即前茬施了石灰,后茬可不施;对于PH<6的弱酸性土壤亩施50-100kg石灰,可隔年施用。施石灰的方法是70%的石灰撒地面耕翻土中.30%耕地后撒地表耙匀,然后浇水中和。

对于土壤酸化、板结、僵硬等物理性能差的地块,依靠有机肥又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的情况时,可施用“万亩康”,每亩用4-6kg即可。

 、土壤退化修复与防控

土壤退化也叫土壤老化。土壤老化可用板结、酸化、盐渍化、营养失调、碳氮比失调、水肥气热失调、毒素积累、病菌积累九大指标评价,出现项目越多土壤退化程度越严重。土壤老化和人老了一样,各种能力衰退,承载作物产量的能力明显下降,而且作物病害多,品质差。80年代以来,我国耕地土壤多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设施农业,高效经济作物土壤退化程度更严重,一些地块及其作物离开农药不能生、离开化肥不能长、粮经作物靠吃化肥喝农药提供的果实,直接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人口在增加、耕地在减少、土壤在退化的现实警示我们必须重视土壤退化修复与防控。土壤退化的九项指标中五项(即板结、酸化、盐渍化、碳氮比失调、水肥气热失调)和偏施化肥、用肥不当有关系,而另外四项(即营养失调、微生态平衡失调、毒素积累、病菌积累)和重茬种植关联。偏施化肥、用肥不当可用高浓度腐酸络合有机无机复混肥解决。重茬问题可用万亩康及其衍生产品解决。万亩康和高浓度腐酸络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是土壤退化修复与防控的有效选作。

附表1                                     主要有机肥养分含量

肥料名称养分含量(%)

肥料名称

养分含量(%)
NP2O5

K2O

NP2O5

K2O

人粪尿0.600.300.25油菜秆0.560.251.13
猪粪尿0.500.350.40花生秧1.600.250.74
牛粪尿0.400.130.60花生饼6.321.171.34
马粪尿0.700.500.55大豆饼7.001.322.13
羊粪尿0.950.351.00棉籽饼3.141.630.97
鸡粪1.631.540.85芝麻饼5.803.001.30
鸭粪1.101.400.62菜籽饼4.602.481.40
猪圈肥0.450.190.60茶籽饼1.110.371.23
马圈肥0.580.280.53草木灰3.006.00
牛圈肥0.340.160.40炉灰渣0.400.50
羊圈肥0.830.230.67一般堆肥0.450.220.55
蚕豆秆1.600.301.90高温堆肥1.50.651.50
大豆秆1.300.300.50一般圈肥0.500.250.60
稻草0.630.110.85土杂肥0.400.431.25
麦秸0.480.110.62
玉米秸0.610.272.28
附表2                                    主要农作物适宜PH值范围

作物名称PH值作物名称PH值作物名称PH值
水稻6.0--8.0油菜6.0--7.5甘薯5.5--6.0
小麦6.0--7.5大豆6.0--7.0西瓜6.0--7.0
玉米6.0--7.5芝麻6.0--7.0白菜6.0--7.0
谷子6.0--7.0甘蔗6.0--7.5甘蓝5.5--7.0
棉花6.0--8.0烟草5.5--7.0番茄6.0--7.0
花生5.5--7.0马铃薯5.5--7.0辣椒6.0--7.0
茄子5.5--7.0黄瓜5.5--7.5冬瓜6.5--7.0
甜瓜6.0--7.0莲藕6.5--7.5丝瓜6.0--7.0
菜豆6.0--7.0生姜5.0--7.0萝卜5.5--7.0
芹菜6.0--7.5莴笋5.5--6.5菠菜6.5--7.5
大蒜6.0--7.0大葱6.0--7.0韭菜5.5--6.5
芦荟6.5--7.0草莓6.0--7.0苹果树6.0--8.0
梨树6.0--8.0杏树5.0--7.0柑橘树6.0--7.0
桃树6.0--8.0山药6.5--8.5白杨树6.0--8.0
附表3                  经济作物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作物名称需养分量(公斤)

作物名称

需养分量(公斤)
NP2O5

K2O

NP2O5

K2O

水稻2.51.33.3棉花(籽棉)3.731.303.
小麦3.01.34.0甘薯0.350.180.55
玉米2.91.342.54马铃薯0.550.221.06
谷子4.71.35.45油菜(菜籽)10.03.4510.65
高粱2.61.33.0芝麻9.52.5010.50
花生7.01.34.0烟草(鲜叶)4.11.35.60
大豆7.21.84.0甘蔗0.180.130.23
甜菜0.50.150.6向日葵6.831.6015.5
附表4                  蔬菜、瓜果每形成1000公斤商品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作物名称需养分量(公斤)作物名称需养分量(公斤)
NP2O5

