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44:21
文档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

镇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通过前期大量走访和实地调查、检查,对我镇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发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1 危险源辨识 1.1 危险源辨识 1.1.1 火灾 部分商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仓库内堆放大量的可燃物品,如果火源控制不好,如设备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表面温度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可能引燃可燃物,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另外,在点火源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会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如电气线路老化,或电气线路过载过热,导致高温熔融物的产生,如果电气线路底下
推荐度:
导读镇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通过前期大量走访和实地调查、检查,对我镇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发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1 危险源辨识 1.1 危险源辨识 1.1.1 火灾 部分商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仓库内堆放大量的可燃物品,如果火源控制不好,如设备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表面温度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可能引燃可燃物,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另外,在点火源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会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如电气线路老化,或电气线路过载过热,导致高温熔融物的产生,如果电气线路底下
镇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

通过前期大量走访和实地调查、检查,对我镇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发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1 危险源辨识 

1.1 危险源辨识 

1.1.1 火灾 

部分商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仓库内堆放大量的可燃物品,如果火源控制不好,如设备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表面温度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可能引燃可燃物,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另外,在点火源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会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如电气线路老化,或电气线路过载过热,导致高温熔融物的产生,如果电气线路底下堆放有可燃物品,那么高温熔融物就会引燃可燃物品,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储存大量的可燃物品仓库,遇到点火源,如仓库未安装防雷设施,在库区内吸烟,违规动火等,将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1.1.2 机械伤害 

机械防护设施缺损。由于保养不善或违章作业,设备的防护栅栏、安全栏门或设备的转动、传动部位的防护罩缺损,操作人员身体一部分进入上述围护的危险区域或触及设备的旋转部位,从而导致机械伤害的发生。由于作业人员技能、生理状态和责任心等原因,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引致设备误动作可能引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1.1.3 触电 

人体触碰带电体,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电气系统安全防护设施,如接地(零)保护、漏电保护等失效,使机器外壳带电,或者由于操作失误,尤其在维修作业过程中,如误触碰、误送电等,都可能引致触电事故发生。 

1.2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2.1 供配电系统 

本辖区供配电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触电、电气火灾等危害。 

1)触电 

在电气设备运行、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的屏护缺陷、安全间距不够、绝缘损坏、保护接地失效、违章作业、误入带电间隔、检修工作安全措施不当、电工安全用具缺陷等原因,工作人员触碰到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均可能造成触电伤害事故,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电气设备的检修过程中。 

2)电气火灾 

火灾危险环境区域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如选型不当或因安装、调试、检修等原因而不符合防护性能要求,或因缺乏维修保养、老化等原因而造成防护性能失效,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短路、接地故障、电气连接松脱、过电压放电、闪络等,都会产生电火花、电弧而引发火灾事故。变配电所、仓库的电气设备,因安装、检修或使用不当、操作失误、老化等原因,可能造成过载、短路而出现高温表面过热和产生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如防雷设施不完善,或管理疏忽和缺乏定期维护保养,导致防雷设施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在雷雨天气有可能造成雷击危险,引起火灾爆炸或设备被击毁等事故。 

1.2.2 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伤害 

群密集公共场所伤害主要有害因素有:骨折、软组织挫伤、踩踏等

 1)骨折 

如果运动设施设备老化,发生螺丝脱落,部分器材生锈,健身设施具有垮塌的危险,导致健身者发生伤害。

2)跌倒

    车站、休闲娱乐广场石梯步较多,防滑措施落实不到位,容易发生跌倒,人流量大的时候有发的危险。

3)踩踏 

休闲娱乐广场经常组织晚会,安保人员配备不到位,在某些赠送小礼物的环节极易发生哄抢,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故的发生。

1.2.3 镇内运输系统 

镇内运输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危害。

 1)车辆伤害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公路交通运输运用较多且涉及范围广泛。由于环境不良,如场地狭窄、通道不畅、司机视线受阻等,或车辆保养不善,控制实效,如制动、刹车、转向失灵等,或因违章驾驶,或搬运的物料放置不稳(超宽、超载)等,在行驶中发生碰撞,倾翻等,都可能导致车辆伤害。 另外,车流量大的地方交通警示标志标牌不完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诱发事故发生.

