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得分 |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 得 分 |
一、选择题 |
A.F=0;f=2N,方向向右
B. 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左
C.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右
D.F=0,f=0
2.
A.图线1和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3.如图所示的电路,a、b、c为三个相同的灯泡,其电阻大于电源内阻,当变阻器R的滑臂P向上移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b灯中电流变化值小于c灯中电流变化值
B.a、b两灯变亮,c灯变暗
C.电源输出功率增大
D.电源的供电效率增大
4.如图所示,相同乒乓球1、2恰好在等高处水平越过球网,不计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乒乓球自最高点到落台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球1和球2在空中可能相遇
B.球1的飞行时间大于球2的飞行时间
C.球1的速度变化率等于球2的速度变化率
D.落台时,球1的重力功率等于球2的重力功率
5.
A.该质点在t=10 s时速度开始改变方向
B.该质点在0~1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
C.该质点在t=20 s时,又返回出发点
D.该质点在t=20 s时,离出发点300 m
6.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力,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向心力公式,可见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
B.根据向心力公式F =mrω2,可见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向心力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C.根据向心力公式F =mvω,可见向心力的大小与轨道半径无关
D.根据卫星的向心力是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可见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
7.从地面以仰角斜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0,不计空气阻力,取地面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当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其动能3倍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 )
A. B. C. D.
8.从高h处以水平速度v抛出一物体,物体落地的速度方向与地面的夹角最大的是( )
A.h=30m,v=8m/s
B.h=40m,v=15m/s
C.h=30m,v=15m/s
D.h=40m,v=8m/s
9.一学生用100N的力将质量为0.5千克的球以8米/秒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踢出20米远,则学生对球做的功为( )
A.2000J B.16J C.1000J D.无法确定
10.某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x |
A.若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往复运动
B.若x表示速度,则物体做往复运动
C.若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x表示速度,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评卷人 | 得 分 |
二、多选题 |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视为质点
1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A.3s B.5s C.7s D.9s
1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3t2+6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前2s内的位移是5m
B.前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6m
D.第1s末的速度是12m/s
14.下列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情况,对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加速运动
B.,物体做加速运动
C.物体做减速运动
D.,物体做加速运动
15.如图所示,物块A、B的质量均为m,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
B.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C.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
D.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2mg
评卷人 | 得 分 |
三、计算题 |
17.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水池,某人绕池边以大小为v的线速度奔跑,同时从距水面h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石子,为使石子恰好落在池中心,试求抛出的石子相对于抛出者的初速度v0.
评卷人 | 得 分 |
四、实验题 |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19.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0 c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0 c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评卷人 | 得 分 |
五、简答题 |
21.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处向北走)经0.7s作出反应,从A点开始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示之: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并测出肇事汽车速度vA,警方派一车胎磨损情况与肇事车相当的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出事点B急刹车,恰好也在C点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AB=17.5m、BC=14.0m、BD=2.6m,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A是多大?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是多大?
评卷人 | 得 分 |
六、作图题 |
(1)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示意图;
(2)F1的力臂.
参
1 .B
【解析】略
2 .B
【解析】试题分析:s﹣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s﹣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解:A、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而不能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
B、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在t1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故v1>v2.故B正确.
C、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故在0﹣t3时间内4围成的面积大于3围成的面积,故3的平均速度大于4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s﹣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一直在时间轴上方,方向没有变化,所以t4时刻没有反向.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v﹣t图线和s﹣t图线的基本的特点、功能一定要熟悉,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金钥匙,在学习中要多多积累.
3 .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电路欧姆定律问题,当变阻器R的滑臂P向上移动时,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电源输出功率增大,a、b两灯变亮,c灯变暗,BC正确;
4 .CD
【解析】试题分析:球1和球2平抛运动的高度相同,则运动的时间相同,在相同时间内下降高度相同,由于球1的水平位移较大,可知过网时球1的速度大于球2的速度,故不可能相遇,A错误,B错误;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都为g,可知球1和球2的速度变化率相等,C正确;落台时,由于时间相等,则竖直分速度相等,根据知,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D正确;故选CD。
考点:平抛运动、功率。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抓住等时性,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5 .B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象可知0至10s末,速度图象都在时间轴的上方,速度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
由图象可知0至10s末,加速度,故B正确;前20s图象在时间轴上方,位移始终为正值,离出发点越来越远,故C错误;面积代表位移,故位移为x=×10×30×2m=300m,故D正确;故选BD.
考点:v-t图线.
【名师点睛】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是加速度,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是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的图线速度都为正,即速度方向不变;要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基础题.