K2O

NP2O5

K2O

大白菜1.500.702.00胡萝卜2.430.755.68
甘蓝2.990.992.23水萝卜2.601.354.70
菜花10.872.904.91黄瓜2.731.303.47
芹菜2.000.933.88西葫芦3.001.004.00
油菜2.760.332.06苦瓜5.281.766.
菠菜2.480.865.29冬瓜1.360.502.16
芦笋2.080.713.18南瓜4.751.705.65
香菜3.1.398.84西瓜1.800.402.00
小白菜1.610.943.91甜瓜3.501.706.90
番茄3.540.953.洋葱2.370.704.10
茄子3.240.944.45大蒜5.001.304.70
辣椒5.191.076.46韭菜3.690.853.85
菜豆8.002.267.00山药4.331.075.40
大葱3.001.204.00枣树1.501.001.30
生姜6.341.319.27梨树4.702.304.80
草莓10.04.0012.0柿树5.901.405.40
苹果树6.603.356.60柑橘1.800.502.40
桃树2.501.003.30樱桃2.300.302.80
葡萄3.802.254.50
菠萝3.501.107.40
香蕉9.504.5022.5
附表5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

元素相互作用
N--P

N--K

P--Zn

N--Zn

K--Zn

K、N-Mg

P--Fe

K--Fe

Mn--Fe

Mo--Fe

Ca--B

K--B

P--Mo

S--Mo

Mo-Mn、Al

通常为协和作用,但NO3- 高时为拮抗作用通常为协和作用

但NH4+ 高时为拮抗作用

一般为拮抗作用,植株P/Zn值≥400,植物出现缺Zn症

供氮高时,可加重缺Zn

K可减轻P--Zn 的拮抗作用

K+ 和NH4+含量高时,植物易出现缺镁

过量供磷可明显钝化铁的活性

钾和铁为拮抗作用,互相影响吸收

猛过多,易出现缺铁症

低铁水平时,钼和铁为拮抗作用,高铁水平时,钼和铁为协和作用

高钙抑制硼的吸收

钾促进硼的吸收

磷加强植物对钼的吸收和运输

硫一只吸收钼

缺Mo可造成植物Mn、Al中毒

附表5                             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分级表

土壤类别水解氮(N)有效磷(P2O5)

速效钾(K2O)

含量

(PPm)

丰缺症状含量

(PPm)

丰缺症状含量

(PPm)

丰缺症状
<100严重缺乏<30严重缺乏<80严重缺乏
100-200缺乏30-60缺乏80-160缺乏
200-300中等60-90中等160-240中等
>300较高>90较高>240较高

<50严重缺乏<5严重缺乏<50严重缺乏
<80缺乏<10缺乏<100缺乏
80-150中等10-15中等100-150中等
>150较高>15较高>150较高
注:1、水解氨为1mol/LNaOH扩散法;有效磷为Olsen法;速效钾为1mol儿醋酸铵法。

2、在养分含量严重缺乏和缺乏地块施肥,肥效显著,增产幅度大;在养分含量中等的地块施肥,肥效一般,可增产10%左右;在养分含量较高地块施肥,肥效极差或无效。

万亩康及其衍生产品

 一、万亩康

 万亩康是郑州金正生物化学工程研究所,针对我国种植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连年重茬种植造成土壤退化(板结、酸化、盐渍化、营养失调、微生态平衡失调、碳氮比失调、水肥气热失调、毒素积累、病菌积累),病虫危害尤其是重茬病害愈加严重难治的现状研制而成的一种多功能高端技术产品。

 万亩康是1996年的科研项目。1999年进入市场至今十多年来,从未更名改姓的真正原因是:定位准确、切中要害、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定位:解决肥料解决不了、农药解决不好的综合病症。凡是遇到用这种农药不行,用哪种农药也不行的疑难问题时、使用万亩康很可能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害:重茬种植、土壤退化。

 方便:适用于各种作物,各个生长期(早用比晚用好),各种使用方法(粉剂、水剂、颗粒剂均有)。

 效果:问题越严重,效果越突出;问题多的多用,问题少的少用,无问题的不用。

 二、万亩康的衍生产品(即含有万亩康的产品)

 、重茬益生、重茬剂

 、重茬肥、调理肥、抗病肥

 、金地康、田益生、地益生、金益生

 、蒜地康、花生健粒饱、花生金粒果

 、腐酸络合功能肥即高浓度有机无机复合肥(N+P205+K2O≥35-45%有机质≥15-25%)

文档

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七大关键技术(整理完)

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七大关键技术这里所说的大棚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统称。大棚是保护地设施,是人工创造的小气候,其种植管理远比露地种植复杂得多。大棚种植管理上主要有水、肥、气、热、光、药、土七大关键技术。一、水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是作物的命脉。蔬菜瓜果是需水量大的作物,一般含水量都在80-90%。缺水时,蔬菜瓜果植株气孔自动关闭,光合作用停止,纤维增多,组织粗糙,木质发达.苦味增加。如黄瓜,性脆,不浇水不长,具有喜湿怕旱的特点,但过湿又是百病之源。水多叶旺根必浅,营养不全产量低。浇水过多,土壤透气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