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高中学校:
为了构建学习型学校,提高青年教师的素养,使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夯实学科知识基础,现决定在高中青年教师[至2004年9月,教龄不满三年(含三年)的高一、高二的任课教师]中,开展读教育理论著作,增强自身业务素质的读书学习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为什么要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没有青年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
教师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感染力。攻读教育著作还可以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感悟教育的真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现在的情况看,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就要求教师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二、读书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
1、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在不断更新,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远不止课堂教学一种形式,教师如果要维护其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并能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以上学科的整合能力。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以及即将进行的高中新课程的改革都非常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在提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和敢于超越的个性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教师这种教育智慧正是将以上几种学科有机整合所外现出来的。因此,必须加强以上几个学科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将其有机整合。
3、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优秀报刊上的文章比较精粹,多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
青年教师还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优良品格。
三、关于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的要求
1、精读。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读书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在通读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精读上。使每一位青年教师学期内必须精读两本教育专著。书不一定要读得多,但一定要读得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反复读。做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发现”就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这既可从轻松阅读中“发现”愉悦、轻逸、趣味,令人捧腹;也可从沉重阅读中“发现”生命内部的震撼,灵魂的激荡风暴。
宋代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所谓“穷理”,就是作彻底的逻辑追问,就是追求理论的彻底性,努力求得思想的澄明,而不满足于一知半解。
2、写读书笔记。在读书过程中,将读书的感悟和体会写出来。各校应在每学期结束将青年教师读书情况纳入考核。
3、交流。在自学的基础上,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读书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再以全县组织交流。全县拟于2005年“五四”青年节组织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
4、组织论文评选。在坚持写学习心得体会基础上,每位老师确定一、二个专题内容,撰写论文。全县于2005年7月份组织读书学习活动优秀论文评选。
四、各高中学校要加强对读书学习活动的领导。
要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指定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各学校要为青年教师的读书学习提供有利条件,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成长。
各学校请把高一、高二任教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名单于1月10日前寄(送)县教科室。
特此通知。
附件:主要阅读书目(供选读)
| 教育学丛书 | 岸根卓朗术1、《 我的教育论》 2、《西方现代教育论著 选》 |
| 教育心理学 | |
| 教学心理学 |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 |
| 创新教育丛书 | 《昆体良教育论著选》 |
| 马恩列毛邓教育思想 | 福录培尔《人的教育》 |
| 素质教育丛书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
| 研究性学习 |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
| 普通高中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 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 |
| 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 陶行知丛书 |
| 普通高中新课程指导丛书 | 朱永新教育文集选读 |
| 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2、《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 李镇西《在反思中成长》 |
|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 魏书生教学艺术丛书 |
| 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 《江苏教育研究》 |
| 加德衲《多元智能》《多无智能教与学的的策略》 | 《人民教育》 |
| 苏霍姆林基1、《给教师的建议》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3、《爱情的教育》4、《做人的故事》5、《育人三步曲》 6、《帕夫雷什中学》 | 《中国教师报》 |
| 赞可夫:1、《和教师的谈话》2、《教学论与生活》 | 教育科研丛书 |
2、除上述提供的读书内容外,各人还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自己再确定一些学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