6 .D
【解析】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地球的质量和卫星的质量均不变,由公式 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与半径有关,讨论这些物理量时要找准公式,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
7 .B
【解析】考点:竖直上抛运动;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分析:假设在高度为H的地方重力势能为动能的3倍,表示出该地方的动能、速度;由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求得H
解答:解:设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H,且速度为v,由题意知:
mgH=3mv2
再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V2-V02=-2gH
得H=
故选 B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好题;正确表示H处的动能和势能是关键.
8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落地时速度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为,所以h越大,初速度越小,物体落地的速度方向与地面的夹角越大,所以D正确.
故选D.
考点:考查了平抛运动
点评:物体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
9 .B
【解析】
试题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分析回答.
解:从脚接触球到球离开脚,这个过程中脚对球施力,但这段时间球移动的距离不知,做功多少通过获得的动能多少来计算;球离脚后,不再受学生脚踢力的作用,因此学生对球不做功,所以计算学生对球做的功:学生对球做的功是瞬时力功,不能用功的计算方式计算,
应用动能定理W=mv2=16J.
故选B.
10 .A
【解析】略
11 .BD
【解析】
试题分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应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灵活选取,并不是一定是选取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故A错误;任何物体均可作为参考系,并不要求是否静止,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故B正确;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可以看成质点,故C错误;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动作了,故D正确.故选BD.
考点:参考系;质点
【名师点睛】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质点是运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要理解其实质,不能停在表面。
12 .B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方向向西,说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有,当v=2m/s时,,当v=-2m/s时.,故BC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此题要注意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此题只告诉速度大小为2m/s,有可能速度向东,也可能速度向西,因此有两解.
13 .CD
【解析】前2s内的位移是,A错误;前1s内的位移为,故前1s内的平均速度为,B错误;对比公式可知,,,根据逐差公式可得任意相邻1s内位移差为6m/s,C正确;第1s末的速度为,D正确
14 .ABC
【解析】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时,无论正负,物体做加速运动,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时,无论正负,物体做减速运动,故ABC正确D错误.
15 .AD
【解析】分析A、B整体的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NB=2mg,即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2mg,故D正确,C错误;再隔离物块A,对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知,FfBA=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对B的摩擦力大小也等于mg,故A正确,B错误。所以AD正确,BC错误。
16 .6 m
【解析】
试题分析:设小球经过最低点的角速度为ω,速度为v时,绳子刚好被拉断,则
由牛顿第二定律 F =" m" a得
T – m g = mω2L
∴ v =" ωL" =" 6" m/s
小球脱离绳子的束缚后,将做平抛运动,其飞行时间为
B |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绳子刚好断裂时小球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合力提供向心力求得此时的线速度,小球飞出后做的是平抛运动,再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对于这种多过程问题要分段求解
17 .
【解析】石子抛出后作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则下落时间
在t时间后,石子刚好落在池子中心,则水平方向的位移是
那么,水平方向的速度为
而水平方向的速度是随着人一起的切线方向上的速度和人水平抛出石子的速度的合速度
所以,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到: ,所以
思路分析:水平方向的速度是随着人一起的切线方向上的速度和人水平抛出石子的速度的合速度,结合运动学规律解题
试题点评:本题与船过河的问题非常类似,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解题,关键是知道水平方向的速度是随着人一起的切线方向上的速度和人水平抛出石子的速度的合速度,
18 .ABD
【解析】试题分析: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故A正确;同时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故B正确;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故C错误;根据对C选项的论述可知,D正确;故选ABD.
考点:打点计时器
【名师点睛】对于实验装置和工作原理,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操作,同时要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9 .0.30 m/s ; 0.60 m/s2
【解析】
试题分析: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小车的加速度为
考点: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0 .3R
【解析】在最高点,小球A受到重力和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即
则
在最高点,小球B受到重力和向上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即
则
A、B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 x=v0t
竖直方向上: 2R=gt2
则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
Δx=vAt-vBt=(2-)×
所以Δx=3R
点睛:本题是向心力知识和平抛运动的综合应用,关键是明确运动形式并做好受力分析,然后再选择相应的运动规律.
21 .(1) (2)
【解析】试题分析:(1)以警车为研究对象,则:
将v0="14.0m/s," s=14.0 m,v=0代入,得警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7." 0 m/s2,
因为警车行驶条件与肇事汽车相同,则肇事汽车的加速度。
所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
(2) 肇事汽车在出事点B的速度:,
肇事汽车通过sAB段的平均,
肇事汽车通过sAB段的时间:。
所以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22 .(1)(2)如图
【解析】
试题分析:(1)拉力F2的作用点为鱼线与杆的交点,阻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下,过拉力F2的作用点表示出拉力的方向;
(2)已知支点和动力的方向,根据力臂的定义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解:(1)过拉力作用点作竖直向下的拉力F2;
(2)过支点O作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L1).
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以及力臂画法的掌握情况;确定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是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的前提.