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山西运城市044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的分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绿色信贷余额的增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同时商业银行的Z值呈上升趋势,意味着商业银行的风险降低。但是法律制度、产品创新力、奖惩机制等方面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最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20)04-0062-07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Chami(2002"认为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绿色信贷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Labatt&W hite(2002"认为银行对信用贷款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在审批融资项目时,应当将环境风险作为定价因素之一,然后不断完善商业银行风险评估$Scholtens(2007)认为企业的资金需求各有不同,市场机制可以很好地调节信贷资金的分配,将信贷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行业及企业,但是将绿色信贷单独拿出来进行考虑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导致商业银行的业绩下降$Cooperman (2013)研究了在当前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实体企业由于国家环境标准的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与之前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加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商业银行更看重当前的利益,并没有像实体企业那样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应该倡导金融机构重视绿色信贷的发展,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内文献综述
何德旭和张雪兰(2007)对于绿色信贷的定义进行了解释,通过与传统信贷业务进行对比,认为商业银行在项目贷款审批时,不仅要考虑传统信贷应该考虑的要素,还要考虑到该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风险。刘秀凤(2009)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银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该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对于那些积极进行绿色信贷的银行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支持,对于那些不响应国家环境保护的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惩罚。刘珍佐(2010)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在对绿色信贷风险评估时需要面对特有风险,比如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以及风险等,在进行数据选取时,需要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考核,以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影响风险评估结果。孙光林(2017)研究了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认为发展绿色信贷能够增加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发展绿色信贷能够降低商业银行风险。高晓燕(2018)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一)绿色信贷发展概况
十九大以来,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也多次出台有关绿色信贷的文件,大力提倡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中比重最大的绿色信贷发展迅速。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我国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从2013年的5.2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万亿元。我国的绿色信贷主要分为两大块:其一是用于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建设%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生产贷款;另一个就是支持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处理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的贷款*绿色信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绿色信贷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各商业银行都积极响应国家,加大对于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二是绿色信贷带来的环境效益明显,从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绿色信贷支持的环保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1亿吨左右;三是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有很大的作用,观测多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后我们发现绿色信贷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而且绿色信贷的不良贷款率要远远低于其他类贷款的不良贷款率*
(二)绿色信贷相关
为了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力度,银监会于2012年颁布了《绿色信贷指引》,分别就绿色信贷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以及内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释,旨在督促商业银行顺应时代发展,增强商业银行对于环境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的管理。银监会又在2013年出台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该文件主要是为了各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统计自身的绿色信贷规模*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还对于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绩进行了评价,这一结果将作为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考核的标准之一*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经过多年的建设,从绿色信贷的组织建设%内控管理、信息披露到业绩考核都逐步丰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对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以及社会风险控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绿色信贷产品多样化
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时间比较短,我国商业银行更多的是选择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积累相关经验、引进优秀人才%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绿色信贷业务团队,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方式主要还是信用贷款,应收账款2020年第4期(总第519期)
抵押、预期收入抵押、股权质押!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保理等业务还比较少$发展最好的是节能环保类融资产品,主要有清洁能源融资、电动汽车融资以及绿色供应链融资等。
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为研究绿色信贷业务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从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中挑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14家进行研究,也是绿色信贷数据披露比较全的商业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数据为2013-2017年年度数据,核心数据一绿色信贷余额来源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其他的一些变量是从各大数据库中找到的,还有一些变量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如商业银行的Z值以及银行规模等。本文中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也都来源于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
