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识 | 中文名:氯磺酸 | 分子式 | HClO3S | ||
| 英文名: Chlorosulfonic acid | 分子量 | 116.52 | |||
| 危险货物编号:81023 | CAS号 | 7790-94-5 | |||
| 危险标记 | 20(酸性腐蚀品) | ||||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半油状液体,有极浓的刺激性气味 | |||
| 熔点/℃ | -80℃ | 相对密度(空气=1) | 4.02 | ||
| 沸点/℃ | -151℃ | 相对密度(水=1) | 1.77 | ||
| 饱和蒸气压(kPa) | 0.13kPa(32℃) | ||||
| 稳定性 | 稳定 | ||||
| 溶解性 | 不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溶于氯仿、乙酸 | ||||
| 主要用途 | 用于制造磺胺类药品,用作染料中间体、磺化剂、脱水剂及合成糖精等 | ||||
| 危险特性 |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甚至爆炸。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氧化硫。 | ||||
| 健康 危害 | 侵入途径 |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
| 健康危害 | 其蒸气对粘膜和呼吸道有明显刺激作用。临床表现有气短、咳嗽、胸痛、咽干痛、流泪、恶心、无力等。吸入高浓度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皮肤接触液体可致重度灼伤。 | ||||
| 泄漏应急处理 |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果大量泄漏,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 ||||
| 防护措施 |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