2)机械伤害 

本辖区内开山取石和采砂生产线、大型项目建设施工较多,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使用面较广。施工工人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符合规范,如外露旋转和传动部件等防护缺损、或操作失误,身体某一部分或身体意外进入输送线上危险区域,联锁保护失效等,可能导致撞伤、绞伤或挤压等机械伤害事故。部分工人施工未按规定使用口罩和安全帽等防护物品,容易诱发职业病。

3)健身娱乐设施伤害

   辖区内健身娱乐设施较多,维护和管护不到位和认为破坏较为严重,导致大多娱乐健身设施设备运转不正常。 同时,该场所未成年人密集,监护人监管不到位导致未成年人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1.3  自然条件影响分析 

1)暴雨 

该项目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辖区内采砂、制砖、取石企业容易受山体滑坡以及采砂船丰水期违规作业,从而影响生产,引发安全事故,造成损失。 

2)雷暴 

本地区夏季雷暴天气中,若防雷设施失效,建筑物和人员有遭受雷击的危险。 

3)高气温 

本地区夏季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气温容易引起人出现中暑,尤其在通风降温不良的工作场所,更容易对人员产生危害作用。 同时,我辖区内森林覆盖率高,夏季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

4)地震 

我镇08年之前建造的建(构)筑物没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要求设计和建造,一旦发生地震,可能导致倒塌,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 

4)自然灾害避险点的设置不到位

    我镇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暴雨后引发的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部分人群集中地地方虽然设置了自然灾害避险点,但是由于标志标牌不明显,导致群众在发生灾害的时候不知道前往何处避险,避灾秩序混乱。

1.4 重大危险源辨识 

1.4.1 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分析 

本辖区使用和贮存的物料中没有《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物质,故该项目生产车间和仓库均不构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1.4.2 危险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分析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本辖区所涉及的设备设施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 风险评价 

2.1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2.1.1 概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它常常用于项目装置等在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分析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宏观的战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其功能主要有: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④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1.2 危险性等级划分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严重性等级 

等级说明 事故后果说明 

Ⅰ级 安全的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Ⅱ级 临界的 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

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 

Ⅳ级 灾难性的 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2.1.3 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的划分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可能性等级,将各类危险可能性划分为5个等级。 

2.1.3-1 危险可能性等级划分可能性等级 

总体发生情况:

 A级 频繁 频繁发生,经常发生 连续发生

 B级 很可能 在寿命期内会出现若干次 频繁发生 

C级 有时 在寿命期内有时可能发生 

发生若干次 

D级 很少 在寿命期内不易发生,但有可能发生 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可预期发生 E级 

 

2.2 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 

根据各评价单元的生产、储存特点,对其危险性进行识别,分析其危险、有害因素,找出形成事件的原因,然后确定事件类型、严重度和可能性。

2.2.1-1储存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 

1 可燃物料火灾 在商家仓库内存放大量可燃物,如遇明火、高温等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分析如下: 

明火源:违章吸烟,焊接或维修设备时违章动火,外来人员带来火种。 

火化或高温源:电气火花,雷电火花,静电火花,电器超负荷运行产生的高温, 

线路底下,或灯具底下放置可燃物。 

1.控制和消除火源: 

①作业区内严禁吸烟、禁止携带火种。 

②动火必须按动火审批手续进行,并采取防范措施。 

③按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保持装置有效性。 

④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行。 

⑤定期检查线路,及时更换老化的电气线路。 

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①禁止在生产场所堆放大量的可燃物。 

②禁止在线路底下,灯具底下堆放可燃物。 

③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④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要求职工及管理人员严格遵守。 

⑤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 

3.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完好(如灭火器材、消防栓)。 

2 运输车辆伤害 

主要存在的隐患为车辆故障,如刹车失灵,违章驾驶,超速超载,作业环境不良,警示标志标牌不明显或缺失等,都可能导致车辆冲撞伤人或所运输的物料倾翻发生事故。

等级评定:人员伤亡 Ⅱ~Ⅲ C~D 

防范措施:

1.厂内机动车辆应按规定进行年检。 

2.应持证驾驶,杜绝违章驾驶。 

3.督促镇内车辆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4.完善好人群密集处警示标志的设立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 

3高处物体打击 

1.部分工地原材料和成品等储存空间狭窄,造成超高堆放,从

而导致员工碰伤、砸伤。 

2.物料堆放不稳,倾斜导致砸伤员工。 

3.作业场所地面湿滑导致伤害。

4.施工作业人员不按安全生产规程违规作业,不戴安全帽。 

等级评定:人员受伤 Ⅱ~Ⅲ C 

防治措施:

1.确保物料的储存空间和道路的宽度。 

2.物料堆放整齐,不超高堆放。 

3.作业场所保持清洁、干燥。 

4.督促各单位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4.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易发点的管控不到位。

2.开山取石企业违法违章开采导致山体地质结构不稳定。

3.地质灾害避难点的设置不规范,标志不明显。

等级评定:人员受伤 Ⅱ~Ⅲ C 

防治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及时在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志。

2.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严禁开山取石活动。

3.加强对地质灾害避难点建设的规范。

文档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

镇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报告通过前期大量走访和实地调查、检查,对我镇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发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1 危险源辨识 1.1 危险源辨识 1.1.1 火灾 部分商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仓库内堆放大量的可燃物品,如果火源控制不好,如设备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表面温度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可能引燃可燃物,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另外,在点火源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会导致可燃物的燃烧。如电气线路老化,或电气线路过载过热,导致高温熔融物的产生,如果电气线路底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