选取这14家上市银行主要是因为这些银行的规模较大,业务涵盖范围比较广,也都在绿色信贷方面有所建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概况$之所以选择2013年-2017年的数据主要是因为银监会在2012年才出台了(绿色信贷统计口径》,之前都是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标准统计出来的,参考价值不大,2013年后各银行披露的绿色信贷数据口径统一$
(二)模型设定
模型1: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Npl=/30+/31!Gl+/3'x X+s
其中,Npl为不良贷款率,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Gl为绿色信贷余额,在进行实证分析时进行了对数处理,消除异方差影响;X为控制变量,本次使用的就是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银行家信心指数以及GDP增长率;"为随机误差项。
模型2: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Z值的影响Z-score==80+!1x Gl+(i2x Size+/33x Npl+04x Car+s
其中Z-score"破产风险度Z值)用来衡量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也可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值越大代表商业银行风险越小,银行越不容易破产;自变量G1代表绿色信贷余额,这一数值可以直观的反映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状况;Size为银行规模;Npl为不良贷款率,衡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所占的比重;Car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s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检验
模型1以不良贷款率作为因变量,以所选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以及其他控制变量作为自变量,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1模型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
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观测值不良贷款率 1.35240.38820.65 2.3970绿色信贷余额 6.6839 1.7542 2.76259.212870流动性比例43.10148.402728.4363.1870资本充足率12.4683 1.39619.8815.4870 GDP增长率7.1140.33 6.77.6770银行家信心指数57.00211.658242.3571.7870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表2模型1固定效应估计结果
VARIABLES不良贷款率NPL
绿色信贷余额-0.0824*** (0.0281A
流动性比率
0.0087* (0.00477)
资本充足率-0.0156*** (0.0336)
GDP增长率-0.633*** (0.186)
银行家信心指数—0.000391***
0.00343)
Constant 4.754** 1.927)
Observations70
Number of bank14
R-squared0.827
注:*、**、***分别表示"0%、5%、"%的统计水平显著,括号内为t值。
从回归结果看,绿色信贷余额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越大,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国家不可能放任高污染企业继续经营,环保标准可能还会继续提高,而两高一剩企业对于贷款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商业银行给该类企业的贷款很有可能因为环境风险而成为不良贷款,而绿色信贷就不会存在这种状况&(2%清洁环保类项目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环境风险较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商业银行增加对于这些项目的贷款,发生违约的风险远小于高污染企业,不良贷款率也就降低了&
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负相关,且在1%的水平显著&从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看,两者的关系更多是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降低,资本充足率会提高&银行家信心指数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负相关,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银行家信心指数可以表明宏观经济状况,银行家信心指数越高,宏观经济越好,客户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就越低,不良贷款率就越低&GDP增长率也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负相关,也是在1%的水平下显著&GDP增长率直接表明我国的经济状况,GDP增长率越高,经济状况就越好,违约的概率就会降低,所以不良贷款率就会降低&
表3模型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
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观测值Z-score54.960520.32226.7752108.482170
绿色信贷余额 6.6839 1.7542 2.76259.212870
银行规模15.49880.970313.055717.076970
资本充足率12.4683 1.39619.8815.4870
不良贷款率 1.35240.38820.65 2.3970
本文的实证模型2以商业银行Z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绿色信贷余额作为解释变量,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回归结果来看,绿色信贷余额与商业银行Z值正相关,绿色信贷余额回归系数为1.904,在5%水平下显著&也就是说绿色信贷规模越大,商业银行Z值就越高,银行破产风险就越小&不良贷款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正相关,回归系数为-5.126,在5%的水平下显著&不良贷款率就是不良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的比值,不良贷款率越高,商业银行风险也就越大&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负相关,回归系数为2.369,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所以资本充足率越高,商业银行风险2020年第4期(总第519期)表4模型2固定效应估计结果
VARIABLES Z-score
绿色信贷余额1.904** (0.973)
不良贷款率-5.126*9 (-2.341)
资本充足率2.369*** (0.384)
银行规模5.6** (2.288)
Constant 96.85*** 32.07)
Observations70
Number of bank14
R-squared0.794
注:*、**、***分别表示"0%、5%、"%的统计水平显著,括号内为t值。
也就越小,这也是资本充足率作为商业银行监管指标的一个重要原因。银行规模也与商业银行风险负相关,回归系数为5.6,且在1%水平下显著。商业银行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商业银行风险也就越小。
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与绿色信贷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1.关于绿色信贷的法制法规相对匮乏。尽管我国央行#银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绿色信贷的文件,充分肯定了绿色信贷,并对发展绿色信贷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但是这些文件大多是对商业银行的指引,并不是强制性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贷款时还是以盈利为第一目的,并不会去考虑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的管理。目前关于实体企业环境要求方面的法律已经比较完善,全国环境监察也日益严格,如果实体企业环境标准不达标,无法进行生产。所以对于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也应该进行法律要求,这是商业银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上升至法律的高度,商业银行才会更好地发展绿色信贷。金融监管部门也应该定期对于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进行检查,对于那些未达标的商业银行进行处罚。
