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科 | 语文 | |||
| 年级 | 二年级 |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 |
|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 ||||
| 单元(或主题)名称 |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三单元 | |||
|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第三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通过教材的学习,启发孩子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要懂得爱爸爸、妈妈。这组课文的主人公与二年级的学生同龄,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很有亲切感。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
|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标点符号的初步学习与运用,也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1、本单元要求会认55个生字,认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 ||||
|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语讲讲故事。 课时安排 《曹冲称象》 2课时 《玲玲的画》 2课时 《一封信》 2课时 《妈妈睡了》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 ||||
|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 ||||
| 课题 | 曹冲称象 | |||
| 课型 |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 |||
| 1.教学内容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 ||||
| 2.学习者分析 (1)“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学生易混淆,可以展示实物帮助学生区别。 (2)注意朗读指导,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两种称象的方法,哪一种好?这是理解的难点。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 ||||
| 3.学习目标确定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3)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 ||||
| 4.学习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底”“然”容易写错。能大致 了解文中讲了称象的两种方法,们称象的方法是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是难点,指导读好长句子是本节课重点。 | ||||
|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环节一:导入 | ||||
| 教师活动1 1、 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 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 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 学生活动1 1.交流看见别人称东西的经历。 识记生字“称”。 2.质疑: 为什么称象?怎样称象?结果怎样? | |||
| 活动意图说明 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 ||||
| 环节二:自主识字,检查预习 | ||||
| 教师活动2 1.出示学习目标: (1)识记16个要求会写的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示汇报,引领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补充、指导和强调。 3.检查词语、课文朗读 4.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5.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6.分段指读课文,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 学生活动2 1.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组长负责,先同桌互助、交流,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群学。组长安排好汇报、展示的内容及详细分工。 2.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评价、质疑、补充、纠正。 3.多种形式朗读。 4.学生用手势表示几个自然段。 5.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6.朗读课文,相互评议。 | |||
| 活动意图说明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 ||||
| 环节三:指导写字 | ||||
| 教师活动3 1、出示 “称、秤、柱、杆、底”5个生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能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秤”“底”。 | 学的活动3 1.仔细观察,自主写字。 2.交流写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3、学生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 |||
| 活动意图说明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 ||||
4 曹 冲 称 象
为什么? 又高又大 比喻
怎样称? 们:造大秤
| 结果? | ||||
|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称( ) 住( ) 低( ) 秤( ) 柱( ) 底( ) (2)用“像”“到底”各说一句话。 (3)说一说们称象的方法是什么。 | ||||
|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实物演示杆秤的用法 | ||||
|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生字词教学时,因为部分孩子课前预习做得较好,所以我尝试放手让学生说自己的识记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积极性增强,课堂效果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