2.商业银行缺乏绿色标准和环境信息不足。首先是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绿色信贷的审核标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要求,比如说哪些行业符合绿色信贷,哪些行业不符合绿色信贷,亦或是根据企业的能耗标准来算,能耗高于多少就不是绿色信贷,能耗低于多少是绿色信贷。尽管银监会之前出台了《绿色信贷统计口径》,但是这只是商业银行向银监会报绿色信贷数据时使用的一个大致标准,并没有一个关于绿色信贷的标准能够让商业银行用来审批项目是否属于绿色信贷。这就需要银与环保部门来共同讨论相关的环境保护标准,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各行业污染排放标准,供商业银行来评定企业的环保是否达标,降低商业银行审核难度。再次,商业银行在审批项目时缺乏相关企业的环境数据,给商业银行的项目审批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样也降低了审批效率。所以这需要商业银行与环保部门积极沟通,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个电子数据库,专门让商业银行来查找相关企业的环境标准以及能耗,并对信息及时更新,以提高商业银行评估效率。
3.存在干预商业银行审贷的情况。一些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发展会受到当地的干预。比如某商业银行审批了某项目的借款申请,但是因为该企业的环境标准未达标,亦或是环境风险比较大,审批不能通过。但是该企业可能会给当地带来巨额的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税收,所以可能就会向银行施压,银行迫不得已贷款给该企业"所以说,对于商业银行的干预也会对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能力弱
首先,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时间较短,绿色信贷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绿色信贷产品的种类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少,主要还是通过控制信贷来抑制两高一剩企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主要还是针对环保企业的信用贷款,贷款企业一般都是新兴的新能源行业,其他行业的绿色信贷较少"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并不如国外商业银行那样针对某个企业提供一个个性化绿色信贷服务方案"再次,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更多的是针对企业或者说环保项目而言,针对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比较少。国外针对个人的绿色信贷产品十分丰富,比如低碳信用卡,除此之外还有新能源汽车金融#节能抵押贷款等,个人绿色信贷业务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个人绿色信贷体系十分完善,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绿色信贷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所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顺应国际潮流,积极推动个人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促进个人绿色消费,刺激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五、对策建议
我国的绿色信贷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从1947年德国率先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生态银行到21世纪初赤道原则的建立,国外的商业银行已经在绿色信贷方面发展了70余年。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对于我国绿色信贷发展非常重要,如美国法律规定:当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对环境造成破坏时,需要追究给其贷款的商业银行的连带责任;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推动建立赤道原则。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应该考虑建立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某家企业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那么贷款给这家企业的商业银行就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只有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商业银行才会真正将环境风险考虑在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从源头上两高一剩企业的发展,各企业就不得不去完善自己的环境保护设备,这也会给我国环境监察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加快建设环境风险评估机制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主要是要考虑借款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但是对于环境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的度量还不够准确。其次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环境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到企业的相关环境数据,这就需要商业银行与环保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尽可能掌握企业的最新数据。商业银行应当组建专业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估团队,利用准确的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对于申请贷款的项目进行评级,根据项目的级别进行相应的贷款或者拒绝贷款。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监管部门应制定好相关。一
2020年第4期(总第519期)
是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指标,应该有一个最低值比如说占总贷款的5%,这样商业银行就不得不去发展绿色信贷。二是银应该设立奖惩机制。对于那些绿色信贷规模远高于文件要求的商业银行给予一定的扶持,毕竟扩大绿色信贷会使得商业银行短期内的利润降低,经营效益就会降低,如果还得不到激励的话,会丧失发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不发展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处罚,甚至将名单向社会公布。其次商业银行一定要有发展绿色信贷的意识,要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绿色信贷相关业务,充分了解绿色信贷产品,明白绿色信贷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四)成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合作平台
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合作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用来研究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案例,借鉴其中的优秀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这就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银、商业银行以及环保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互帮互助的一个合作组织。在部门的领导下,环保部门的协助下以及商业银行努力下,共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 ubhash Lane.France underlines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Finance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FRPT Research,2015.
[2]C arlo Carraro,Alice Favero,Emanuele Massetti. Investments and public finance in a green,low carbon,economy卩[.Energy Economics,2012,7(3):2231.
[3]李进.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绿色信贷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1):14-18.
[4]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43-46.
[6]吴玉宇.绿色信贷机制建设的探讨[J].武汉金融,2009(9):21-25.
[7]陈海若.绿色信贷研究综述与展望[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34-38.
[8]刘珍佐.绿色信贷中的CDM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J].企业导报,2010(9):163-1.
[9]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3):12-15.
课题组组长:高宇杰
课题组成员:董朝晖解洪文
师洋霞燕松涛
课题执笔人:燕松涛
责编:李文君校对:赵明晓
-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